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并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催生的“乡土文学派”的流派特征以及它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地阐释两者的关系,希望在理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乡土文学派”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并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催生的“乡土文学派”的流派特征以及它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地阐释两者的关系,希望在理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乡土文学派”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基本上是外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传入的结果.本文将从客观性、批判性、人道性和典型性四个方面追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思潮的外国渊源.  相似文献   

4.
“分享艰难”和“面向大众”,表现了新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关注老百姓,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创作精神,也构成为新现实主义的新元素、新内核。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新现实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这是新时期以来的其它文学思潮无可比并的。  相似文献   

5.
丁玲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最新收获,它在50到70年代经历了由肯定到否定、由赞扬到批判的过程。其历时性评价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文革前的发展轨迹是不断趋向激进和畸变的。具体表现为作为当代现实主义的选择和新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逐步政治化和教条化。在经历了畸变和沉沦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最终也得到了回归和复苏。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核心是“寻找人,“把握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世界,笔者在此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文章首先从“失美“与“求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陀氏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批判力度,而后,在与现代派,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较中凸现陀氏“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物质决定论对立的角度评价了陀氏的“现实主义”,重点分析了陀氏的现实主义所涵盖的心理内容,包括二重人格、心理分析、下意识和梦等;同时指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忽视了陀氏的价值立场,即其宗教信仰。从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角度看,陀氏对物质决定论的抗议为人类选择生存方式,寻求个体的生存意义,留出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学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受到普遍关注。对八十年代以往各历史分期文学思潮命名形成了相对稳定而统一的概说,而对八十年代文学思潮命名却难以达成共识。出现有:"新启蒙主义思潮"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说、"人道主义思潮"说等。这些命名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商榷余地。这足见八十年代文学思潮命名的复杂性。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加深对八十年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形成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继承和超越了前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度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主旋律.然而,《讲话》中所涉及的文学与政治的附庸关系,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学创作本有的独立自由性被强行剥夺,现实主义创作陷入公式化、概念化的教条主义理论框架中.因而,全面、客观评价《讲话》的现实意义成为一种必然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其以梦境凸显心理的艺术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全新的开拓,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突破。他之所以钟情于梦境描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往作品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寻了梦境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并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钟爱梦境描写的创作缘由。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拓展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比,表现出更多的现代主义手法,偏执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人物病态心理及怪诞气息。理解这一特点对于我 们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当代西方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理论梳理来探究其在时空维度上的界定,认为1968年不仅是一个界定当代西方的重要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起始之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存在主义文学思潮、新左派与反文化文学思潮、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流行文化文学思潮、生态主义文学思潮以及实验主义文学思潮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这些文学思潮归根结底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形式用审美特殊性探寻社会出路、寻找人的生存的新的可能性的文化心声。  相似文献   

13.
王艳蕾 《文教资料》2007,(20):89-91
瞿秋白1931年到1933年一直参与中国左翼文学活动,对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文学阶级性、思想性的强调,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都成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重要内容。但是,他过分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影响作品价值、忽视文学的艺术性也成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理论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坛颠峰的伟大小说家。对痛苦的独特人生体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的精神存在看成是世界存在的核心本质,充满激情而理想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秘"是他创作的最高追求。虽然超越了现实主义文学某些外在的条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始终以自己的角度坚守着直面现实、审视现实、解剖现实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原则。  相似文献   

15.
研究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源头应追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的是陈独秀.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文学研究会的首席理论批评家沈雁冰为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中对俄国社会现实的描绘,无疑是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但他使用的是梦境、幻觉和其他怪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笔下主人公的内心分裂,由此他自称自己的创作方法为"虚幻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虚幻现实主义,长期以来,一直为文学批评界所关注,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的鼻祖.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中对俄国社会现实的描绘,无疑是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但他使用的是梦境、幻觉和其他怪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笔下主人公的内心分裂,由此他自称自己的创作方法为“虚幻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伤中的虚幻现实主义,长期以来,一直为文学批评界所关注,他被认为最西方现代派的鼻祖。  相似文献   

19.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新现实主义大潮的来临,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文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秉承了亨利·詹姆斯和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吸收了犹太传统的反本质主义,将传统现实主义的实体性真实观改造为对话性真实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现实主义.由于罗斯等一批作家的成功实践,新现实主义已经成为新世纪极具活力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出版的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一书,从"现代性"的角度,重述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为文学史的重构提供了新的写作范式。谨从学习此书时的一些疑惑出发,认为在现代性审视中涌现出一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现代性视野下的西方参照忽视了传统的优势;现代性视野下的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呈现的线性关系遮蔽了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存在;现代性视野下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家作品阐释的多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