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体育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专著和教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有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过度训练可导致骨量、骨密度的降低和性激素的下降,可见,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对各年龄阶段的骨骼骨密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运动类型对骨密度影响也不同。适宜的体育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起到积极的效应,过量过度的锻炼效果适得其反。运动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一项基本方法,究竟何种运动处方能够促使最大限度地获得最高峰值骨量,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中老年的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骨质疏松根本性重要措施是提高成年早期的骨峰值,而儿童时期骨密度持续增长,是影响获得最佳骨峰值的关键时期.本文在查阅了近10年的文献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分别对补充维生素D在防治和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性以及儿童青少年时期运动对骨量与骨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环境因素方面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综述了近年的一些最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名普通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运动对普通大学生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组的腰椎(L<.2>-L<,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高,腰椎骨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的血雌激素E<,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运动组的ALP活性要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的ACP活性要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女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人体骨密度是反映骨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体育运动对骨密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人体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骨代谢的状况,评价体育锻炼效果,进而指导大众健身。同时,骨密度也是评价运动员训练状况和身体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运动训练中掌握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对于评价训练效果、防治运动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双能X线吸收技术(DEXA)是测量骨密度的主要工具。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与人体骨密度的变化(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献资料方法,就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对骨密度的影响、体育运动对不同年龄人群骨密度的影响以及运动影响骨密度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大鼎 《体育世界》2010,(11):37-38
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全身骨骼系统的代谢和功能,增强骨密度。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运动方式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作用不同;(2)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对骨密度都有不同的影响;(3)开始运动的年龄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4)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杨玉叶 《体育教学》2023,(S1):126-127+137
持续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对于国家未来建设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明确运动行为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次论述中,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行为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然后针对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教育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儿童少年骨密度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负荷是骨生长、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适量运动可增加儿童少年的骨密度,而运动缺乏与运动过度会对其骨密度产生负面影响,并就其影响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体育运动与网络成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改善个体心理健康、调节个体行为表现、改善个体大脑结构和调控激素分泌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发挥作用,其中运动强度、时间、方式是影响运动干预网络成瘾效果的重要调节变量。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但体育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对网络成瘾发挥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相关研究应严密实验设计,完善研究方法;增加纵向追踪研究比例;结合生物科技,深入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生理学机制;量化研究结果,增强研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中、日青少年骨密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日青少年骨密度的共同研究,在测定从初中到大学各年龄段骨密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骨密度与形态及运动、饮食习惯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骨密度略高于日本,中、日青少年的骨密度在18岁以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女青少年的骨量峰值早于男青少年出现。身体形态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较低。运动与饮食习惯对于青少年的骨密度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evidence from previou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that high volumes of certain sports, including running, swimming and cycling,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high athletic training in individuals who engage in high volumes of all three of these activities (triathletes). Bone mineral density for the total body, arms and legs was determin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in 21 competitive triathletes (9 men, 12 wom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aining season and 24 weeks later. Age, body mass index, calcium intake and training volume were also recorded to examine potential mediator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change. Men had greater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all sites than women.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over the 24 weeks for either total body or leg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both arm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2% in men ( P ? 0.03), but no change was observed for women. Chang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all sites was unrelated to age, body mass index, calcium intake and training volu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dverse chang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do not occur over the course of 6 months of training in competitive triathletes.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笔者综述了运动对机体骨密度影响的研究结果 ,探讨运动有效提高骨密度的可能机制 ,并提出有效增加骨密度的运动处方 ,为进一步研究运动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re is evidence from previou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that high volumes of certain sports, including running, swimming and cycling,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high athletic training in individuals who engage in high volumes of all three of these activities (triathletes). Bone mineral density for the total body, arms and legs was determin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in 21 competitive triathletes (9 men, 12 wom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aining season and 24 weeks later. Age, body mass index, calcium intake and training volume were also recorded to examine potential mediator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change. Men had greater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all sites than women.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over the 24 weeks for either total body or leg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both arm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2% in men (P < 0.03), but no change was observed for women. Chang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all sites was unrelated to age, body mass index, calcium intake and training volu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dverse chang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do not occur over the course of 6 months of training in competitive triathlet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厦门市20~59岁成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了解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使用Sonost-2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超声参数。结果显示:厦门市成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22.8%,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水平较低,在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并且男性的骨质疏松率并不比女性低。厦门市男性成年人骨峰值出现在20~39岁,女性骨峰值出现在40~49岁,两者都存在峰值骨量偏低的情况,并且男性成年人还出现骨量过早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身体形态、体力活动和超声骨指标来预测超重和肥胖者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方法选取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138名(年龄50.9±9.6岁;BMI29.1±2.6 kg/m^2),随机测量其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胸围和腰围等)、体力活动(握力、纵跳和肺活量等)和超声骨指标(超声声速和传播指数)。骨密度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进行测量。使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构建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构建的模型都能够有效地预测受试者的骨密度。其中,下肢骨密度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最高。Bland-Altman定量测量结果一致性分析表明,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35,r=0.60,r=0.31;P<0.001)。结论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年龄、肥胖程度和体力活动水平男性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M-100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的测定,同时测定血睾酮浓度。结果:乒乓球运动员的跟骨骨密度与普通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密度都与血睾酮呈正相关。结论: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有促进作用,血睾酮与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健身舞蹈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光子骨矿物分析仪测定了81名围绝经期妇女桡、尺骨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显示,绝经后组BMC、BMD显著低于围绝经期中的月经规律组和月经不规律组(P<0.01,P<0.05);月经不规律组BMC、BMD较月经规律组下降明显(P<0.01)。坚持参加健身舞蹈的围绝经期妇女BMC、BMD显著高于非运动者。结果表明,骨量丢失在绝经前就已开始,应把围绝经期中月经不规律妇女作为重点预防对象,坚持健身舞蹈能有效维持较高的围绝经期妇女的骨矿量。  相似文献   

19.
对纳入文献整理并进行有效合并,扩大样本容量,定量评价水中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为影响中老年人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提供科学、有效、安全的健身方式。以水中运动、中老年人、骨密度、游泳、aquatic therapy、aquatic plyometric training等为主题词;aquatic organisms、bone mineral density、density、the elderly等为关键词在Pubmed、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检索文献共1217篇,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2篇。水中运动与对照组相比,对中老年人腰椎、桡骨、跟骨骨密度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股骨骨密度则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陆上抗阻运动对腰椎骨密度影响显著,但对股骨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水中健身运动改善中老年人桡骨、腰椎、股骨、跟骨骨密度,在效果表现为量的积累,预时长一年效果最佳,运动频率每周1-3次,每次35-60分钟。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骨密度的作用不同。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对骨密度都有不同的影响。另外开始运动的年龄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