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我校九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你的历史课堂,你幸福了吗?》问卷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不幸福",42%的学生认为"比较幸福",10%的学生认为"幸福"。由此可知,学生对历史科学习缺乏幸福感。通过深入的谈话、讨论,我了解到学生的这种不幸福的感觉来自课堂,原因主要有:一是历史课堂中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原因分析)等没有吸引力;二是学历史就是背,辛苦、枯燥,难背易忘。由调查和讨论得知,100%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能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历史小细节,能满足学习好奇心,增加课堂幸福感;97%的学生期待老师有妙法解决"背历史"这个痛苦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施历史学科创新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习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既充分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抓紧课堂而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引导学生,将课堂历史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联结;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结;课堂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领域相联结。  相似文献   

3.
陶余芹 《文教资料》2011,(11):141-142
当前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困惑,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学模式,营造有张有弛、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和乐趣,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通过多种途径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充满趣味。文章认为,教师应从精心设计教案和教法、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精心设计每节历史活动课、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途径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圆满地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使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活力,教师需要用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活力,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如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能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瞬间与永恒。  相似文献   

6.
刘怡 《中小学电教》2011,(10):60-60
一、问题的由来 在长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很多初中生爱好历史,但却不爱上历史课:爱读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究其原因是历史课堂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显得过于老套,过于说教!这样的初中历史课堂是与广大初中生活泼而又开朗的天性相违背的。因此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死穴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史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学生们已习惯于被动接受,而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不过就是死记硬背。笔者认为这从教学效果来看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历史探究积极性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基于此,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乐园。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它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为培养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历史教学过多地注重系统知识的学习,把生动有趣的史实简单机械地归纳为背景、过程、影响等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历史课也就成了学生的休息课、睡觉课,学生的学习进入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怪圈中。如何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裴小侠 《文教资料》2010,(28):151-152
历史课堂中创设历史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已经不应只注重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意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融入跨学科知识与理念,开展跨学科教学,依托课内外课堂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贯穿全过程的客观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但有了这些,不等于就能把历史课上好。就如同有很多食材,如果厨艺不高,同样做不出美味的大餐来。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开辟历史课堂的新天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如何才能独辟蹊径上好历史课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挖掘教学中的各个亮点的方式,来点亮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教学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学生的抱怨,他们认为历史是记不住的年代加枯燥的影响和意义,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成绩就不理想,更谈不上借鉴历史端正价值观的素质教育目标了。故而,我认为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重点在于把知识灵活地贯穿于课堂中,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化刻板的教材为灵动的影像,转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结合教师个性特点,发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娥月 《中国教师》2010,(Z1):192-192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人们对历史学的偏见则使历史学科存在严重的边缘化危机,许多人认为历史难学无用,再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具有广泛性和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不喜欢历史。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已经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英芝 《文教资料》2011,(35):146-147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体验式教学方法作为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课堂情境创设、生活实践感知等多种方式运用,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掌握、历史情感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增强趣味性,学生才会乐意认真听课,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才能喜欢历史课堂,喜欢历史学科。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多种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形象幽默的语言活跃历史课堂,巧妙适时地插入故事或者典故丰满历史知识体系,设悬念,巧质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余巍 《贵州教育》2014,(1):47-48
许多初中学生很喜欢历史知识,但却觉得上历史课堂枯燥无味,这是闲为很多历史老师的敦学远离现实社会,激不起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实,如果我们在历史敦学中渗透与本地历史有关的教材,那就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就会对历史学习产生感情。因此,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心理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教学多元化目标之一,更.是中学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通过:①练就健康的心理素养,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②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③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④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等多种方式加以渗透,就可以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初中生对历史学习抱有严重偏见,学生认为学历史对自己没什么作用,不如学"数理化",这是学习的主要课程,历史只需要简单应付,由于学生在历史课上积极性不高,无法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因此导致历史课教学形势不太乐观。本文就如何激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史为鉴可以知事理、明得失.学习历史能为现实生活提供可参考的例证和教训,使人有明确的行为方向.学习历史对青少年的学识增长、意志品质培养及正确人生观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效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下面就谈谈如何用音乐和图片打造有效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促发展,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等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活动。这里的活动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的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近两年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课堂组织方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