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笑 《华夏星火》2016,(2):98-99
2015年12月1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结束了世贸组织(WTO)第十届部长级会议.这是世贸组织成立20年来首次在非洲举办部长级会议,农业谈判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成为本次会议的关注焦点.由于各方在有关核心议题上的分歧,原定于12月18日中午闭幕的会议一直延期到19日晚,最终通过了《内罗毕部长宣言》,达成了一项关于农业出口竞争政策的大会"决定":发达和发展中成员首次承诺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并须按照清晰的时间表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2.
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召开了六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散的部长级会议不止一次.如何对待该危机所显示出来的WTO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其法律体制上寻求渊源或许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解决途径.多边贸易体制现行的法律框架与美国的国内贸易法、美国的习惯性做法以及贸易提案等方面有着较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召开了六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散的部长级会议不止一次。如何对待该危机所显示出来的WTO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其法律体制上寻求渊源或许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解决途径。多边贸易体制现行的法律框架与美国的国内贸易法、美国的习惯性做法以及贸易提案等方面有着较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原则。该原则主要包涵两层意思: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通过本次气候大会我们发现,在气候变化问题的背后实质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经济空间的争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在承担具体的责任方面,我们要正视历史和现实,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有“区别”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研发投资对全球气候保护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朱潜挺  王铮 《科学学研究》2012,30(4):517-525
 基于LRICES模型,将研发投资引发的技术进步内生化到模型中,在假设各国未来的研发投资处于较保守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分析研发投资对全球气候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内生化研发投资技术进步机制的作用下,至2100年,全球升温2.32℃,全球及各国的碳排放趋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略微反弹的“倒S”型,全球的碳排放高峰为2032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前苏联、世界其他地区的碳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2034年、2020年、2034年、2022年、2031年、2036年。虽然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较早达到了排放高峰,但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仍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急需落实减排。在研发投资的作用下,文章提出了一个全球减排方案:发达国家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前苏联地区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0%,中国和其他地区从2025年开始总量减排,至2050年碳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该减排方案不仅使至2100年全球升温控制在1.92℃,而且在减排经济成本支出、效用损失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在日本东京闭幕,16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日本京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核心内容是对发达国家建立了有约束力的、量化的、有时间表的温室气体削减目标。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增加新的承诺。/1.联邦政府对京都会议的对策克林顿政府在京都会议开始前,由于遭受到国会和工业界强大的压力,对美国就谈判将采取何种立场迟迟不予明确,是发达国家中最后一个公布其谈判底线的国家。1997年10月22日克林顿总统在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美国政府对京都会议的谈判立场,即美国承诺到2000…  相似文献   

7.
规范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的焦点。尽管哥本哈根气候谈判悬而未决,但此次会议中多国的博弈过程及其结果值得反思。论文以静态博弈模型研究整个谈判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核心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对中美两国在此次会议中的谈判进行博弈分析,并对中国在未来气候谈判中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翘楚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22-1032
摘要:在Aghion企业投资结构周期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现金持有对融资约束存在时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融资约束和现金持有对企业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机理,并用2005-2014年世界97个国家和地区17022个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一,不考虑融资约束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R&D投资的周期特征不显著,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呈现逆周期特征。二,考虑到融资约束,无论中国、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均逆经济周期,但高融资约束只会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变为顺周期,且高现金持有对R&D投资的周期特征影响不显著,而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现金持有确保了R&D投资的逆周期特征。三,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仅在繁荣期存在逆周期性,低迷期由于过高的流动性风险停止R&D投资,从而R&D投资无显著周期性且高融资约束不会在低迷期显著影响R&D投资,而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在繁荣期和低迷期均具有逆周期性;高现金持有在低迷期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企业的R&D投资均无显著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资金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OFDI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吴雯 《科学学研究》2016,34(1):49-56
按东道国研发资本密集程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研发资本密集的发达国家和研发资本稀疏的转型及发展中国家。本文建立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的机制模型,并利用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方法(IVFE)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差异对我国技术进步存在显著不同影响,其中我国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对转型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能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反而产生正向技术输出;我国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人力资本消化吸收;我国对转型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正向技术输出通过国内研发成本分摊部分回收。  相似文献   

10.
崔冠杰  吴英 《预测》1991,10(3):53-55
1 软科学研究的发展是世界性潮流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关心和研究发展问题。发达国家积极探索和寻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道路,考虑如何把传统产业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游移不定的资金形成投资目标明确、能获得良好效益的资金流。发展中国家也在竭力寻求一条能快速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的发展道路,思索引进  相似文献   

11.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上,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后,“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谁都承认,保持环境的稳定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Markandya和Pearce(1988)指出,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另外一些作者,强调了环境稳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他们强调投资带来的环境问题,Young(1993)提出,许多环境问题源自多年前作出的投资决定。注意到人类对资源的使用,主要通过产品来实现,人类投资的物质形式是产品。因此产品也就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其中首要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因为  相似文献   

12.
入世:与世界对接的大门已经开启如果说以1999年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双边协议为标志,象征着中国“复关”、“入世”的漫长旅程已接近了终点,使我们终于站到了WTO的门槛上的话,那么,2001年11月10日,随着中国政府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签署加入世贸组织的全部文件,表明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已经通过了WTO的大门,真正全面进入世界市场经济的轨道。素有“交通规则”之称的WTO三大协议,包括与货物贸易有关的关贸总协定(GATT)、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中国家在华投资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都会遇到文化冲突问题,以至严重影响到企业进一步生存与发展。本文以一印度在华投资企业为例,对发展中国家在华投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局面难以改变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困境,这种状况在八十年代将难以改变,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将产生影响:(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慢,需求减少,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加缓慢,影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的IAM在技术进步机制上存在缺陷,本文CIECIA模型(Wang等,2016)中引入广义低碳技术概念,以研发投资驱动过程技术进步速度的方式实现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化,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进行预测,并模拟了研发投资率提高对经济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碳排放需求,其中中国在2034年左右达到碳高峰,而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其碳排放处于下降趋势。研发投资率的提高可以明显降低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使其碳高峰大幅提前。当研发投资率提高到7%以上时大多数国家可实现其INDC目标,并将地表温度控制在2℃以内,而16%的研发投资率可实现2100年1.5℃温控目标。然而,由于各国的研发能力有限,短期内研发投资率很难大幅上升,因此单纯提高研发投资难以实现全球气候保护目标。从政策设计的角度出发,提高研发投资促进经济发展,适合与其他生产破坏型减排措施组成政策簇,补偿由其他减排措施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减排政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闫云凤 《资源科学》2022,44(11):2222-2232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增加,国际上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OFDI向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转移。本文构建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分析200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碳排放效应,检验中国OFDI是否导致“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OFDI的碳排放量比较小,占全球投资碳排放的比重远小于中国OFDI存量和流量占全球的比重。②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OFDI碳强度小于东道国碳强度,这说明中国在这些国家的OFDI呈现“污染光环”效应。③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分布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动机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碳强度高的行业。因此,建议中国政府推动双边低碳投资合作框架,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关联促进低碳技术的溢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杨忠敏  杨小辉  王玉 《科研管理》2019,40(5):193-202
外向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在发展中国家从高速增长到迅速下滑,中国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应对外部严峻的经济形势。目前已有研究涉及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外向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很少,本文研究了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在发展中国家对OFDI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特殊规律。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只有向知识产权制度距离相近且为负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时,知识产权制度距离才会起到吸引作用;而向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为正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及发达国家投资时,知识产权制度距离都会对发展中国家外向对外直接投资起到阻碍作用。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在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投资两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与科学技术李真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一、人类发展的两难困境在1994年发展大会上,“环境指标”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针对发达国家提出的各国经济发展所必须遵守的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学研究》2021,39(2):244-253
基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类型,建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特定市场条件关联的研发投资决定机制,以区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企业研发投资机制的内在影响差异。基于2007-2016年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8583个企业相关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研发投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中国及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内源性融资约束的缓解都能显著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但发达国家外源性融资约束缓解能显著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宾建成 《未来与发展》2007,28(11):44-48
文章针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于集中于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弊端,提出今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策略应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的投资区域,兼顾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积极慎重地发展对独联体和东欧等转轨国家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