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城市街道景观是营造城市景观个性,体现城市地域文化氛围的基石.运用SD法和AHP法对城市街道景观文化进行评价,首先需要运用SD法对评价对象和因子进行遴选,建立评价样本和评价标尺,按照从单一街道到单一街区再到整个城市的路径对景观文化空间结构进行评价,寻找街道景观文化的特色与问题.其次是通过AHP法计算出景观文化象征结构内部各要素间的彼此重要度,从而建立城市街道景观文化健康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历史脉络的延续和发展的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阐述和剖析了世界城市历史街区的基本概念、分类、保护与更新再利用的关系和相关的开发模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文化街区的景观改造呈现出均质化和同质化现象.基于合肥市文化街区景观改造的共同属性,经过充分的实地调研,以其不同的改造模式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城市文化街区景观的改造模式与策略,为今后文化街区景观设计做出更加合理谨慎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国内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般规律和成功路径的关键在于文化传承与旅游市场需求的融合度。文化传承是从城市街区历史文化演进的内在规律入手,关注的是城市历史街区的特色与风貌、历史厚重感及与当地居民沟通互动性等游客感知层面;市场配套关注的是在旅游改造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供给、服务功能实现等游客需求满足层面。基于游客满意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与市场融合模式是城市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种更加全面和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真实历史信息的遗存,其体现着鲜活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规模、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地方的鲜明特色,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风貌特色的区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是从概念着手的,进入21世纪,"历史街区"的研究开始突破文物保护、城市改造等领域,向着多元化视角展开,研究数量大幅增加、研究角度步步细化,研究学科不断多样,理论转化实践不断涌现,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物保护视角提出的历史街区,实践领域主要是从保护之上、抵制时尚,空间置换、商业地产,功能单一、忽视居民,古街仿建、混淆历史等模式角度进行开发。然而,历史街区只有创意旅游开发,才能将街区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活化"历史街区,才能实现城市的更新升级。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文化造产、文化造场、文化造市旅游开发路径,最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打造融文化、休闲、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7.
聚焦历史文化街区,以跨文化诠释学的维度,从视域融合和哲学审美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进行阐释和研究。发现语言景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外显性代表现象,直观又具体地展现了历史文化街区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历史、语言、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作为诠释的文本存在,语言景观本身就是多种符号模态形式的构成体。诠释学视域下的当代语言景观是一种从书面、静态和固化的意义表达拓展到活态化、历史再现化和情境化的协同和交互的多模态符号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田晓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40-42,96
在众多历史性质地段充斥于城市的背景下,通过对文化、景观、景观文化各类名词的解释与概念阐述,表达出人与景观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人与景观文化的互动中出现了“营造”与“使用”,人与景观文化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将这些概念置于在城市历史地段这个特殊区域内,便形成了景观文化的继承性、积累性、融合性、地域性等特性。从而总结归纳出城市历史地段周边环境之间的相处原则和景观文化在城市历史地段的处理原则.使得景观文化与城市历史地段文化得到融合,这些已成为景观设计方面参考的基本处理原则。最终使景观文化肩负起传承与延续城市文脉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滨海城市文化因其地域特征而凸显为"大海"的主题和"港口"的生存方式,以及作为开放性港口城市所裹挟着的商贸气息,作为移民城市所携带的多元文化因子。凡优秀的滨海城市文化,无不涵括着大海主题、亲商环境、城市营销、历史街区、功能区块、客厅沙龙和建筑景观七大要素。台州市中心区椒江,在滨海城市文化建设中,应以城市文化的前沿理论为参照,以世界滨海城市的经典作品为借鉴,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开拓文化资源,构建文化地标,从而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打造有个性有特色有品味的滨海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国文化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自去年7月启动,初评工作已经结束。共有200多条街区报名参评,140余万各地群众参与了投票。初评从报名参评的近200条城市街道(街区)中推选出16条街道(街区),进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选入围名单。最终评选出首批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坐落于都市中的历史文化名街及其街区,往往是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在内的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辽鞍海城市发展轴"视阈中的千山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老工业转型为引擎,资源型城市鞍山市的城市空间也向南北纵深发展,拉动北边的辽阳、南部的海城,构成辽阳鞍山海城城市发展轴线。千山旅游区应当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到辽鞍海城市发展大势上来。本文从产业联动升级角度,以千山旅游区如何利用鞍山城市转型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例,一般性地探讨了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近郊旅游区提升产业层级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景观安全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中景观安全性最高(1级)的为核心区景观带,安全性次高(4级)为缓冲区景观带,安全性最低(5级)为实验区景观带;不同管理区景观安全性最高(1级)的为坪山区景观带,次高(2级)为大安区景观带,再次(3级)为黄坑区景观带,最低(5级)为桐木区景观带。建议加强实验区、桐木区的景观的监测、管理和发展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历史文脉则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从襄樊"南城北市"的传统格局来看,发展明显不平衡。代表经济繁荣、现代化水平的"北市"——樊城的发展成就卓著、日新月异,而体现襄樊悠久历史文化、深厚人文底蕴的"南城"——襄阳,发展却相对缓慢,这与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魅力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用人文景观的形式保存襄樊城市的部分文化记忆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襄樊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应对城市历史文化信息进行再认识,人文景观设计的布局应以襄阳古城为中心,分三个景观带展开,以再现、重构和使用标识的方式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14.
彰显地域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魅力所在。文章以云南省普洱市北部新城区规划建设为例,从四个方面对新城区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保留自然元素,彰显景观特征;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印记;融入科学理念,彰显空间特质;塑造城市品牌,实现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15.
从武夷山城村的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闽越王城宫殿遗址和城门遗址,探究其当年的繁华和汉代闽越国的城邑建设,它们受中原文化影响,又融进了自身的艺术特色,以及利用地方材料和因地制宜的营城手法,充分体现了闽北远古时代闽越人民创造的建筑艺术和灿烂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由福建省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闽北要实现快速堀起,最为关键的是找准突破口,拓展发展的制约瓶颈。以选择武夷山建设闽北区域中心城市为突破,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有科学合理性,打造武夷山魅力之城,对于闽北实现快速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风水理念出发,分析了风水理论与大门设计的关联,阐述了门在现代建筑中作为通道、屏障和景观点的具体涵义。并以鹤壁天泰建材市场南门和北门的设计为例,分析了风水理念在该市场大门设计中的具体体现,总结了大门设计的构思及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台湾路的历史街区沿革和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台湾路历史街区整治保护规划在贯彻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原则方面的做法。以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和设计文件上的创新尝试,探研如何寻找城市建设与名城保护两者间的平衡点,以求共赢。  相似文献   

19.
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历史文化街区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如何确定一个城市的改造宗旨、原则和方向,既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喀什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其他城市改造不同,笔者结合现代化建设中其他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成功经验,对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够为喀什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主题应与城市总体景观特色定位相协调: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立足现状,积极提取反映地方风格的要素,采取地区风格与景观相融合的具体措施,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段,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