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金凤 《教学随笔》2016,(5):147-14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夜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书写主题。唐代诗歌夜意象描写丰富而且多元,晚唐诗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近600首诗歌中,关于“夜”的意象描写很多,且以“夜”为核心的词汇非常丰富。统计发现,李商隐诗歌中关于夜意象的描写有550余处,说明其诗歌创作不仅善于运用夜意象,而且夜意象描写丰富、密集。李商隐诗歌夜意象具有时间、情感、社会指向,大致可以归纳为黄昏意象、灯烛意象、月意象、梦意象等几种类型,这些意象显示出其诗歌的凄寒孤寂、朦胧哀艳、幽怨感伤等审美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晚唐时代风貌、精神流变等社会因素以及身世家庭、性格爱好等个体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诗歌感伤迷离又华丽工美。本文从对前人评价的观照开始,并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诗歌美学特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诗歌往往迂回曲折地抒写他那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虽并非无迹可寻,但写来模糊隐约,琵琶犹抱,欲说还休,由此造成朦胧迷离的独特诗风。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晚唐抒情诗人。由于自身经历的坎坷、政治上的失意、爱情的不幸,使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多选择柔弱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凄迷与感伤。悲剧性的人生经历使他诗歌的字里行间浸染上了浓浓的感伤色彩,渗透着一种阴柔美。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无题》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自产生以来就以其意象迷离、纡曲其指赢得了人们的称赏和臆探。李商隐《无题》诗可以从比兴手法、诗人艺术个性、时空境界、悲剧情感体验等多个不同的视角来诠释其美。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之感伤诗是中国诗歌总集中的珍品。透过其作品总能品触到他感伤的心绪,仿佛在浅唱低吟中诉说着对人情冷暖的幽思。他的感伤诗歌具有乱世忧吟、清丽唯美,意蕴含蓄、主题朦胧,意象斑斓、梦幻生动,感性知性、大放光彩等四大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9.
董乃斌 《天中学刊》2002,17(1):32-35
从意象遴选和意境缔构来看,李商隐与现代诗人戴望舒在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颇有相通之处。戴望舒之感伤凄清、朦胧婉曲的爱情诗,与李商隐开创的玉溪诗风,特别是他的爱情诗风格非常接近,十分类似,除了戴之本人的特殊条件外,李商隐的影响应该是造成其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的词具有情景交融的词境,其形成主要通过两个手段:一是铺陈华丽的意象,一是组合跳跃的意象.温词意象华丽,在秾丽香艳之中衬托展现幽微的情感心绪,达到情与景的融合;温词意象组接具有较大跳跃性,其打破了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用跳跃的意象组合来传达人的心情,营造不同的词境.因此形成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词境.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不仅是唐代爱情诗的奇葩,在历代文人的爱情诗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爱情的世界中,李商隐得到了无限的感伤和悲情。在他的诗作中,大都诗情真事实,含蕴繁富,意绪深长,缠绵往复,深细婉曲,凄艳迷离,极富艺术魅力。诗人将三次爱情的失落与仕途的沉浮、身世的悲慨杂糅在一起,构架起作品中悲叹伤情的美感,李商隐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熔词铸语,将“无端”的思绪和混沌的心灵与爱情的悲情互相交融在一起让其爱情诗充满着感伤、哀叹和朦胧凄艳。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词作意象的组合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组合方式,主要方式为三种:第一是“叙事蒙太奇”,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组合;第二是“心理蒙太奇”,意象的组合打破逻辑顺序,呈现为交叉、转换的组合方式;第三是“对比蒙太奇”,通过对比意象的组合凸现人物情绪。温庭筠词作运用的蒙太奇创作手法营造出含蓄悠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人类隐含在月亮意象上的情感,绝大多数是孤独、寂寞、凄凉和相思的感伤.文章着重探讨人们选择月亮作为载体来抒发自己感伤情愫的原因,以及这种依托月亮阐发出的感伤情绪在内容和形式上一步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意象所隐含的感伤情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人类隐含在月亮意象上的情感,绝大多数是孤独、寂寞、姜凉和相思的感伤。文章着重探讨人们选择月亮作为载体来抒发自己感伤情愫的原因,以及这种依托月亮阐发出的感伤情绪在内容和形式上一步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朱文颖在文本中试图展示给我们梦想与现实两个质地相异的空间.色彩纷呈而柔软的意象群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迷离恍惝的梦幻色彩,而缘自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层把握而产生的对于这两个世界的确定性的质疑,又使得小说在感伤的基调中显示出人性拷问的严肃性.通过对作者不同时期的多个文本中系列意象的展示与分析,可以了解朱文颖小说所展示的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独特意境和由这种意境所传达的关于人的境遇的深层思索.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以写作“无题诗”而著称,其诗歌历来难解,早在元代元好问就发出过“独恨无人作郑笺”的喟叹。本论文探讨了李商隐咏物诗作的内容,他多将自己的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寓托其中,形成诗作独特的感伤情调,与这种流荡于诗中的忧伤氛围相协调,使得李商隐的咏物诗中同时也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意象群。  相似文献   

17.
屈原诗歌中的山川意象有着独特的深意,其山川意象中,山意象以神话中的山为主,川意象则以现实中的河流为主。屈原在运用这些山川意象的时候,其组合方式自然地形成了某种联系,使得他作品中的山川意象表现出穿梭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迷离之感、由强烈的飞跃感及阔大的视野而形成的壮阔美以及带有无奈与失落的淡淡的感伤。  相似文献   

18.
李金宇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4):40-41,49
灯烛意象在李义山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更是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意象在文学中就是指作品中人或者事物的形象,李商隐的诗歌用典精妙意象众多,笔者选择贾谊意象这个写的人较少的意象,是因为这个意象贯穿李商隐的一生,不管是文韬武略的贾谊意象,还是壮志未酬的贾谊意象,亦或迷茫不解的贾谊意象,都是李商隐不得志人生的反映,贾谊意象寄予了李商隐深深的期望,还有不得志时的自我安慰,研究贾谊意象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李商隐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余菲 《文教资料》2009,(2):10-12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本文从其诗歌中“蜡烛”的几种意象:爱情思念、宴饮离别、闲淡释然等方面着手对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