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当一起公共事件突发时,信息公开透明,媒体及时跟进,是政府和媒体的共同责任,是消除恐慌、稳定人心的正确选择,也是媒体维护政府公信力、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机遇。这个规律已经被“非典”、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新闻实践一再证明。  相似文献   

2.
几个月来,“非典”肆虐。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灾害,改变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尽管对“非典”疫情的完全控制尚需假以时日,但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法制化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这种与媒体运作规律接轨的行政方式,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新闻传媒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必要和宝贵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10):39-44
信息政治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产物,媒体技术的升级引发了信息政治内涵的更新。相较于传统互联网,自媒体通过赋予信息政治"交互性"内涵而进一步深化了其自治性维度。大众在自媒体平台上通过议程设置、发展公共生活、"倒逼"政府等环节,构建起以多层次交往为核心的政治行为交互体系,提升了政治效能感。然而,基于"传播个体主义"的自媒体也增加了政治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社会结构的风险性。政府需确立柔性、开放的治理思维,充分估计自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做到"近用"且"善用"自媒体,以发挥其在寻求重叠共识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公民与政治权力协商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2月至 5月间 ,国际媒体“SARS危机”报道经历了从失语到喧哗的过程 ,4月 2 0日后 ,媒体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在涉及社会稳定重大议题上的信息公开。本文通过量化分析 ,检视国内媒体“非典危机”报道的得失 ,认为媒体表现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但也存在着问题。信息开放是一柄双刃剑 ,媒体在获得自主权的同时 ,要求更具理性。在立体化、多元化的传播生态中 ,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必须建立在信息公开、信息务实和充分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环境下 ,政府需要提高利用媒体进行危机公关的能力 ,将媒体纳入科学、高效的公共管理大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媒体的“权力”是媒体行使自身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承担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媒体崇拜"到公信力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有才 《青年记者》2006,(23):41-42
“媒体崇拜”不是公信力 “媒体崇拜”在我国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其基础是化缺乏对化的渴求,主流是信息缺乏对信息的渴求,尖端是思想缺乏对思想观念的渴求。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时间里,新闻媒体广泛刊登各种指示并要求受众进行学习,其宣传作用被广泛而巨大地使用,媒体已经不单纯是媒体,而是承担了一定“政府件”作用,很多人甚至要在媒体信息的字里行间读出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地位被时局抬升,“媒体崇拜”广泛存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媒体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是党和政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报纸上这么说的”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导力量。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受到挑战。政府要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运用媒体舆论监督、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有效应对社会各类矛盾和问题,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以孟晚舟归国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为主题,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孟晚舟归国事件传播主体的结构网络;二是孟晚舟归国事件是如何被传播主体表征的,在公众心中建构了怎样的社会认同。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交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依旧占据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活跃度较低,博文来源单一,严重“排外”,缺乏网络交流控制力;信息聚合类媒体担任信息扩散的主力;个人自媒体影响力有限,易湮没在社会共识中。孟晚舟归国事件被呈现为饱含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意义的历史性公共事件,而孟晚舟作为事件主角,个人形象和家庭属性被弱化,更多的是承担爱国情怀载体的功能性角色。  相似文献   

9.
杨明  杨可 《记者摇篮》2006,(7):62-62
目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中之重的“一号工程”、“民心工程”、“稳定工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主流媒体,电视媒体应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市(地)级电视媒体如何在就业援助方面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现实,拓展门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当好舆论先行。  相似文献   

10.
吴伟刚  吴霄 《视听界》2013,(6):116-117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地方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应担当起社会责任,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缓和社会矛盾,起到有利于当地政府处置事件的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新闻大学》2007,(1):20-2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报纸上289多篇以“城中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所做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主流大众媒体在“城中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空间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对于这一媒介建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回答了中国主流媒介如何再现“城中村”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城中村”如何从一个被忽视的空间演变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问题,不同的社会权力如何影响着媒介对于“城中村”的报道内容、不同的社会权力在“城中村”这个话语场中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咬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认为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新闻机构与政府“一体化”的观点尚待商榷,但对于党报而言,尤其是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安排中,说两者“一体化”是中肯的。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非典时期的新华日报牢牢把握党报的使命,以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方针决策为中心,积极引  相似文献   

13.
陈心海 《新闻窗》2011,(1):23-24
当代中国是一个信息传播量大,传播载体多样化的社会。在众多媒体中,只有主流媒体具有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功能,能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以与主流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以及较大的发行量、收听和收视率。“事业单位,食业化管理”是当代主流媒体的起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媒农村信息市场和注意力市场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鸳珍 《新闻界》2004,(5):57-58
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力是社会公共资产,是社会成员人人应该享有的财富。而新闻传媒基于信息成本和有效发行考虑,普遍存在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乐于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而农村人口等弱势人群很难占据媒体的话语中心体系,而处于“失语者”和“缺席者”的尴尬境地。企业化经营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5.
王蓉 《新闻战线》2015,(7):122-123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媒介产业迅速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公共管理中政府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政府与媒体间只有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危机。那么如何调整政府与媒体二者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公共管理信息的传递,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6,(27):8-8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通过融合发展,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成为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18.
牟德鸿 《青年记者》2006,(14):28-29
媒体成为社会公器,沟通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剂,而不是单单作为统治阶级的“传声筒”,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非典爆发的几个月里,国内媒体在非典事件的报道中戏剧性的角色转换,让我们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国家阔步迈向政治文明时发出的强劲足音。在非典事件已经  相似文献   

19.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报道历来对媒体都是重大考验。媒体不但要报道来自各方的危机信息,满足受众的多元信息需求,还要拓展自身服务属性,发挥好甄别谣言信息、协助社会沟通、抚慰公众心理等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作为省级媒体集团,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和地方主流媒体信息枢纽功能,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传统媒体为依托,以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平台等网络平台集群为重点,以“交汇点”“紫牛新闻”“扬眼”“北京西路嘹望”等移动新媒体为主体,加强主题策划,设置媒介议程,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在传播疫情防控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安抚民众情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地震报道看媒体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中的媒体新角色 麦克卢汉说,传媒就是人的感官的延伸,媒介即是信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中国传媒的传统“喉舌”角色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适应了当时保障社会稳定、传达政策、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一个科技不发达、信息传播落后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是通过它的政府“喉舌”作用发挥的。然而今天,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传媒扩大了人的生存环境,拓宽了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