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池田大作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位伟人,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思想巨人,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追求“正觉”,以解除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为最终目的。池田大作的释尊观不但有利于我们看清释尊的多重面孔,也有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释尊博大精妙的思想、独异的人格魅力及其创建佛教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路     
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想到人类的灭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然而若干人们的灭亡,却并非寂寞悲哀的事。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相似文献   

3.
爱的魔力     
爱是人类心灵中最恒久的一种激情,这种激情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学创作的动力和催化剂。1911年春天,一个阴郁的黄昏,在智利中部的小城斯冷纳街头,突然响起了一记枪声。枪声中,倒下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人们闻声赶来,只见他手中握着一支手枪,发热的枪管还在冒烟。年轻人失神的眼睛怅望着天空,脸上笼罩着悲伤和绝望。这个青年是谁?他为什么要自杀?人们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有他的名字:罗米里奥·尤瑞塔,写这张明信片的是一位姑娘,名字是加勃里埃拉·米斯特拉尔。明信片的内容很简单,文字也极冷静,是一封拒绝爱情的信。谁也不会想…  相似文献   

4.
巴金的悲哀     
《海上日出》《鸟的天堂》里巴金带给我们的是炫目的美丽;《家·春·秋》里巴金带给我们的是灼人的激情。然而美丽和充满激情的文字背后,这位“世纪老人”也有他的悲哀。(雨田)  相似文献   

5.
弗朗西斯·培根是现代英国艺术家中最富独创性的形象画家。他的独立性与独创性使他的绘画与众不同。他以充满具体形象的架上绘画 ,创造出许多激动人心的非凡作品 ;以怪诞的变形再加上异乎寻常的想象 ,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他向人们展现了命运被遮盖的景色 ,而这景色是如此的惊人 ,表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人类的情感与人生经验。培根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 ,他想要塑造的是一个痛苦和恐怖的世界 ;是要画出巨头和掌权者的孤寂 ;是要对他们作奇特的讽刺。他所揭示给我们的 ,不仅是一种绘画观念的改变 ,而且还包含着对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他的《麦克白》时至现代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弑君、残暴的人何以形成如此深刻而凝重的悲剧效果 ?着重从人的愿望、人类的激情给自己带来痛苦与毁灭的角度 ,分析麦克白悲剧的成因 ,可以看出作者围绕着麦克白的行为 ,渐次写出了他思想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灵魂的挣扎和痛苦 ,而这一点也正是此剧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今日中学生》2010,(4):34-36
【原著简介】《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失败,  相似文献   

8.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9.
吴明 《培训与研究》2005,22(3):59-61
洛克是英国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人类理解论》是其主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洛克主要是论述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及其范围,但书中对快乐与痛苦的阐述也颇令人玩味,反映了洛克作为一位大哲学家的丰富哲学思想。由于洛克对快乐与痛苦的论述比较分散,因此,本文主要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的观念论这部分洛克对快乐和痛苦的论述做了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概括,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洛克的快乐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哲学人类学已成为西方哲学反思技术史的重要思潮之一。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加塞特是“符号论”技术史解释传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哲学人类学框架中,他基于对人的存在和人类生活的分析,重新反思了技术史。他否定把人类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变作为解释技术演化的根本原则;指出“信念”在人类生活变迁和技术历史演化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正是由于人们所持的技术观念在历史上不断转变,才使得技术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奥特加基于哲学人类学视角的技术史反思对当下的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指出人总是生活在对历史的解释之中,但生活却面向未来,重新反思技术史,不仅是与人类的过去达成理解,更重要的是当下的人们必须要在对于过去适当的理解中面向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11.
简单的生活     
简单主义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主张。因为大多数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和历史的悲哀。人们更愿意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过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杨丙涛 《班主任》2008,(3):10-14
“他是一位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老师;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积极乐观的朋友;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战士。他用自己的激情和信心、认真和负责感染着我们,他深受我们的爱戴。”  相似文献   

13.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14.
特别欣赏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的一句话:"做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是我的教学追求;富有思想,则是我一生的追求。"一位出色的语文老师,不仅是满腹经纶的学者,更应是慷慨激昂的演讲家,是热情洋溢的诗人,他的人生因拥有激情而灿烂;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课,技能的培训课,更应以激情点燃激情,以真情换取真情,以心灵唤醒心灵,让教学因拥有激情而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5.
罗素的婚姻观超越了常人的眼光。他认为。人类婚姻的基础是人的自然本能、性欲冲动和爱的激情;他要求任何婚姻道德都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们应正确对待性道德,充分张扬爱的自由,恰当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适当承认婚外情;他对婚姻的基本态度是重本能、轻理性,重自由、轻现实,重情爱、轻责任。他的这些婚姻观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老师;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积极乐观的朋友;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战士.他用自己的激情和信心、认真和负责感染着我们,他深受我们的爱戴."  相似文献   

17.
正孙玉石在《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把李金发的诗歌分为四个方面:他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他歌唱死亡和梦幻的境界,他歌唱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他歌唱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其中对死亡和梦幻境界的歌唱应该说源自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一、一组与死亡有关的意象不论是中国传统诗歌,还是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正面的、美的、能引起人们愉快感受的事物一直在人们的审美情感中占优越地位。但到了波德莱尔那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4)
作家余华写过这样一段经历:在人流如潮噪声四起的街道上,一位衣着整洁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迎面走来。他如此坦率地表达自己的不幸,并将自己的不幸置于拥有盲目激情的人流之中,显得怵目惊心。面对这种情形所揭示的悲哀,我们总是被震动。在沉默的深处,我们的眼前总是不断地幻现出那个表情无法表述清楚的老人,他在接近生命终点的徒步中,直面了“我们共同的尴尬”。而另一面呢,对此无所动的人们依然在喧嚷的街道上卖力地走着,难道没有人曾经被风沙迷住眼睛?哭泣在时间里风干,记忆一并消失,“悲哀也会像日出一样常常袭击他们”。人群中的嘲笑是从内…  相似文献   

19.
我为何而生     
我那纯朴却又无比强烈的三种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一是对爱情的渴望;二是对知识的求索;三是对人类苦难无尽的同情。这三种激情,犹如疾风,吹得我四处飘零,肆意将我置于痛苦的深海之上,直达绝望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马晓敏 《文教资料》2007,(23):93-94
红拂是中国唐末传奇名篇《虬髯客传》中的女主人公,她对李靖一见钟情,毅然夜奔逆旅与其结为夫妻,且激情之下理性犹存,最终帮助丈夫成就功业;C夫人是茨威格作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一位英国贵族太太,她出生名门却为一个年轻的赌徒失身,甚至在非理性激情的驱使下打算抛弃家庭名誉跟他远走高飞,最终在痛苦悔恨中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两人同受激情的驱使而选择所爱,结局却迥然不同。本文试从理性与非理性激情对比的角度分析两者激情宣泄后不同结局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