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代史学家赵翼把必烈任用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三人理财说成是贪财嗜利,笔者在分析忽必烈任用阿合马等人理财的原因和阿合马等三人理财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之后,认为赵翼的说法带有偏见,忽必烈的理财并非“嗜利”,他理财虽有求利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打击了豪强与贪黩势力,充盈了国库,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2.
汉法与回回法之争,是元初政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许衡与阿合马这两个代表性人物之争,体现了汉族儒臣同色目理财权臣在治国理念上的深刻分歧,他们之间的斗争复杂、激烈。阿合马等所以受到重用,许衡等所以会被疏远,关键在于理财之臣的聚敛政策正符合元世祖忽必烈在政治、经济上的需要。所以,在汉法与回回法之争中,忽必烈实际站在后者一边,由此改变了其先前的重儒政策。  相似文献   

3.
忽必烈(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是元朝的正式创建者,庙号世祖,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在元朝初年,他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古代民族教育史上的伟大人物。13世纪初,蒙古帝国灭金,占据了中原地区,并逐渐认识到要想发展经济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改革本民族落后的因习,学习  相似文献   

4.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十三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中国,把全国各民族和各地区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有贡献的。忽必烈在位三十一年,是元代国力强盛、社会生产力比较发展的时期。本文拟就少数民族地区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一简单的说明。一北方蒙古族地区在忽必烈统治时期,长城以北的蒙古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具体地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从元朝到清朝.政府对官员采取的不是“限购”而是“禁购”。 元世祖忽必烈率先出台了史上只针对官员的房产“禁购令”,即“不许当官的共房”。宋朝刚亡时,一批蒙古人跑到并南做官,他们对老百姓的房子强买强要。甚至一分钱不给.激起民愤。为化解民怨,元朝当局颁布了禁止蒙古官员在江南购置房产的禁令。  相似文献   

7.
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在辽金时旧城的东北面建造大规模的新城和宫殿,号称大都。在忽必烈汗迁都大都的同时,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为五个大“兀鲁思”(Ulus汗国,领地),元朝皇帝仅只在名义上是这一联合体的最高统治者,其他四大“兀鲁思”(金账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已经各自执行了独立的政策,蒙古大汗实际上也无力过问他们。在十三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作为蒙古帝国宗主君的元朝皇帝,其权力只及于直辖地(蒙古、汉地)以及别失八里、畏兀儿之地。十三世纪初叶中国的封建分立局面:北方的金朝,南方的宋朝,西北方面的西夏以及西辽,西南方面的大理以及吐蕃等地区,却因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借用军事上的强力造成了一个新的综合的统一王  相似文献   

8.
元世祖忽必烈开创元朝,结束了自唐五代以来南北对峙、民族纷争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在忽必烈即位初期,作为他的辅弼大臣,任平章政事的王文统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是这个开国元勋,却落个身败名裂的结局,被列入了《叛臣传》。千秋功罪孰是孰非?本文试图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有关情况做些探索和分析,从而也可看出元初政治生活中复杂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大元王朝。他积极采用儒家文化治理本国领地,但仍旧保留着蒙古民族崇尚武力。征服四方的雄心。元朝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对安南就发动了三次战争,另外还有三次战争由于各种原因而搁浅。本文就两国之间的战争的原因,经过,结局以及影响来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神风显灵 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元朝范围西触黑海和地中海,南至孟加拉,东到朝鲜。征服日本是他“天命”中几乎不可避免的下一步。  相似文献   

11.
忽必烈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中央政府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那么,元朝宣政院是如何有效管辖西藏地区的呢?一、宣政院位高权重,设于京师,提高行政效能元朝初年,忽必烈在中央设立释教总制院,作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军政事务的机构。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宣政院设立时,以国师八思巴总领宣政院事务。皇帝委派长官为院使(初置二人,后增到18人),或者以朝廷大臣兼职充任要员,对于职位居于第二的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武当“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尊崇的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土,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尊  相似文献   

13.
元世祖忽必烈是否曾下达过毁弃全国所有城池的命令?古合肥的斗梁城是否也遭夷平?文章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否定了“毁城说”,并力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合理性及忽必烈建立大统一元朝政权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4.
元朝的国子学是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因袭汉族旧制创建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蒙古贵胄子弟而设立的。元朝国子学的兴办和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创建阶段,成宗到顺帝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发展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元上都是元朝两都之一,佛教发达.大龙光华严寺建于1258年,“世祖命名”.著名僧人政治家刘秉忠受忽必烈派遣建城,就规划有大乾元寺和大龙光华严寺.大龙光华严寺首位住持是全一至温禅师,第二位住持雪庭福裕,至温和福裕乃名僧万松行秀弟子,与蒙元另一政治家耶律楚材同门.至温其深受元世祖宠信,与著名僧人政治家刘秉忠(法名子聪)相仿.福裕更是深受元世祖重用,声名显赫,“总领释教”,“掌天下僧权”.福裕是少林寺中兴之祖、禅宗曹洞宗第二十世祖,逝后更被元朝廷制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第六代住持是筠轩维寿,“皇元敕赐大司徒”.  相似文献   

16.
珍视细节     
在元朝初期,有一个叫胡石塘的人,此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颇有名气。忽必烈闻听其才,便命人令其作文,以试其能。胡石塘果然写得字字珠玑、句句精妙,每-篇皆堪称锦绣文章。忽必烈于是决定召见胡石塘。当胡石塘来到元世祖面前时,忽必烈发现他的斗笠戴歪了。可胡石塘是一个不拘小节的  相似文献   

17.
元朝的国子学是元朝统治入主中原后,因袭汉族旧制创建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蒙古贵胄子弟而设立的。元朝国子学的兴办和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创建阶段,成宗到顺帝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发展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不忽木等人在奏章中阐明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地位,重视优选教师和学生,并且涉及教育管理方法、学生出路以及教育的最终目的等。忽必烈接受了他们的思想,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元朝逐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普通教育体系,提高了各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量人材。  相似文献   

19.
忽必烈灭南宋以后,取得了“北(?)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的元朝大统一。元朝的建立,不单从广度来说为汉、隋、唐、宋所不及,就是从统一的深度来说,也为前代所不及。元朝统一的这种“广度”和“深度”,大大便利了大漠南北与中原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透过这种交流,我们又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祖国的大家庭内,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互相依存、互为影响的客观史实。  相似文献   

20.
欣然 《初中生》2012,(Z1):25
正1279年,元朝忽必烈派遣帐下汉人将领张弘范带领蒙古军追歼南宋小朝廷。南宋军民在广东新会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