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女性文学界万花为春,顾太清作为清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以其融入了毕生心血的词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平凡闺秀女子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才情。本文试以顾太清的题画词和咏物词为例剖析其词作的写作特色及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清代名媛顾太清的《东海渔歌》词集是清代女性词中的佼佼者。她宅心仁厚,赋性高雅,才气横溢。其词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亲朋挚友之间的交往以及家庭生活的欢愉。  相似文献   

3.
顾太清,满洲镶蓝旗人,享有“清代第一女词人”的美誉。太清词以深稳沉着的气格、清灵高远的意境、冲淡自然的语言,铸就了卓然独立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蕴,成为清代词坛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顾太清研究在传统方法之外,还采用性别研究、宗教文化研究、互文性研究等多种新视角,在诗词版本研究与文献整理、生平交游考证、诗词小说评析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顾太清戏曲家身份的重新发现与戏曲文本的回归面世。对此进行回顾、总结、反思,将有利于顾太清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亦助益于清代女性文学史的深入书写。  相似文献   

5.
胥洪泉教授的《顾太清词校笺》一书,以可靠的版本作为底本和校本,参证了大量相关文献,校勘精审,注释准确,同时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本书成为研究清代满族词史的重要文献,对进一步深化清代满族词史的整体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顾太清是清代一位出色的满族女词人,她的咏物词数量和占其词总数的比例都较大,咏物范围广,思想感情丰富,形成了清疏秀朗的风格、太清咏物词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滞留于物,而能写意传神,圆润通透,行笔超脱大气,格调高远,生活环境与自身才气的矛盾是其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咏物词作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后世许多学者尤其是词论家对她的咏物词都有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满族作家顾太清,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与“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齐名。《顾太清词新释辑评》是近年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顾太清全词的笺注本,但其“注释”存在不少问题,或解释错误,或不够准确,或未指明出处等等,本文择要指出并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词日常性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人日常生活诗意化、叙事的原生态化、语言的白描与口语化三个方面。这种日常性审美特征,显示出清代中后期词不同于古典传统的审美面貌。  相似文献   

9.
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作词“纯乎宋人法乳”,效法周邦彦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雅语俗语兼用,师法姜夔的清空醇雅词风,借鉴李清照工于造语和运用叠字,融会贯通,变化创新,形成了自己典雅清丽、深幽蕴藉的词风。顾太清作词以宋人为法乳,既受浙西词派、常州词派词学主张的影响,又与她的身份、性情和审美情趣相关。顾太清作词,体现了清代中叶满族人学习汉族文化的填词,逐渐注重词的手法、技巧和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词论家王鹏运曾经这样评论顾太清,"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而已"。如此,便奠定了顾太清一代"词后"的地位。她的一生波折曲奇,却也不曾阻拦得住她的美貌与才情使她获得圆满的爱情。她是一介女流,却因才华在清代的文坛上闯下一小片温柔的天地。她的人生变迁成就了她文学的事业,她对待苦难的态度也成为了后世的典范。顾太清用真情血泪为后人留下了动人的诗篇,她的传奇将会被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研究在 2 0世纪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将李清照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有必要在文化学的视野中 ,全方位认识“李清照现象” ;在时代与个性的交叉点上 ,重新认识李清照作品的内涵 ;在尊体与变体的双向互动的词史历程中 ,重新认识李清照《词论》的理论价值 ;在先进科学技术条件的支持下 ,解决前人遗留的疑难问题 ,以期取得比 2 0世纪更为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明代风行一时的词学选本《草堂诗余》传至有清却湮没不彰,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清代浙西词派崇雅鄙俗词学思想致使的,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草堂诗余》是应征歌之需产生的歌本,与话本说唱文学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草堂诗余》清代不传与清代对说话艺术的禁毁及话本小说艺术形式的新变、传播方式的改变等皆有重要之联系,是一种文化合力推动下所形成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清词话作的学化,使清人词话与清代学术有着为更密切的联系。清代实学、朴学及今经学对清词话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随着中国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史学研究开始立足于现世,史学研究开始“现代化”的研究尝试。但早期的现代化研究明显受到清末“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使得在研究过程中对“西化”和“近代化”、“现代化”这些概念的模糊和混淆,甚至是不同概念的误用。随着学者们对现代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在概念上的问题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7.
马艾 《青海师专学报》2011,(4):12-14,26
新式回民教育产生于清末民初,贯穿于20世纪上半叶,它既不同于清代以前的回民教育,也不同于解放后的现代回民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有少量的宗教知识课。新式回民教育是回族教育由宗教教育向普通国民教育过渡的一种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词学作为我国古典词学的繁盛与总结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地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蔡伸是南渡时期著名词人,有词集《友古词》,其词深受清真词影响,笔致雄健,清新淡雅,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是南渡词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蔡伸词也显露出较为成熟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0.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的词格纤靡之变,罪不在于明而在清;明词体性与风格新变,乃是风会所趋,以陈铎和屈大均词作为代表的一代明词有其重大词学价值,体现出对明清词史的重新反思。况氏对明词的重新评价根基于其词学价值核心——词心,以"词心"观照词史,构成其词心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