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龙君、熊忠辉报道:11月8日,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主办,解放军报、军区军兵种报社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高校新闻院系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江永红现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曾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从一个炊事员到高级记者,江永红奋斗在军事新闻战线,不断创新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采写特色。他或他与同行合作采写的《“蓝军司令”越练越狡猾“红军司令”越练越过硬》、《老山有个孙干事》、《孙铁锤传…  相似文献   

2.
在我军诸兵种的演习史上,“蓝军”一般是“红军”的陪衬,扮演的是防守反击的角色,以考验“红军”的攻击能力。在“无弱旅”的欧洲足坛,也有一支声名显赫的“蓝军”,那便是意大利。时光回溯2000年欧洲杯决赛,“蓝军”对阵如日中天的法国。“蓝军”是不怕任何人的,防守有内斯塔、卡纳瓦罗、托尔多,进攻有皮耶罗,托蒂……比赛中,德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趣味     
我军第一张军报1930年7月27日,以彭德怀为总指挥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占湖南省会长沙后,接管了原长沙伪《国民日报》馆,创办了《红军日报》。经过一昼夜的艰苦奋战,于7月29日,我军第一张铅印四开版军报问世。它早于《红军报》半年之久,更早于《红星报》1年多! 在红三军团占领长沙的9天时间里,《红军日报》先后出刊6期,每期为6版,共计16万多字。《红军日报》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4.
8月中旬,全军“跨越一2009”系列实兵演习在兰州军区某训练基地拉开战幕。由于这是我军首次跨区基地训练,此次系列实兵演习的首支部队——兰州军区某红军师的训练格外引人关注。我们作为军区报社的记者,有幸全程参与此次报道活动,所采写的稿件获当月社长奖。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以高度的爱国精神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悲壮的生死战斗的历史。抗战中,我军非常重视开展对敌军的宣传和瓦解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宣传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我军官兵广泛展开了多种宣传工作,软化敌军  相似文献   

6.
军事典型报道,是军事新闻的重型武器。大力报道典型人物和典型单位,是我军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典型报道是军事新闻的优势和特色重视军事新闻典型的报道,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多次强调“一定要抓好典型”,“综合宜少,典型宜多”。他一贯强调要加强军事典型报道。早在红军初创时期,1933年7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颁布红军奖章的命令》,广泛开展了授奖和创造模范支部,模范连队,模范团的活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动员报…  相似文献   

7.
江永红,现为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68年入伍,先后任战士、炊事员、班长、排长、指导员、师政治部干事、团宣传股长、教导员。1979年调入解放军报,先后任驻南京记者站记者,记者部机动组长,主任记者,高级记者,记者部副主任、主任等。1980年,他以"蓝军司令"的报道初露锋芒,渐入佳境。先后获全国好新闻奖1次、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相似文献   

8.
今年十月十日,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五十周年。在迎接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国最早实地报道红军长征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大家知道,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报道过红军长征;除此之外,近年来又新发现了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七篇通讯:《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徐海东果为肖克第二乎?》、《红军之分裂》、《毛  相似文献   

9.
1930年7月下旬,彭德怀、滕代远等趁蒋桂军阀混战之机率刚组建的红三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了湖南省会长沙,第二天便接管了长沙《国民日报》的所有设备,创办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份也是同时期唯一的铅印大报《红军日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三军团于8月5日主动退出长沙,《红军日报》也因此而终刊。  相似文献   

10.
冯杰 《今传媒》2011,(11):43-44
当今世界传媒事业高度发达,各国军队也始终是媒介关注的焦点。一国军队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其军事行动正义性、合法性、有理性的判读,进而关系到军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本文以近期我军"网络蓝军"引起高度关注为视角,从关注度、舆论趋势、解读取向等方面探析中国军队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并提出"言行兼敏"的策略,认为中国军队的宣传应该在主动性、应对媒体的技巧以及报道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去年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由中国新闻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以《传统与现实》为题的我军老、新摄影工作者座谈会上,这张照片的作者、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向我们讲述了该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25000ffi长征的曲折教事。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评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放一师长、生俘敌一…  相似文献   

12.
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受到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的持续关注和报道。《泰晤士报》关于红军长征报道(1934.10—1936.10)的内容呈现出前期失真性向后期客观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对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不是范长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旧《大公报》的大量报道 ,论证了为什么范长江不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 ,认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失公失实原因 ,主要在于世界观、对我党缺乏了解和采访作风不深入等三方面所致。对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第一个目的以及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影响 ,也作了必要的考证和分析 ,同时还澄清了范长江西北采访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部据鲁迅纪念馆所藏的《二万五千里》誊清修改影印本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华读书报》还以《一部关于长征的“存世孤本”影印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文中强调,“由于1942年版的《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它才“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见《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8日第一版)不错,因为它与《红军长征记》在篇目与文字上略有出入,它确“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线索与研究空间”。但说《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却似可商榷。因它在1954年出版的《党…  相似文献   

16.
在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报道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即裁减员额的消息《我军如期完成裁减员额20万任务》(载《解放军报》2006年1月9日,作者:耿建国、苏若舟)获得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武装部队新闻》(Sainik Samachar)原名《战士信息报》,创立于1909年,是印军最重要的宣传窗口。其在印军新闻传播体系中的影响,可以类比《解放军报》在我军新闻传播体系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2007年-2011年印度《武装部队新闻》杂志的各类报道进行研究,归纳出其报道的特点,总结其在发挥宣传功能方面的具体做法,从而对我军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创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走过90 年奋斗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1929 年12 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是我们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经典文献.解放军档案馆保存有我军在不同时期开展学习或召开会议时翻印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有份印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印"字样的红色硬皮本,硬皮封面上印有黑色大字"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第二页上盖有"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共直属机关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纪念章.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烈士,1921年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军早期的后勤工作领导者之一.红军时期曾任闽粤赣军区经理部部长、中央革命根据地银行第一任行长、红军总供给部副部长等职,他在1930至1934年间领导红军军工生产,为我军后勤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