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每年都向大气排放出比上一年更多的二氧化碳。尽管举办过多次大型的气候会议,尽管气候学家发出过无数次的警告和呼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仍然遥遥无期。为保护地球免遭气候虚脱,科学家们提出了阻止地球变暖的巨型方案。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消耗掉了越来越多的矿物燃料,结果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尽管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一说还存有争议,但我们还是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未来。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T)最近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新地球”计划——项旨在改善环境,主  相似文献   

3.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1):7-7
干旱不仅仅只会“烘烤”干涸皴裂的土地,近期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干旱还会加剧目益严重的二氧化碳危机。主持该项研究的荷兰威治奈姆大学专家沃特·彼得斯指出,通常人们都认为温室效应会引起极端气候,相反,极端气候也是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增加的重要原因。该项科研成果刊登在英国《科学生活》网站上。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害,已经多方面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各种奇招、怪招层出不穷。有人提出向太阳发射“宇宙遮阳伞”,即运用16万亿个遮光屏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线反射回去,从而逐渐降低地球表面温度;也有人提出向太平洋内投放50多吨铁渣,以便增加某个特定海域的浮游生物,特别是海藻的数量,从而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少温室气体含量的目的。能源研究专家张天中却利用“渗透”——“反渗透”循环系统获得能量的方法,来为地球降温。  相似文献   

6.
张莉 《科学中国》2006,(8):14-15
最近科学界指出,多年冻土和海洋中储存的“天然气水合物”(或可燃冰)可释放大量甲烷,从而加速气候变暖,并且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下,全球变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观点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该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封存的甲烷释放→气候进一步变暖→土壤与海洋中的细菌,微生物等更活跃→分解有机物使二氧化碳与甲烷释放更多→气候更暖→多年冻土更快融化(尤其是北极圈),最后导致气候变暖呈失控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14,(11):60-60
科学家们致力于研制新方法治理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目前,英国研究小组最新研制一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或许将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起到关键性作用.“海绵”由制造塑料的较大聚合物分子制成,这种分子非常稳定,且成本较低,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非常好.这种“海绵”装置具有独特的环保作用,可将化石燃料生成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氢气,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地球逐渐变暖人类不寒而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发表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4年年底,在人们欢呼迎接新年之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嗅碳”卫星“轨道碳观测者2号”,默默地传回了它拍下的第一张全球二氧化碳地图。这张图上,清晰地显示出了二氧化碳在地球表面的哪些关键地点被排放和吸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追踪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气中的地理分布,从而弄清楚它们究竟是如何在地球系统中循环的。  相似文献   

10.
曽荣树 《百科知识》2009,(16):36-38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便开始影响地球环境。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普遍升高。严重的干旱席卷东非和南非,北美出现少有的热浪。特别最近几年来,气候反常是罕见的。1998年5—6月,南亚印度持续高温,最高记录为49.5℃,为此2636人丧生。中国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地球陆地上的冰雪覆盖面明显减少,100年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5厘米左右。我们知道,大气主要由氧氮组成,除此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二氧化碳就会吸收太阳光的辐射能量,这样长期日积月累,就会使地球表面逐渐升温,气候变得越来越暖,从而产生温室效应。由温室效应产生…  相似文献   

12.
芬兰北卡雷利亚地区的沼泽、森林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源。1992年,在沿芬兰、俄罗斯边界的芬兰领土上建立一处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繁衍着一种只有在地球北部生态系统中才能发现的泥炭苔藓,正是这种苔藓不断积累,沼泽才变成了泥炭塘,而泥炭塘有可能成为极为重要的“碳吸收器”。这就是说,泥潭沼泽有可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通常不会想到岩石跟气候会有什么关系,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岩石在塑造一颗星球气候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个结论来自科学家对火星气候的研究。今天的火星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其密度不及地球大气的1%,而且大约95%是二氧化碳。但科学家推测,在30~40亿年前,火星具有浓厚的大气层,二氧化碳的浓  相似文献   

14.
对“二氧化碳这个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的元凶是否能合理加以利用”的问题,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海归博土”孟跃中为首的科研团队经二年的探索,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从事的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造福全人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太阳系的诸多天体中,火星的环境条件更类似于地球。例如,火星的昼夜仅略长于地球的昼夜,类似于地球的四季变化,火星的冰极冠、可能的永冻土都表明存在水资源,而干涸河床表明火星曾有过温暖、湿润的气候。在这些条件下,会存在火星生命吗?当地球不堪重负时,火星能够成为人类的又一家园吗?火星探测的重要目的就是为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火星“运河”与火星生命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观测到火星上有许多像“水道”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的治理大科技二氧化碳是构成大气层不可缺少的气体,它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灾难。科学家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如对海洋进行“铁化”,刺激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利用浮游生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二乙基锌做催化剂把二氧化碳变成塑料等等,但是各种科学成果目前都…  相似文献   

17.
当今,地球变暖与能源利用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1997年9月30日,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9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500多名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气候变化高层科学会”,强烈要求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防止由于人类燃用矿物能源,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灾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表面上由于各种原冈引起的大气物理作用所表现出的气候效果叫做气候“效应”。大自然气象万千,气候“效应”繁多,有一些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有一些却是人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毛庆  柳汀 《今日科苑》2014,(3):32-33
<正>距今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是地球发展史上的最热和最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当时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超过14℃。白垩纪的古大气二氧化碳是如何变化的?恐龙灭绝是否跟当时的大气二氧化碳变化相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13,(9):2+69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未来无疑都是从今天开始的。下面这些科学实验,有的已经处于起步和进行之中,有的仍处于计划阶段,一旦它们取得成功,必将使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加拿大一公司正在制造"二氧化碳吸收机",用化学方法从大气中吸走二氧化碳,从而改造地球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