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明代广西社会矛盾除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个主要矛盾以外,还有民族矛盾,土官与朝廷以及土官内部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互相联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激荡,使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格外复杂和,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终明之世,从未间断。因此,要研究明代广西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必须分析研究造成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激化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造成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很多,除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之外,还有土官与明朝廷及土官内部的矛盾。关于前者,笔者在《综论明代广西各族人民起义》中已作了大概的分析。本文着重研究明代广西土官与朝廷及土官内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在明王朝统治下的二百七十六年中,在广西这块土地上,几乎没有一个平静的年头,英雄的各族人民自始至终进行了前仆后继的反抗斗争.起义的发动者,多为瑶壮人民,参加的有汉、苗、侗各族群众.实际上,它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起义的烽火,盛旺之时,遍及大半个广西.本文仅就明代广西少数民族人民起义的阶段划分、特点、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进行初步的探讨.三个价段.根据明代广西少数民族起义的发展情况,可将它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迫使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封建统治。据记载,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广西先后爆发农民起义多达数十次。其中古田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起义长达百年之久,在广西农民斗争史上占有—定的地位。深入探讨这次起义,对于了解历史上壮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七二年间,贵州爆发了一次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暴虐统治的大起义。作为当时全国反清革命大风暴的一个组成部份,这次起义与其它地区农民起义有一些共性。但是,由于贵州社会经济状况独特和社会矛盾复杂,这次起义又表现出它的特殊性。分析贵州各族人民起义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这次起义作出正确地评价,也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从1906年到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以前,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及黄花冈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等九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现今的广西地区发生的。这就是1907年7—9月的钦廉防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3—4月的钦廉上思起义。这三次起义有关的一些地区,如钦州、廉州(今合浦)、防城、灵山等地,(当时属广东)分布在十万大山的东麓、南麓和北麓,均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上,这些地区的人民斗争多与广西其他地区人民的斗争连结在一起,在1902—1905年的广西各族人民大起义中更是同起同伏。  相似文献   

6.
一八六四年新疆各族人民反清起义,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起义是由民族宗教上层和封建主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场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笔者先就这次反清起义暴发的历史条件,做简略分析: 一、新疆各族人民,要求打碎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农奴制,是促进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元灭南宋,统一全国之日起,各族人民就不断举行起义,反抗封建皇朝和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此后,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最后发展成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终于把不可一世的大元皇朝送进了坟墓.本文拟就元代社会矛盾以及元代(元末农民战争以前)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作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一八五一年在金田誓师起义,到一八五三年奠都南京,两年之间,横拓江南六省,由广西一隅向全国范围发展,由两万之众到号称百万大军,在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广泛响应下,迅速形成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反帝和讨儒反孔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这次革命,是以汉族人民为主体,联合壮、瑶等兄弟民族的人民共同发动的,各族人民的团结战斗,是革命迅速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革命团结,深入批林批孔,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10.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时期(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及其革命失败后的十余年间,在内蒙古地区先后发生的以蒙古族人民为主体联合汉、回各族人民的反封建起义,是以太平天国为主流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清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探讨和研究这一时期蒙、汉各族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对于研究太平天国革命与全国少数民族起义的关系问题,以及丰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在北魏社会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过去却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民族联合大起义。这次起义是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引起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共同作用下爆发的一场严重的反抗斗争。盖吴起义作为北魏初期的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在北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代表着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的利益,推行着一条“克己复礼”的反动路线。他们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既做牧师,又充当刽子手,欠下了革命人民累累血债。但是,两千多年来,儒家的狰狞面目,却波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用。“仁政”、“德治”的遮羞布掩盖起来。“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明代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对广西大藤峡、八寨瑶、壮各族人民起义的血腥镇压,彻底暴露了儒家的反动面目。揭露和批判王阳明的丑恶本质,对于我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深入批林批孔,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朝自乾隆以后,封建政权日益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越来越严重,各族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清代中期各族人民起义图》标出1764年至鸦片战争前夕各族人民连绵不断的起义事件二十二起.这些起义,  相似文献   

15.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革命.在辛亥革命前后,全国大约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在近二十几个省、市、地区,采取不同形式,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运动,其中有不少革命志士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华民族的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现将我们接触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简介如下:一两广各族广西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武昌起义前,广西就不断爆发各族人民的起义.1906年冬,钦州三那(那彭、那思、那丽)壮、汉族人民  相似文献   

16.
韦幔传经     
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风起云涌,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的上层,乘机窃取了各族人民起义斗争的果实,先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这十六国是五凉(前、后、南、西、  相似文献   

17.
百色起义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毛主席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路线的指引下,广西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百色起义,把毛主席亲手点燃的“工农武装割据”之火,在桂西地区熊熊地燃烧起来,它对促成中国革命的胜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的反剥削反压迫斗争,是北魏社会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过去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不够。笔者认为,以盖吴为首的各族人民联合起义,是拓跋魏统一北方过程中,爆发最大的一次人民起义。这次起义,是民族矛盾的表现,更是北方各族人民反抗北魏落后的剥削方式和残酷的政治压迫而进行的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在起义过程中,加强了各族人民的融合,对北魏的黑暗统治给予了一次严重的打击,促使拓跋魏走上了封建化道路,推动了北魏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1856年云南广大的回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这次起义,虽然是以回族的农民大众为主体,但参加这次起义的还有广大的汉族及云南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构成了一支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各族联合的革命队伍.广大的汉族及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之所以大量地参加这次回民起义,这固然与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地理环境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云南各族人民和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已达到了极点.故当回民揭起反清的大旗后,云南各族劳动人民便踊跃地参加了这次起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长城修筑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长城,人们往往想到是秦始皇所修。其实秦统一前燕、赵、秦都曾在北部沿边构筑过;秦以后汉、隋、金等也曾经营。但是,因年代久远都已颓圮湮灭了。今天常为人们所见保存比较完整的长城,基本上是明代所修。十四世纪中叶,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瓦解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国号为明的新王朝。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被迫退回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