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蕴荣 《学语文》2009,(4):54-54
《麦克白》和《雷雨》分别是美国九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一年级)和中国高中二年级(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戏剧教材。因为是设置在相同学段的教学,两者之间自然有相通或交叉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学制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有别,教学要求有异,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又有明显的不同。深入探讨、比较研究两国教师处理两篇戏剧作品教学目标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点,进而对我国高中戏剧教学提出相关思考,是本论文的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2.
教师说,《雷雨》读不完;学生说,《雷雨》读不透。人教版高中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节选了曹禺的《雷雨》,成了本单元教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含必修与选修)的课文中有不少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氓》《孔雀东南飞》《声声慢》《〈边城〉节选》《(雷雨)节选》《雨霖铃》《长恨歌》《一剪梅》《娜塔莎》《当你老了》《神女峰》等。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三篇戏剧作品,单元提示说“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这样就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深入学习戏剧的一般步骤:阅读鉴赏—编排演出。从教材到课本剧的创演,语言始终是联系各个环节的纽带。这样的课本剧创演处处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让课本剧表演效果最大化,如何在表演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编入了《威尼斯商人》(节选)这篇原属于高中的课文,这就给初中的戏剧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信许多初中的学生都看过话剧,但真正学习剧本,这应该是第一次。此时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教学生怎么样读剧本,对戏剧的各种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从选入课本开始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雨》的教学解读发生了从单元到多元的变化,语文训练所涉及的范围也更广泛,这是一种进步,也是语文课程时代性的体现。2017年,统编版语文教材将《雷雨》纳入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单元)第7课,可见《雷雨》将继续充当戏剧类文本教学的重要角色,语文课程要继续重视对它的教与学。但是到目前为止,《雷雨》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构想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集中选入四篇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卡夫卡的《变形记》、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节选)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节选)。它们分别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还有一篇附文《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戏剧简介》。  相似文献   

8.
戏剧篇目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中国现代话剧有《雷雨》《茶馆》和《三块钱国币》;中国传统戏曲有《窦娥冤》(节选)《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牡丹亭》里的《闺塾》,还有《桃花扇》里的《哀江南》;外国戏剧有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和现代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节选)。这些戏剧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由于戏剧的篇幅都比较长,所以在课本中往往以节选的面目出现。这也决定了在戏剧教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为需要纵深和拓宽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李春梅 《现代语文》2013,(9):148-149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从基本理念上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体现的精神,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简称苏教版)。该教材不管是在体例编写、选文内容,还是在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上均有很大突破。为了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突破,本文以《雷雨》这篇文章为例,来对比苏教版与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情况。一、体例编写不管是在人教版的教材中,还是在苏教版的教材中,《雷雨》均被编写到教材的第四册,从这点可看出,对这部戏剧的学习以及鉴赏更加适用于高二学生。在学习和鉴赏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及知识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尽管该篇课文均被编写在高二教材,但在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对这篇文章的体例编写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兆民 《考试周刊》2013,(12):26-27
文章认为,面对语文基础比较薄弱、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教学《雷雨》(节选)一文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戏剧,重点理解剧情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韩军老师的公开课《雷雨》与众不同,切入角度新颖,以“周”字贯穿教学,梳理情节,阐述人物,描绘命运,概括主旨,终抵“神秘”.其教学核心内容是对“五重神秘”的深度解读,教学目标是分析《雷雨》的“神秘”性,学会用文学的“神秘主义”审美观欣赏这部戏剧.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基本文解读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溢于中学语文课程之外的.本文尝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人教版与苏教版《雷雨(节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行苏教版必修四节选了曹禺先生的《雷雨》第二幕作为反映戏剧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主题来教学,这其中有几个问题是在教学中必须讲清的,那便是:戏剧矛盾冲突的安排,戏剧人物真假美丑善恶的真实性,戏剧人物语言艺术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参与中回归学习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下学期有一戏剧单元 ,包含《雷雨》《屈原》《窦娥冤》《茶馆》等四篇课文 ,安排约 1 0课时的教学时间。这是高中阶段仅有的一个戏剧单元。我结合课本的知识短文《戏剧语言主导戏剧冲突》 ,拟定了这样一个教学主旨 :以《雷雨》的教学为核心 ,通过学生的教学参与 ,了解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之特征。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先组织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着重突出和强调了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并补充说明了戏剧对白中的情感交流。而后根据课本出现的角色让每位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怕羞的学生可以选择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且成果斐然。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新课程改革板块化现象严重,各个板块明显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如诗歌教学、作文教学已然成为热板,而有些板块却应者寥寥,比如,戏剧教学。戏剧教学到底怎么了?造成戏剧教学日渐式微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又可以为戏剧教学的改革做些什么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思考。一、戏剧教学的现状1.戏剧教学边缘化这种边缘化自上而下,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最关键的表现就在于教材编排方面的弱化。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五册必修教材共计二十个单元,而戏剧只有一个单元,仅仅《窦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三篇课文,无法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整体把握 《雷雨》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篇目,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教参附录了多篇解读《雷雨》的文章,有《作家本人谈《雷雨》》(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吴建波《伪善者周朴园》,刘艳、刘俊《曹禺剧作《雷雨》解读》等。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83;试验修订本&;#183;必修)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编者不应将“数请朱亥”一段删去。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初中戏剧教学为何没有"戏"戏剧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长期受到冷落,一直处于被轻视的状态,甚至在很多学校是一种摆设。其原因主要有:1、比重太少。戏剧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比重偏少,一般一套教材只有一个戏剧单元。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戏剧作品不多,仅有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威尼斯商人(节选)》、《变脸(节选)》、《枣儿》和《音乐之声(节选)》等四篇。苏教版、语文版等所选戏剧作品的数量和篇目都差别不大,也是三四篇,只不过换成《茶馆(节选)》《陈毅市长(选场)》《一厘米》等罢了。也许是基于这样的入选数量,现在农村初中语文戏剧教学远远不够,甚至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几乎是空白。  相似文献   

18.
1课题研究背景 1.1武侠小说登上大雅之堂 新高中语课本第四册读本(人教版)节选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一小节,这是武侠小说首次登上大雅之堂,但如何处理这篇节选小说就成了高中语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对武侠小说的兴趣很大,但图书室相关资料甚少,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有限,利用网络组织教学就成了必要的也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人教版高语第五册第四单元选编了《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四篇外国学作品。它们分别为现代派学中的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这一编选体系,表现出教材编选对现代派学的极大关注,也透露出编对新世纪的青少年了解多元化、接触新型学门类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是人教版《语文》必修2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