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而且也推动了按劳分配实践的突破与发展.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按劳分配的实践更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本文仅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的是按劳分配。试从前提、基础、效用三方面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的是平均主义分配。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撮告中,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的一次思想解放。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不能、承认不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一直存在截然相反的不同意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认识的又一个飞跃。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大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对按劳分配的分析首先,列宁阐述了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不可避免性。他说:“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说明这个社会最初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一‘不公平’现象,却不能立即消灭‘按劳动’(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费品这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大发展,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的生产要素观生产要素是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生产条件。马克思认为,任何...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论据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其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客观经济条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将在混合分配方式中得到具体体现。混合分配方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优越性和过渡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问题,是一个被“四人帮”及其御用“理论家”们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这伙假马克思主义者为了“论证”他们那个臭名昭著的“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观点,居然篡改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挖空心思地编造了一个所谓“产品分配的差别是产生阶级的根源”的谬论,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给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造成了不容低估的混乱。它完全是为“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服务的。我们必须拨乱反正,进行认真地批判和清理。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按劳分配的思想,最初是十九世纪法国圣西门主义者提出来的。圣西门的门生写道:“在将来的社会里,每人应该根据他的能力,占据某种地位;并按照他的工作获得报酬。”他们认为,“按照能力工作而获得报酬的原则是一定能调剂将来社会的”(转引自吴藜平,《社会主义史》,三联书店1950年版,108页)。圣西门主义者曾把这个主张概括  相似文献   

10.
有计划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现实特征包括现象特征和体制模式特征,前者是指等量劳动只能在一家企业范围内领取等量报酬,后者是指实行企业自主按劳分配模式。这一现实特征既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形式,也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前实行的按劳分配形式。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条件分配的具体形式决定了按劳分配的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11.
“四人帮”为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复辟资本主义,极力诋毁和否定按劳分配。他们大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把按劳分配的性质、作用及其历史发展等问题,搞得混乱不堪。对此必须予以彻底批判和澄清。一、关于按劳分配原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混合分配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没有改变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将混合分配方式中具体体现,按挥分配的主体地位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同步的。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配形式中,按劳分配仍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尤其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国营企业经济责任制以及其它方面各种责任制的推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按劳分配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是怎样提出按劳分配理论的,实行按劳分配应具备哪些前提条件,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涵义有什么新变化,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思想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和论证了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劳分配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有所不同的。社会主义多层次的联合劳动要求实行多层次的按劳分配。多层次、不完全的按劳分配决定同工同酬、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它只适用于同一联合劳动层次的同一核算单位内部。而在不同的联合劳动层次和不同的核算单位之间,由于经济效益不同,是不可能实现同工同酬、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和商品经济,所以必定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达到整个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差异。以按劳分配作为衡量个人收入是否公平的标准,平均主义和收入过份悬殊都是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社会分配不公,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经济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人们正是通过效率与公平的博弈来追求经济平等,从而推动着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力图分析在此追求下按需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和计划体制下按劳分配对于经济平等的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市场机制下按劳分配的实质按贡献参与分配,说明这一原则既将按劳分配具体化,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开辟了道路,因而更全面更广泛地体现了经济平等;最后,结合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经济效果和政治回应,阐明它所体现的经济平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平等,这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实践过程中 ,要贯彻落实好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断满足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努力实现管理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认识飞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这一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是”到“不是”到“确立”的过程。它从客现实际出发肩度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论述了目标和途径的有机结合,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特殊性和一般规律的关系,包含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强调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益,好处的意思,在此指经济上的获利受益,即经济收入;利益格局,是经济收入的规格标准和整体布局。社会主义的利益格局——“按劳分配”。改革后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利益格局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经济利益上的分配不公,在改革前就存在,改革后尤为突出,令人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19.
轮椅竞速100 m速度特征和速度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国内优秀男女轮椅竞速运动员进行的100 m测试和获取的数据,初步探明了100 m的总体竞速特征;并采用聚类分析对100 m全程进行阶段划分;用偏相关分析对阶段速度、全程平均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制定了不同成绩下阶段速度分配表为训练提供模式目标。结论:轮椅竞速100 m的总体速度特征为全程速度处于上升期;100 m全程有三个明显阶段:起动段、起动加速段、加速段;各阶段速度对总成绩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样本数据下的速度分配表在实践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称它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能够实现,而且一定要实现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根本原则。”(《列宁选集》第3卷第315页)这也一直是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争论激烈但至今尚未圆满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认为,实行按劳分配,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政策,这个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有好多具体问题要研究解决。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