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水河流域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得意之笔"创建的摇篮,有着丰富而神奇的红色文化资源。伴随着红色旅游在赤水河流域的发展,对其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显得愈益重要。基于此,文章从五个方面对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概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其蕴藏的四大特点,旨在促进人们对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赤水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开发赤水河流域的舞蹈文化,可以使赤水河流域舞蹈文化与赤水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互联系,两者彼此促进,共同繁荣,形成赤水河流域强大的区域性文化实体。它可以促进赤水河流域文化品牌的树立,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贡献新的亮点,提升该区域综合文化水准,提高该区域综合文化发展水平,促进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赤水河流域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足够的交流,同时也缺乏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这导致其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与正常儿童相比具有差异性。笔者对赤水河流域留守儿童的主要人格特点和心理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改善此类状况的策略,希望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论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利弊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属长江上游南岸一级支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干流没有筑坝且污染较轻的河流,被称为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赤水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着诸多不利条件,在开发和利用赤水河流域中,必须本着"彰显优势,克服劣势"的原则,以实现其综合利用的最佳效益为目的,探讨其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在疆域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山川河流纵横交错,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民间传说则与之粘合附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因此,从旅游心理学角度考察民间传说的价值,注重民间传说的发掘和整理,是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丹凤武关河流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是区域经济转型的一种新型路径。通过对武关河流域的生态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从地貌气候、生态条件、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作以分析,认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其生态优势、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新格局,以促进农村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赤水河流域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得意之笔"创建的摇篮,有着丰富而传奇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发展红色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方面,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拥有五大优势:中央政策支持、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区位优势明显、主交通干线大为改观;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且品味较高;多元文化资源交错分布,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8.
民歌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俗文化价值观的取向反映出海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考察崖州民歌民俗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原因,对于深刻理解和鉴赏崖州民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京族情歌与其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京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环境对京族情歌的生成、传承与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京族情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危机的语境中,家园和认同意识对于处于同一地域文化圈的生态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澜沧江-湄公河是在这奈河流上世代栖居的人民共同的“象征性财产”(symbolic estate)和跨文化交流的共同场域。生活在这条河流两岸的人民都留下了关于这条河流的记忆和表述,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性知识和文化景观,很多风俗习惯中都包含原始淳朴的生态意识,自然崇拜和家因意识是保存这条河流和谐生态最主要的文化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原有的环境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只有通过国家、民族和区域问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寻找和谋求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这一流域的生态和文化保护,增强共同的家园意识和认同感,使这条河流及河流上产生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永远保持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非类的民间--对民间的另一种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汉语诗歌所论之民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类的民间:一是作为非类的民间。在作为类的民间论中有三种观点,即民间立场虚无论,民间是一种立场论和民间立场是一种品质论。此三种界定的前提是将民间看作是一种类概念,结果使作为个体的民间消泯,类使个体平均化为同一。作为非类的个体的民间正是要突破类的规约,以达到差别性的个体真实地敞开。新诗90年代面临的正是如何逃离类的原因,而取向非类的个体姿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中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分类以及当代中国民歌的新发展、新创作.阐述了中国传统民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较早出现的民间文学体裁,民间歌谣与民间谚语率先见证并记载了闽都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劳动生产到爱情婚姻,从家庭生活到人际交往,从民俗风情到人生百态,闽都人融入了种种观察与思考,体现了鲜明的闽都特色,而浓郁的主体情思、浓厚的"虾油味"、丰富的表现手段更为闽都民间韵文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把握这一点对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俗对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民俗具有物质条件和明显的活动方式,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社会现象,因此成了识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化在文学创作上更是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实践证明,文学作品里这个特点表现得愈丰富,愈鲜明,就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且作品愈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愈容易成为世界的。作家沈从文的作品即洋溢着其独特而又浓郁的民俗描写特色。  相似文献   

17.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各个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民俗,不同的民俗也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各个民族。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着和创造着,又是民俗的载体。文学要写人,要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和人情,要探索人的个性的实质和心理,要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就不可能离开风情民俗的描写,作品中必然会融注进广泛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20.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