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看电视对开拓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发展感知、记忆、思维及想象力,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都有着特殊的作用。但是,幼儿看电视又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通过跟幼儿谈话并加记录、请家长填调查表、开家长会三种途径,了解到本班幼儿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有50%的幼儿平时看电视的次数过多,多数幼儿每次看电视的持续时间过长,往往要看到精疲力尽困倦时方休。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在晚饭后喜欢活动,家长为摆脱孩子的纠缠,大都以“看电视”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电视去“管”住孩子;也有因家长过份迷恋电视而让幼儿陪着看的。  相似文献   

2.
黄正 《幼儿教育》2002,(12):33-33
我们在一定的时间里让幼儿看电视,重视引导幼儿如何看电视。通过看电视,幼儿扩大了视野,促进了智力发展。第一,保教人员要熟悉和了解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确定哪些节目适合幼儿看,哪些不适合。要求保教人员与幼儿一起看电视,并讨论所看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幼小衔接工作,早已引起专家、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地进入小学呢?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期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帮助幼儿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迟到,不早退,在幼儿园有充足的精力听课和玩耍。其次,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许多幼儿  相似文献   

4.
科学看电视     
平时,大部分家长对电视都严格管理着,同学们看的时间可能非常有限。但随着暑假的到来,家长们大多数都会“解禁”,这便使许多同学在假期间守着电视流连忘返,因此假期过后因看电视时间过长而出现各种诸如眼花、暂时性失眠、食欲不振、多梦、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又称“电视病”。因此在暑假来临前有必要提醒同学:看电视一定要看得科学。  相似文献   

5.
有些家长因为忙于杂事,为"安抚"孩子,就任他(她)在电视机前安静地待上几个小时。这样做会不会对孩子有害呢?幼儿该不该看电视?看多长时间电视合适呢?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年轻的家长。很显然,让孩子无限制地看电视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十条不宜多看电视的理由不少专家认为,电视对于儿童的智能发育虽有积极作用,但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看电视很少或不看电视的儿童相比,看电视过多的小孩缺乏合作精神、想象力、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归纳起来,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短辫子从去年一年来家长朋友们反映的育儿问题中,精选了最热的几个话题,王兰老师将从本期“王兰工作室”开始分期讲解。希望能在孩子的教育、管教方面,给家长朋友们以帮助,也欢迎大家来信来电交流。看到不少家长来信说啊,孩子很爱看电视,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看。因为两方的意见都有,有说看了会影响学习,孩子接受了电视的快餐文化就不愿意看书;有说看电视能拓展知识面、开阔孩子的视野。很多家长在这些意见面前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其实我是支持给孩子看电视的权利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不应该被限制。但是有两点一定要…  相似文献   

7.
我园于1990—1992年,先后对1540名幼儿进行了视力测查,测查结果发现视力异常的有95名,其中13名经医院诊断为斜视和弱视。 我们对95名视力异常的幼儿发病原因逐个进行了调查。除了先天性因素外,多数幼儿与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关。如看电视时间过长,看电视的距离过近和卧姿看书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指施:首先和幼儿家长联系,协助幼儿园共同纠正幼儿用眼的不正确方法,其次坚持做眼保健操。经过半  相似文献   

8.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9.
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在幼儿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据张燕对北京市城市幼儿的研究调查,城市幼儿每天看电视的大约占幼儿总数的74.5%,而幼儿一般在园的时间大多为10个小时左右,因此每日在家的时间就变得非常有限。可是大多数的幼儿,每天却至少要在家看2至3个小时的电视,看电视的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到儿童的其他活动。“从调查到的情况看,幼儿喜爱电视等现代传媒,常常会边看电视或VCD,边手舞足蹈或是自己讲述其中的内容,并能与家人交谈,表明现代传媒这种形式对儿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1〕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区许多家庭为了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都购买了简易电子琴.据笔者去年12月底对银川老城区部分幼儿园和小学抽样调查,在120名4~8岁的儿童中有各种类型简易电子琴的人有90名,占75%.如何指导幼儿学弹电子琴,成为许多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一对一”地单个授课很难办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以家庭为主,以学校或业余辅导班为辅,指导幼儿学习弹奏.下面谈谈具体做法,供具有一定音乐知识的家长参考.一、创设环境、培养兴趣电子琴买来以后,要根据“说明书”给孩子讲清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家长还要牺牲一点时间,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孩子多听、多看一些收音机、电视和文艺演出中的少儿节目.每周最好能专门抽出一定时间,由家长或请会弹奏电子琴的亲友一块,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家长认为不让孩子看电视是保护眼睛最重要的方法。的确如此,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必须自己不能看电视,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在家里,因为有侄女在,只要有人看电视,我总要把她领到别的房间里陪她一起玩。当她觉得厌烦的时候,我会给她看每晚《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2.
家长在开放日中究竟应该看些什么,做些什么,我认为简单地讲就是“三看两改”。“一看”:看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掌握幼儿在日一日的活动内容,细致地观察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方法、教育机智等综合素质,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二看”:看幼儿的发展,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通过活动幼儿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三看”:看差距,家长要有目的地观察、比较,寻找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的差距,找出原因,以便在家中有针对地进行教育。通过“三看”…  相似文献   

13.
办了多年“家园之桥”,内容都是“家长必读”、“教子名言”、“幼儿与健康”之类,这些内容当然能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家长们也确实比较喜欢看。可我经常看到当家长在饶有兴趣地看刚贴出的“家园之桥”时,孩子却拉着家长的手一个劲地要走。不用说,这些内容只适合家长阅读,幼儿对它不感兴趣。后来,我在“家园之桥”里增加了一些与幼儿有关的内容,使幼儿也乐意同爸爸妈妈一起看,这样效果就好了些。我在选择好给家长看的材料以后,有意轮换着增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在幼儿的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对各种类型的幼儿电视片都比较喜欢,没有特别的偏好;家长对幼儿观看电视的监督情况良好;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电视片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具有教育功能(富有科学道理、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娱乐功能,情节好,画面好,语言规范和音乐好等方面上;家长和教师最不愿意让孩子看成人化和打斗类的电视片。  相似文献   

15.
家长在教幼儿看图识物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下列几个问题: 问题一,以图画所提供的答案为唯一标准。家长们习惯按图画的文字说明教幼儿识物,要求答案也是唯一的。比如说,画册上有一个人拿着一个装着透明液体的杯子,文字说明是“喝水”,大人们就教“喝水”,其实孩子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喝酒、喝药、喝饮料等等,何必一定因要与书的答案一致而扼杀孩子的想象呢?聪明的家长应尽可能地让幼儿发挥  相似文献   

16.
要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看什么电视?这是许多家长很纠结的事。一方面,优秀的电视节目是传播文明、促进孩子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应该让孩子多看电视;另一方面,全民娱乐至死的年代,大量的电视节目不适合少儿,甚至还有暴力、情色和庸俗化等内容会侵害孩子的心灵。在我看来,电视属于大众媒介,是儿童社会化的途径,我们不能阻断这个途径。但前提是,家长要陪着孩子看电视,  相似文献   

17.
较长时间的电视暴露对幼儿注意力、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幼儿执行能力、幼儿睡眠、幼儿体重和血压状况等均会产生消极影响.电视暴露之所以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是因为较长时间的电视暴露会对幼儿的大脑造成过度的刺激,会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分散,会导致亲子互动活动的减少.为此,建议父母亲应限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不应把电视放在幼儿的卧室,应陪伴幼儿一起看电视,应避免幼儿在看电视时同时从事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逆反心理不仅受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也与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的逆反心理,学会积极倾听,并创造一定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老师,管管我们家的孩子吧,早晨起来就开电视,连吃饭、写作业也要看电视,我们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确实是老师、家长最头疼的一件事。看电视有好处,但不利因素也很多:浪费时间、损伤眼睛……  相似文献   

20.
罗潇琦 《成才之路》2014,(21):65-66
幼儿入园后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情况。为了让幼儿充分适应新环境,减少其不适应感,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幼儿入园前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前帮助幼儿做好心理、交往、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采取必要措施努力帮助幼儿克服入园障碍,多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应性活动,家园互通,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入园工作。一、家庭应做的准备(1)生活方面。幼儿人园前,家长要先了解幼儿园的环境、活动时间安排及相关规定等,这样可以有目标地帮助幼儿做好适应工作。家长要提前了解幼儿园日常的作息时间,帮助幼儿调整在家的作息习惯,逐步与幼儿园衔接。进入幼儿园,教师不可能去陪伴每一个幼儿睡觉。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幼儿在家独立入睡的习惯。另外,幼儿午睡的习惯也要提前培养。午睡对于幼儿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午睡,幼儿的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此外,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既可以保证幼儿在身体发育阶段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可以保证正常作息时间,一举两得。教导幼儿在入园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掉在桌上和地上的食物不能吃、饭后要及时漱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