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郭会坡  林春生 《精武》2004,(7):10-11
八卦掌八字功是已故武术名家沙国政先生创编的沙式八卦连环掌中的基本功法。沙国政先生师承中国著名武术家姜容樵先生。沙式八卦掌有别于现今流传的其它八卦连环掌,因为它在保留了传统八卦掌技法的同时,又融入了形意拳的很多技法。姜容樵先生在《形意母拳》一书中写道:“习形意者,以八卦掌调剂之,自无偏  相似文献   

2.
《武当》2000,(5):60-60
43、夏旭峰1951年2月生,女,云南昆明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一级武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北京都城传统武术发展中心云南分部经理,云南沙国政武术馆暨昆明市武术馆太极八卦门教练。系昆明市武协会员、董海川八卦掌第五代传人。自幼习武,先后师从沙国政、张修林、康戈武、狄兆龙、陈世通等武术家研修八卦掌。擅长陈式太极拳、剑及太极推手等拳械,对太极拳、八卦掌都有一定造诣。1990年,参加昆明市武术比赛,获第三名;  相似文献   

3.
3月18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京举行了八卦掌普及套路“转掌八势”教练员培训班结业典礼。亚武联主席徐才、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山为60名成绩合格者,颁发了转掌八势教练证书。这个套路是为适应八卦掌普及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八卦掌技法特点、健身延年机制和八卦掌的运动规律,研究编制而成。全套内容虽仅八势32个动作,却包括了八卦掌的代表性动作。突出了八卦掌的技法特征和运动风格。据悉,该  相似文献   

4.
李付华 《武当》2008,(2):29-30
八卦掌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尹福、程廷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蒲、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八卦门中公认的,成就大、建树高的佼佼者。这些人虽都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但由于都是带艺投师,且董先师传艺多是因材施教,善于从实际出发,启发弟子,以《易》理为悟拳理定招式,  相似文献   

5.
张耀忠 《武当》2005,(7):27-27
许多八卦掌习练者都认为,“八卦掌的特殊性就在于自始至终都是用掌,并无用拳之处。”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习练的八卦掌套路不全面,并未包括“八卦散手掌”和“八卦五行掌”,这后两式八卦掌中,用拳外所占的比例还不小。以“八卦  相似文献   

6.
勒爱祥 《精武》2008,(3):40-41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随卢忠仁先生习练“萧氏八卦掌”断断续续至今已有二十余载。在习练“萧氏八卦掌”之前,我还曾习练过八极拳和形意拳。但随着习练“萧氏八卦掌”时间上的推移,我从功法的实践上及理论的理解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认识,便愈加感觉“萧氏八卦掌”之完善!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史明 《武当》2000,(12):20-22
八卦连环腿是八卦中优秀的传统套路,是八卦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可惜长期以来囿于门户之见,这种简洁实用、变化灵活、技击性极强的腿法,只在八卦门少数人中秘密习练,外人鲜能窥其庐山真面目。余从师于著名武术大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  相似文献   

8.
蔡春明 《武当》2009,(1):26
近年来,想学习八卦掌的人越来越多,笔者练习形意拳、八卦掌三十余年,总感到练习八卦掌的人张口就“蹬泥步”。当然蹬泥步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步法,要学好八卦掌,就必须要了解八卦掌步法,了解蹬泥步,了解八卦掌膛泥步是由哪些步型组成的,才能少走弯路,步人正道。  相似文献   

9.
八卦掌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八卦掌由于历代名人辈出,且风格各异,引起世人瞩目。尹福、程延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普、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宋长荣、宋永祥、樊志勇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八卦门中公认的成就较大的、建树较高的佼佼者。这些人虽然都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但由于多是带艺投师,且董先师传艺之法多是因材施教,因人授法,善于启发弟子从实际出发,以《易》理悟拳理,定抬式,并不强调动作的一致性,而是以走为母,以变为法。所以在八卦掌第二代传人中自然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拘一格的现象。但在众多流派中,流传较广、传人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  相似文献   

10.
王玉松 《武当》2001,(11):24-25
八卦掌是由道家功夫演化出来的拳术。其掌势及内涵都遵循着道。其轨迹是圆。易日“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法自然。道在一动一静间。从八卦掌的整体拳架看,它在最古老最基本的定势八卦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八卦飞云扇     
李同喜 《武当》2006,(12):20-23
八卦飞云扇主要以八卦掌传统武术技法为基础,以“以走为用”、“以掌为法”为要领,是以扇法练习替代掌法练习的新型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2.
吴宪民 《精武》2006,(10):19-19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宪民 《精武》2006,(11):30-30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八卦连环掌,以动为本,以变为法,“走转旋川(穿)、拧裹钻翻”,概括了其运动风格及特点。八卦门内支派虽多,各派的掌型、掌法各异,但根本特点风格是一致的,其组编,内含基本是一个模式,即每一掌法中,少者有三、四个,多则有八、九个动作;且不论动作多少,都是攻防相辅的掌术,固八卦掌的每一个掌法,都有机地组合成了一套攻防掌术——组合拳。每个支派组编的掌法的套路,也都以易卦之理、之数为准,称八大掌式(或手),以一手生化八手,共计六十四手。因此不论哪一门派,都承认削、砸、劈、挎等六十四手招法。  相似文献   

15.
八卦转环掌     
宋承敏 《武当》2005,(8):23-24
今流传在丹东的宋派八卦掌,全称“八卦转环掌”,是由宋派八卦掌第二代传人赵彦荣民国初年传入。1920年代中期,赵彦荣在丹东“满州饭店”后面开设“彦荣武馆”,主要教授少林长拳和八卦掌及器械。当时师爷徒弟非常之多,主要是练习长拳,真正学到八卦掌的人甚少。据恩师郎会业讲:在师爷赵彦荣那儿学到八卦掌的人  相似文献   

16.
张全亮 《精武》2006,(4):4-6
八卦掌自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历代名人辈出,且风格各异,引起世人瞩目。尹福、程廷华、梁振普(圃)、史计栋、张占魁、马维祺、刘德宽、刘宝珍、樊志勇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八卦门中公认、成就较大、建树较高的前辈。这些人虽然都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但由于多是带艺投师, 且董先师传艺之法多是因材施教,因人授法,善于启发弟子从实际出发,以《易》理悟拳理,以走为母,以变为法。  相似文献   

17.
武宣 《中华武术》2000,(1):62-62
董海川先生生于清嘉庆4年10月13 日。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氏,自幼习武,为探求武术真谛,他云游四方,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寻师访友学武理,习武技,创编了中国武术“八卦掌”这一门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中著名的内家拳法,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从董海川先师首传八卦掌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了,八卦掌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卓绝的掌法享誉武林,并日益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发展弘扬八卦掌这一传统武术技法,首先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下功夫,要虚心向名师学习,经过苦练,…  相似文献   

18.
八卦掌十问     
张方 《精武》2009,(3):38-41
《太极拳十问》和《心意拳十问》已经发表四年多了,很多同道研究者和练家都问我为何不写《八卦掌十问》。一是目前练八卦的人越来越少,能坚持每天都转掌的人就更少了,写完了给谁看?二是与太极、心意相比较,八卦的内容少了点,套路都是近几十年后编的,器械也不多,内功心法就更少了。不过,我还是收到不少信函和电话垂问有关八卦门的事儿.只能在此勉强作答。  相似文献   

19.
正戈 《武当》2008,(1):26-27
八卦掌属中国传统内家拳术,相传始创于清代董海川先生,后传尹福、程廷华等弟子。门徒众多。盛行于京津。八卦掌是以“走”为功法训练核心,一切实战攻防必须在“走”中完成。“抽身变势、移形换影”是八卦掌实战风格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0.
武术中的许多门派,既注意练拳械、对打.又注重练气功。如著名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形意拳主张:“丹田抱气,气不外散,力达四梢,气鼓全身。”八卦掌歌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