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颖 《科学教育》2009,(6):45-45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是帮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到关键作用的辅助知识点,通过实验来观察小肠内表面的小肠绒毛和皱襞可以大大增加小肠的内表面积,从而增加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得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主要特点,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如果脱离实验,“小肠内表面结构”将由于其抽象的特点成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尝试制作一个新的类比模型进行演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蕾 《中学生物学》2022,(11):58-60
以“小肠结构的观察”一课为例,选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教具模型,从对小肠的直观观察到借助教具的抽象理解,再到基于理解的建模,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提升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人体小肠的环形皱襞和绒毛是肉眼不可见的微观结构,可借助物理模型放大,化抽象为具体。根据小肠的工作原理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可生动、直观地呈现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以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物是学习生物奥秘和本质的课程内容,但在实际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思维偏差和学习困难的问题,难以理解关于生命体的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重难点。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制作多样的个性化教具,通过新颖直观的效果展示,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学生发展角度,分析探讨了自制教具在生物课堂的应用特点和价值,并提出了优化生物课程教学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17-19
以自制"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具模型为例,谈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形象化地帮助学生理解翻译的整个过程。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开展生物模型教具制作具有重要的素养教育意义。阐述了“花的结构”“眼球结构”“视觉成像”生物模型教具的制作过程,通过生物模型教具的制作活动,学生亲历教具制作过程,实现教具制作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学生在制作生物模型教具的过程中,增强了对美的感知和表达,激发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科学设计能力,发展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教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具的定义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是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教学用具。"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就曾经说过:"教材、教师、教具是教育的三大基石。"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实验仪器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自制教具又是开发物理实验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它是教师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基础,借助常见的生活用品和废弃物重新加工制作成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弥足珍贵的实验资源。  相似文献   

8.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验教具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文章以《向心力》教学为例,探讨"借助教具创新实验,优化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圆盘实验和圆锥摆实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向心力的来源,突破实验难点。通过DIS数字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肠结构的内容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虽课本中设计有学生实验,但由于学生水平有限,仅凭课本上的示意图,无法弄清它的结构。更难理解的还是小肠皱壁和绒毛为什么能增大吸收面积。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制作并使用了...  相似文献   

10.
正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中的呼吸运动过程是重难点,该知识点复杂抽象,而初中学生缺乏相应知识基础,其空间想像力不够强,对呼吸运动中的膈肌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关系很难掌握,理解起来难度很大。为突破上述重难点,笔者自制了一款"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该模型能引起学生的直观分析,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下面,笔者从该教具的装置图、用途、制作、使用方法及特点等方面作一介绍,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还能节约教学经费,同时,学生可以参与教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研究了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从而获得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较难理解.本人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制作了这个教具.此教具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动力学原理演示结构模型教具的开发,该模型教具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生动演示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动力学的抽象原理.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们物理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其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很多难以用语言描述或解释的知识均可用实验来处理,实验能帮助物理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朱玲菊 《考试周刊》2011,(33):193-194
自制教具是教具的组成部分,它有商品教具不可替代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也起着独特的作用。作者通过在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发现自制教具能更好地把微观的、抽象的概念直观明了地展示给学生,减轻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6.
教具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或材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和保证。它能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兴趣。为此,教师选择教具的依据首先应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其次要符合教学内容。所以教具的制作应力求简单、易于操作、符合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中安排了学生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不必满足于实验室设备,由师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此外,组织一些小实验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记忆公式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生物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中应充分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方法,而演示教学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演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挂图演示挂图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演示挂图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认识生物与生  相似文献   

20.
生物教学中主要涉及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中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中的结构模型。在本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可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使学生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理解DNA的结构特性和把握好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