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001年新课改的广泛实施,现今的数学课堂确实是焕然一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把主体性等同于"热闹",把追求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等。针对这些误区作出必要的反思,希望能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索,从"做"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汪慧娟 《考试周刊》2013,(72):47-47
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只是教学的基础,更应该让学生"会学"数学,即掌握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应尊重初中生学习的主体性,随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不同灵活选择教学策略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和理论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健全以及数学学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自主探索",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讨问题的方式.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义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数学学习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必须依靠主体性教学.因为主体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改造、突破和发展.具体表现在:①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主体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②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主体性教学以开发智力和创造力为主;③传统教学注重教给学生现成的、唯一的答案,主体性教学强调引导学生探索新的众多答案以及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④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主体性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人担忧.根据我们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现状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不够,甚至受到压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初中数学中的"分式"教学为载体,从五个方面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注意点,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也符合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情况应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是影响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呢?一、"动作"学习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是激发课堂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