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倩倩 《现代语文》2007,(9):1-71,76
俄国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本文将对其在情节与结构、视听造型、宗教意识的展现等方面进行评析,以期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写在前面的话】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中独立成篇的一部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还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并将之与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对比,更加突显了列夫·托尔斯泰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中的安娜因其经典形象成为某种意义上为追求爱情无视礼法而身陷婚外情女性的代名词,安娜悲剧及安娜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很多文学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但有些作品因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不仅不能如托翁的<安娜>一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而在社会道德、行为信仰方面产生了错误的舆论导向.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廊桥遗梦>中的弗兰西斯卡寄托着有识之士回归正常的婚姻和完整的家庭的梦想.两位女性追求爱情及最后对爱情的取舍所导致的不同结局,拆射出女性在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4.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短篇小说,具有难以比肩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高度.作家通过对主人公冉娜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表现了当时渔民的一片纯洁、光明而充满人间至爱的精神世界,既以人性的深度显示爱的博大、深邃、无私和神圣,又以精神的伟大显示人生的纯洁、价值、意义和美.冉娜正是作家心中道德理想的外化形象.小说在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中,把真实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演绎成一种人穷而精神富有的人生和生命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史书,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其预言是实现<左传>文学性的重要手段,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使得小说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同时,它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题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写作提供了技法经验等.  相似文献   

6.
爱的追寻——重读张洁早期婚恋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是张洁的早期婚恋小说,在小说中张洁探讨了爱、两性关系以及女性自身.本文通过对这几篇小说的梳理,认为张洁在探讨中虽然有愤懑,有悲哀,但她是执着于爱,肯定了爱,希望建立一种理想双性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作家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复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小说>杂志作者阵容进行分项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新小说>融文学主张、政治小说和娱乐性的杂记和杂歌谣于一体;它是当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的共同阵地;主要依靠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来建设;它突破岭南地域的局限,广纳江浙区域以及其他区域的知识分子.<新小说>充分反映了晚清知识分子的整体脉动.  相似文献   

9.
对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进行描述,并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情节"和民族地域特色以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莫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者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者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13.
列夫&#183;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着对人的生命、健康、生存、发展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关系的思考。结合生态学研究的部分观点,重新解读列夫&#183;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着的深刻的和发展谐的生态意识,对当代世界和平及和谐发展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秦丽 《初中生》2007,(7):27-29
列夫·托尔斯泰是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他一生呕心沥血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三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沉沦>为例,探讨了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接受与扬弃及其内在原因.郁达夫对私小说的接受是主动的,同时,作为接受主体的他决定了选择与扬弃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方凡  李淑敏 《文教资料》2005,(29):141-143
作为美国当代元小说的杰出代表,威廉·加斯以其在元小说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在后现代派文坛独树一帜.作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余华也和加斯一样,坚持小说自成一体.小说家需要写作技巧来表现小说中的虚构世界.他们都强调小说的虚构性、玩弄文字游戏、对历史或现实的情节进行戏仿.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对比分析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即余华的<鲜血梅花>和加斯的<在中部地区的深处>,以探讨中美元小说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于晓利 《文教资料》2009,(28):18-19
出走与回归是列夫&#183;托尔斯泰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主题,我们从这一主题中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个体拯救之路的追寻与探索。本文以《谢尔盖神父》为例,解读托尔斯泰笔下主人公出走与回归的深刻内涵:对尘世失望而出家隐修的完美主义者谢尔盖神父并没有在修道院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其隐修的失败是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相脱离的必然结局;最后他从农妇帕申卡的普通生活中得到启示:融入大众、融入人群——这才是个体精神的返乡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列甫&#183;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托尔斯泰1908年80诞辰和1910年忌辰期间曾写过一组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科学地论述了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的矛盾以及形成这种矛盾的根源,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并号召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要接受”“要研究”托尔斯泰的文学遗产。为无产阶级的文学评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