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周冉 《老年教育》2014,(10):11-13
<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随便问一个中国人:知道什么是油画吗?得到的回答大概是:"知道,《开国大典》嘛!"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油画《开国大典》。此后,这幅油画大批出版,并被印制为年画广为发售,还选入了中小学课本。油画《开国大典》不仅定格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而且记录了国人无法回避的一段历史——几乎从该画作诞生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画面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析】《开国大典》一课先后编入浙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与浙教版教材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将本课纳入"走近毛泽东"这一主题单元,与《长征》《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形成一组教材,从不同层面展现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而《开国大典》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自豪之情,对人民领袖的无比热爱,同时体现了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最高领袖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为了加深大家对大典的印象.我用课件出示一张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这是一张油画.老师是从你们的美术课本中找来的,展示的是当时大典的场面。”有同学就问:“陈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幅油画?”“主席台旁边的那几个人是谁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于是我把董希文作此画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幅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中央美院就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37岁的青年画家董希文……”  相似文献   

4.
邱衍霖 《小学语文》2009,(12):41-43
一、依循“文脉”,顺序导读法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目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轻地翻开《我的祖国》第一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几个字再次映入眼帘,适时我们语文课学习《开国大典》,“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相似文献   

6.
《开国大典》(节选)和《她比幸子幸运》分别是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属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靠一幅幅形象画面,构成故事,表现主题.运用字幕和画外音是影视艺术的重要辅助手段.《剧本两篇》共五处运用了这一辅助手段,它的作用如下。一、解释说明。《开国大典》(159)一开始是毛泽东与程潜在海  相似文献   

7.
王清淮 《初中生》2010,(1):20-20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广为流传,对新中国和中国人民而言,其具有的历史意义无比重大。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它包含着“新中国诞生、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深刻寓意。那么,回眸历史,毛泽东主席的原话是不是这样讲的呢?  相似文献   

8.
不知何时何故,小学不再开设历史课了。而就笔者平日观察,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很是匮乏,甚至到了无知的地步!近日,笔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开国大典》一课,该文主要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以及欢庆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文中写道,毛主席出现在  相似文献   

9.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福建宁化实验小学陈贵忠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是一篇新选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下午有一节美术欣赏课,作品是荷兰画家梵高的名画《星夜》。我想,该怎样为孩子们讲解这幅抽象的油画呢?如果我的讲解孩子们不理解呢?如果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幅《星夜》呢?想了一会,我突然豁然开朗:何不事先了解一下孩子们观起来。我不动声色地站在远处聆听。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开国大典》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创作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年仅37岁的画家董希文的身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路]"走近毛泽东"单元以让学生去感受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其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有26架飞机掠过天安门城楼上空,世界为此震惊,西方媒体纷纷惊呼:中国已有了自己的空军?实际上,这是周恩来总理的主意:让17架飞机中的9架重复飞过。  相似文献   

14.
开国大典作为历史场景,有着永恒的表现价值,一直是文艺作品的重大题材。在美术界,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和唐勇力教授的中国画《新中国的诞生》堪称同一题材的两大扛鼎之作。本文对此两大作品的艺术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了值得借鉴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开国大典》"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听到《义勇军进行曲》这激昂的旋律,每一位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背景 本课《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属于“美术·欣赏”的课业类型,共有革命历史画8幅,其中油画6幅,素描1幅,套色木刻1幅,都是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些革命历史画反映的内容,有大革命时期的《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有反映红军长征时期的《飞夺泸定桥》;有反映抗日战争年代的《狼牙山五壮士》、《延安火炬》;  相似文献   

1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2页有一幅《毛泽东在读书》,标注是拍摄于1960年。然而这一时间可能有误。  相似文献   

18.
争鸣     
江苏泗洪县实验小学姚凤荣老师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从第6自然段开始具体介绍大典的举行过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开国大典》这篇新选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第一次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教学时,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场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正>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开国大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训练重点是"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拓展搜集资料"。作为本组教材的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