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2.
一、顽皮学生“顽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他们有的因父母离异后,由于父母再婚或者再嫁,与养母或者养父生活不融洽,受到歧视;也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居在亲属家中,导致管教不周等原因,使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形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和不满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一、留守儿童基本状况概述留守儿童一般是指其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到外地的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其他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这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一方或者双方同时长期缺席于儿童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连城 《中学生博览》2022,(25):24-26
<正>一我常常听身边的一些朋友讲起在他们年少时,父母忙于各种事情无暇照顾他们,只能把他们丢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因此,他们说自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又或者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而我,可以说是二姐带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陆燕青 《教书育人》2008,(11):12-12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看上去他们什么也不缺。人们都说,他们生活的年代多好,要啥有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6.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心理个案辅导中,越来越多的存在家庭问题的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他们或者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关系不和,经常争吵。总之,家庭关系不和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均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孩子在学校中大多沉默寡言,上进心不强,学习普遍较差。他们往往咨询的是人际关系、学业困扰、情绪困扰等一系列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每个青春期的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但是在和学生深度交谈之后,不难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来自于家庭。这些学生通常不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中寻求帮助,往往是在他们遇到棘手的问题,而又不愿跟班主任或者同学们分享时,才会来到咨询室求助。其中,有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已经需要纳入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面对这些少年犯,回溯他们的家庭生活,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一桩桩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在他们还是个普通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他们的关爱或者太少、或者偏颇,家庭对许多孩子来说并不是幸福的摇篮、温馨的港湾。在他们闲散于社会、被坏人拉拢、受黄毒侵害、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时候,父母所表现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使家庭没有成为阻止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第一道防线。相反,他们成了家庭教育功能不良与缺失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十多岁的男孩总爱做冒险的事,这可愁坏了他们的父母。其实父母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青春期男孩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没有能力准确地预知风险和后果,或者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控他们所经历的风险。许多青春期男孩生活在心理学家所说的"童话世界"里。他们有一个信条: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4,(35)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仅与自己的父母中的一人生活,更有甚者,他们被寄托在祖辈或者其他亲戚家中。这些孩子大多内心孤独、寂寞。由于缺乏亲情滋养,这些幼小心灵,有的走向消极、孤僻,有的变得任性、暴躁。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小学是一所农村  相似文献   

11.
出国留学被认为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走出国门,跟随父母或者独自到国外去学习、闯世界。他们在国外生活得怎样?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吧。  相似文献   

12.
孩子应当十全十美,这种不切实际的企盼是招致父母严词攻击子女的又一常见导火索。许多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成功的人,但是十分常见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事业压力的发泄场所。(酗酒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又用孩子的失败作为酗酒的理由。)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庭也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他们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相似文献   

13.
《早期教育》2000,(8):29-29
天才儿童指那些智力早熟,而且具有较高创造能力的儿童,包括全面发展的全才,也包括数学神童、音乐神童、绘画神童之类的单项天才。天才儿童不仅有优秀的生理素质,而且拥有特殊的成长环境。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埃伦·温纳概括出有利于培养天才儿童的七种家庭环境: 天才儿童常常是长子长女,或者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位,得到父母更多的激励。 天才儿童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家庭摆满了书,他们可以听到无穷无尽的有趣故事。有人带他们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父母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平等待人。 天才儿童都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家中的一切资源都集中用到发展孩子的才能上。或者是父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激  相似文献   

14.
1.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时间,学会倾听。作为父母,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孩子,尊重他们,给他们诉说内心想法的时间。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兴冲冲地想跟父母说什么,父母却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听到孩子说自己的困惑,父母总是回避;或者孩子倾诉着自己的委屈,父母总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15.
常有孩子埋怨父母“没能耐”,不能给自己最好的生活,比如汽车接送,比如出国旅游,比如做小留学生……在与同学比较中,产生不满,偶尔父母教训几句,他们就反唇相讥:“我是不优秀,那你们呢?”对此,不少家长感到“寒心”,自己千辛万苦地养育他们、宠爱他们、珍爱他们,但他们似乎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或干脆不屑一顾。如此是由生活中建立起孩子“饮水思源”的美德。第一,从父母自己做起。自己要孝敬父母,对上一代人尊敬、体贴、关怀。一些“恶媳妇”从不屑跟婆婆说话,或者虐待老人,那么,敏感的小孩怎么能学会尊重父母呢?感恩也不只限于亲缘关系,成…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父母     
《父母必读》2011,(10):18-18
这是目前在北美洲正在流行的新词,指的是那些不停观察着孩子所有活动的父母,他们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又随时准备降落,他们巨大的嗡嗡声几乎挤占了孩子们自己所有的动高度监管。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安排所有活动。孩子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公告栏     
《父母必读》2012,(11):14-15
请为新生儿准备小床 来自婴儿死亡研究基金会的忠告:父母应该在婴儿的头6个月里把他们放在摇篮或者婴儿床里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8.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随之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案例1:这段时间以来我经常出现腹泻、消化不良,每天吃完饭不能跟父母一起呆着,必须让他们出去散步,并且一个小时之内不能回来。如果他们不出去或者中途回来,我就会把吃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有时为了不让自己吐,我甚至一天都不吃东西。而且我现在的脾气也越来越大,经常莫名其妙地跟父母发生争执,甚至会故意找茬跟他们吵架。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关于美国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去“卖报”、“擦汽车”的报道。他们把自立视为一种光荣,把依赖父母和家庭看成一种耻辱。这是独立生活的主观意识支配着他们。他们在众多的劳动实践中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