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将“诗人之境”分为诗人“所感之境”与诗人“所写之境”。在具体分析中,又将读者“所得之境”区别于诗人“所写之境”。这种区别是值得注意的。在艺术活动中,意境确实显示了不同层次和形态,考察意境的不同层次及其联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意境的特定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将“诗人之境”分为诗人“所感之境”与诗人“所写之境”。在具体分析中,又将读者“所得之境”区别于诗人“所写之境”,这种区别是值得注意的。在艺术活动中,意境确实显示了不同层次和形态,考察意境的不同层次及其联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意境的特定审美特征。 1 考察“常人之境”不是本文的任务,让我们先从诗人“所感之境”说起,什么是诗人所感之境?我认为,在客观景物或强烈感情的刺激下,诗人主观与外在客观猝然碰合的那  相似文献   

3.
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境,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之林璀璨的明珠,其中既有诗人的宽广胸怀,也有晶莹细致的情感,不仅字词精炼,而且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情感态度绝佳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在小学生中广泛地、有计划地开展读、背、写古诗的活动,用这些传统文化精品泽润他们的心扉。摹场境──“笑问客从何处来”场境是人物生存、活动的时空,场境和人物互相作用又构成新的场境。诗人长期活动于特定场境之中,产生了不能不说,不吐不快的心态。若能使学生置身于诗人写诗的场境中,与场境共振,与诗人共鸣,就能达到“心随诗情共悠悠”之态势。例如…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意境创造是诗歌写作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出发,谈谈诗歌意境创造的一些规律。整体性:诗歌意境创边的本质构成。意境是诗歌的整体艺术图境,它是由一首诗的所有意象围绕主题意蕴集合而成的一个艺术整体。意境由“境”与“意”两部分构成。“境”是由意象的“物象”部分构成的整体艺术画面;“意”就是由意象的“心象”部分凝聚的诗歌的主题意蕴。诗人写一首诗,总要表达一些主观上的东西,或是一份情感,或是一团意绪,或是一个认识等等,这里的情感、意绪、认识就是意境中“意”的内…  相似文献   

6.
常青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58-159
诗歌中创设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境界的完美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一般的解释是: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形象描绘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7.
黄淑琴 《江西教育》2002,(22):22-22
本文仅就古代诗文中的“意境——空白”及其解读,简要谈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注意发掘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使学生享受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最集中表现就是意境。一般认为,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实际上意境的理论源头是道家的“道”和佛教“境界”,而“道”与“境界”虽然指包含着客观外境和人的主观内境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但这些现象本质上不过是“无”,是一种虚空之境。古代文学艺术家深受此影响,在文学和绘画创作中把意境的追求和…  相似文献   

8.
“意──境─—意”古诗教序童舜柱(泰和县沿溪乡潋溪小学)古人写诗,十分重视意境。“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要使儿童...  相似文献   

9.
如何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意境美意境是诗的艺术的主要特征。明人谢榛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说明意境是诗人的“意”和精心刻划的“境”的结合,是诗人的主观内情与客观外境的水乳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教学诗歌  相似文献   

10.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意境,是物化于情,情之升华得的“真”,是一种表达内识,哲理和生命真谛的最高境界。译诗的难处就在于如何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传达原作的意境。本文通过对唐诗《夜雨寄北》不同译文的对比,以期探讨如何再创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山水诗人,又是南宗水墨画派的创始人。由于长期的贬谪与隐居,兼之有画家的素质与禅学的修养,使他对山水的审美感受力有较高的水平,笔下的山光水色达到了与自然契合无间的程度,其山水诗也创造出清新幽美的意境。“意境”一词,源自佛经。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这里所说的“智”与“境”,在文学方面就是“意”与“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抒情诗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意境。何谓意境?“意”就是情思,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李清照的作品就在于她以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相融合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位俊岩 《成才之路》2010,(22):52-52
品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品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文论的“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皎然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方法理论上重视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皎然以其独特的“意境”论,为唐人研究诗歌意境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后人新的“意境”观点的进一步提出。他的“意境”论成为“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正>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和最高审美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后来又有唐皎然的“取境”说,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论,明代王世贞的“意象”说,胡应麟的“兴象”说,清人王国维的“境界”说,他们都对诗的意境理论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和阐发。我们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诗学的意境理论体系构成无非包括“意”与“境”这两个重要因素。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把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是诗的生命,“境”则是附丽“意”的形象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志的手段和工具。诗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形象又因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与交融。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融而莫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些艺  相似文献   

16.
意象的组合构成诗词的意境。一般认为,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景物之间有机融合成一个统一体,境中有意,意中有境,就是诗歌的意境。按王国维的分析,意境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他称为“境余于意”,偏重于对景物的客观再现;一种他称为“意余于境”,偏重于对主观情思的表现;还有一种叫作“意、境两浑”,景物与情思、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数字本身单调、枯燥而乏味,很难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和艺术情趣。但是古代诗人把它们巧妙地运用于诗词创作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是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指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统一所达到的“心物合一”的艺术境  相似文献   

18.
说意境     
张寒烟同学:应你来信的要求,下面谈谈意境及其相关的问题。所谓“意境”或“境界”,是概括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地的审美范畴。它的构成有二:一是客观物境,一是主观情思;并且只有既缘情又体物,情思与物境二者相融洽一致,才能构成意境。我们鉴赏古代诗词作品,就要领会作者怎样通过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由于意境在鉴赏古代诗词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有关意境的一些常识。1.意境的种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是说…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辛词雄潭沉郁,达到词之胜境,辛词意境的创造,是多角度、多类型的,有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始境、又境、终境;诗人之境.常人之境等等,从而构成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