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音的历史说起电音,也不是凭空而来,它像摇滚一样有其演变的过程,电子摇滚、电子流行音乐可以说是所有电音的祖先。虽然世界上第一张标榜电子摇滚的专辑由古典乐手组成的“美国”灌录而成,专辑产生于1968年3月,但是摇滚乐团Byrds早在这之前就已开始试验电子音乐,并在1968年以电子手法表达《SpaceOdyssey》这首歌,不过,众说纷纭,Beatles1967年的《Sgt·Pepper)也被列为电子摇滚的鼻祖。而电子流行音乐是一种80年代的音乐风格,倚重合成器、电脑与微晶科技,使“人为”的成分降至最低。电子流行音乐在欧洲甚为发…  相似文献   

2.
《红领巾》2010,(7):94-95
他们把自己的音乐比作糖衣炮弹,先甜后苦;他们说很多暴烈的摇滚只是让人发泄而已,发泄完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希望自己的音乐能让人在发泄之后还可以体会到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的成因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秋兰  林峻 《湖南教育》2003,(23):40-42
一、流行音乐概述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欣赏并流行一时的器乐曲和歌曲。它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旋律简单,音域不宽,和声上较少用特殊和弦,主要强调歌词中情感的流露,特别是西方摇滚、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变得动感、有力。流行音乐以其贴近大众的内容、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娱乐的方式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激发了他们开朗、乐观、向上的情趣。而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开拓了青少年的艺术视野,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但是,流行音乐中也存在很大一部分庸俗的、…  相似文献   

4.
摇滚的孩子     
摇滚的孩子永远不会死,他们只会慢慢地远去……——约翰·列侬 16岁的夏天我开始听最初的张楚和许巍。在那个浮躁的夏天我发现有那么一些东西,不是流水线生产的泛滥的情歌可以表达的。除了流行音乐,我喜欢着校园民谣,可是这还不够,那么柔软的音乐是纯净  相似文献   

5.
中国摇滚乐云里去风里来跌跌撞撞十余年、从一无所有到“我希望一直不停地唱着摇滚”(鲍家街43号),摇滚乐在中国掀起的风浪虽不及外国气势大,但已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在中国青年们的眼里已诞生了一批摇滚英雄,他们的名字对于每一个准摇滚发烧友都耳熟能详:崔健、唐朝、张楚、黑豹、窦唯……目前,中国摇滚乐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是让外国摇滚顶替原创摇滚,把我们的耳朵让给Metallica(金属乐队)、Guns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市场近几年表面上红红火火,很有气势,有了“音乐年”的称谓,有了新人辈出,有了“叫嚣乎东西”的广告宣传,但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繁荣极类似于“泡沫经济”;虽然事实上有一些战果,但绝不是象“炒”出来的肥皂泡那样鲜艳。论据之一是流行音乐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呈屋脊上的葫芦之势。昔日“摇滚”有市场,于是乐队滋生赛过细胞裂变,个个“重金属”,人人披肩发。出了一大批“象摇滚”、“准摇滚”,真正摇滚出名堂来的却寥寥无几。后来又兴起了城市民谣,又是阵台风,新出道的,老改行的,似乎城市里的民谣俯拾皆是。也没见过几首“经典”一些的,不过“尚在努力”。有的音乐人说,  相似文献   

7.
中学音乐教材注重经典音乐,可是中学生常常不愿接受,他们直言“我们想听流行音乐”。这种矛盾是如何形成的、怎么解决?进而言之,能否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能进课堂、怎样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探讨怎样引导同学们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以及针对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将适当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8.
美国最近实验证明,听音乐会让人更聪明。实验指出,听十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会让人的智商增高九分,流行音乐则没有此效果。专家建议,接受不了古典音乐的年轻人,不妨先试试摇滚版的《砰碰阿玛迪斯》,可能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檀香山广播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莫尔,是个标准的莫扎特迷,他最常播放的热门曲目是拜伦·格林谱写的《砰碰阿玛  相似文献   

9.
中学音乐教材注重经典音乐,可是中学生常常不愿接受,他们直言"我们想听流行音乐".这种矛盾是如何形成的、怎么解决?进而言之,能否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能进课堂、怎样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探讨怎样引导同学们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以及针对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将适当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本文从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心理需求和流行音乐自身特点两个方面,对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其在青少年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客观剖析,向广大传媒及成人社会提出注意的问题,让他们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我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唐朝乐队的名字,是在致敬第一代摇滚青年李隆基。因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会体现于物质和文化两个领域,唐代除了有GDP,还占据着世界摇滚乐坛的第一把交椅。秦汉以前,流行音乐是以丝竹管弦为主,虽然编磬、大鼓一类的打击乐器也有,但并非主流。到了南北朝,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打击乐器从天竺各地陆续流入中土,才为摇滚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个性爽快、豪迈洒脱的李隆基,就是最早的摇滚巨星。  相似文献   

12.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流行音乐作品是有魅力并受他们喜爱的。将流行音乐应用于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通过改革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与模式,加强学生音乐视界的扩展,应用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植入流行音乐,将课堂所学内容与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给高中音乐课堂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3.
周芳 《儿童音乐》2012,(2):54-55
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流行音乐几乎已经是"音乐"的代名词,为了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课题组已将一些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点的流行歌曲搬进了课堂。但怎样去帮助学生鉴赏时下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如何从流行音乐中吸取营养成分,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把握好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运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摇滚"给人以神秘以及疯狂的感觉,崔健作为"中国摇滚乐之父"引领着摇滚乐坛,虽然并没有获得国内绝大多数人的喜爱,但是却成为80年代"流行音乐"的新宠儿,至此,它跻身于中国流行乐坛,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今天.双语时代》2010,(2):168-168
One Daylike This收录在英伦乐队Elbow2008年的专辑The Seldom Seen Kid里。这首歌在2009年英国歌曲创作最高奖Thelvor Novello Awards上一举获得了“最佳词曲大奖”。同时,Elbow凭借该专辑于2008年夺得英国水星音乐奖(National Mercury Prize)。没有流行音乐的浮夸躁动,One Day like This有的是对生活的沉静体会。特别是交响乐的铺展.让摇滚别具一番忧郁气息。  相似文献   

16.
胡小溪 《考试周刊》2014,(21):180-180
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热情。较之传统的音乐形式,初中生更容易接受流行音乐。这里的流行音乐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以年轻歌手创作的歌曲为主,表达一类人或一种特定感情的音乐。由于流行音乐的演唱者与词曲作者大多是年轻人,与初中生的思想状况相近,因此他们的音乐作品更容易让初中生产生共鸣。要拉近音乐课堂与初中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考虑在课上适当引入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17.
当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各种流行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学生的生活,抵制腐朽没落的流行音乐作品,从而使音乐能够真正陶冶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5):25-25
流行音乐是当今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全世界正面临着以信息为中心的电子革命时代,网络、视频、音频对学生的冲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中学生是一群年轻、有活力、易冲动、喜好新鲜事物、吸收能力强的群体,他们成为了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追捧者。他们想听,更想唱,对他们而言,流行音乐几乎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其他各具特色的音乐,但是占据他们思想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有一些同学甚至是无选择地聆听,在他们心中,流行就是时尚,流行就是前卫,只要是流行就不土。音乐的功能越来越向纯娱乐的方面靠拢,其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怎样将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了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与中学生、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秃头乐队     
“秃头乐队”是一支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4人乐队,虽然是硬摇滚风格,但音乐却悦耳动听。他们的音乐风格多样,不一而足,有21世纪的另类摇滚,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摇滚以及50年代的摇滚。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流行音乐和教材音乐的对比中分析流行音乐对于中小学生的影响点,引导学生避开流行音乐对他们学习音乐带来的消极影响,抓住带来的有利影响,利用这把双刃剑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