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jorny 《报林求索》2012,(12):118-127
<正>在时尚界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地位,他身兼设计师、艺术家、健身教练,摄影师于一身,他拥有一家书店,他既是作家也是一位神秘人。他是时尚界最喜欢的设计师,同时他的私生活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话题,没有人知道他真实的出生年月,就连他的父亲也是俄国、瑞典、德国三国的混血,他就是享有"老佛爷"之称的卡尔·拉格菲尔德。  相似文献   

2.
简丹 《新闻三昧》2013,(7):73-75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背井离乡去了深圳,他决定不闯荡出点名堂来就不回家乡.但激烈的竞争让他到达深圳后屡屡碰壁,终于有一天,他在层层筛选后和另外两人进入一家公司试用. 试用期中,他尽显自己的聪慧、勤奋、热情、友好,但他的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做的和他一样出色.一天夜里,我已经睡着了,突然被他的电话吵醒,能听得出来,他喝醉了,边哭边对我说,下班的时候老板告诉他进行工作交接,三天后他将结束试用期,被淘汰出局.他告诉我,那个职位虽然很一般,但他很喜欢,并且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他以为他会成为最后的留用者,看来他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漂泊了……我语塞,不知道什么样的安慰能够给他带去温暖.  相似文献   

3.
老王走了,老王悄悄地走了!在他80华诞之际,我说去看看他,聚一聚。他连声道:不必、不必,电话上说说就好、说说就好!但一年之后,他竟轻轻地走了!他早有遗嘱,丧事从简。我连最后一程也没送上他,他留给我的只有记忆,永远、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易范 《大观周刊》2012,(23):53-53
隐者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后世,然而有些描写他家庭生活的诗文,展现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兄长难得的情义。本文通过他与母亲、妻子、孩子、弟妹之间的情义,展现他的重情,同时简单分析他重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英若诚是一位深受人民喜爱的演员、戏剧导演、翻译家和政治家。在这本自传中,他的回忆是从他的监狱岁月开始的,之后是说他的家族、他的童年及他的经历。他一生中的种种传奇,让我们领悟到一位风趣幽默、博学谦和的艺术家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6.
百度李彦宏     
他毕业于北大、成长于硅谷、创业在中国. 他的"百度",中国网民几乎无人不知,而他本人,则显然没有他的企业那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足够低调.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这个年轻编辑来说,初见王蒙仿佛是虚惊一场,全副武装而来,拿出十足的勇气(或说底气)来面对他,却每每被他轻而易举地给卸去了盔甲,不由自主地尊敬他、亲近他、关心他,并且心甘情愿地折服于他那融化在浓浓的人情味里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宋子文是宋美龄的亲哥哥,他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职。宋子文是国民党内一位比较务实、开明、正派、爱国的官员,抗战时期,他坚决主张抗日,不与日本妥协。对于蒋介石批准的有损国家尊严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他宁肯辞去外交部长职务,也不签字。他精明、能干,是一个有锋芒的人,为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主见,所以,他从不盲从蒋介石,因此他常因与蒋的意见不同发生争吵。而蒋则认为他气傲跋扈、我行我素、冥顽不化、"遇事不能承其意",所以,蒋介石在重用他的同时,还常常罢他的官。  相似文献   

9.
刘莉 《出版参考》2010,(1):28-28
他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特种兵,在没有正式接触他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仅停留在刘猛的军事畅销书《狼牙》里的一个人物身上:出身少林俗家弟子、某军区特种大队上尉、黝黑精瘦不爱笑。直到现在混得熟了,他还是不大爱笑。因为他从少林寺出来,我就叫他和尚,他否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早年在英国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抗日救亡、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张学良将军认定他是大才;蒋介石亲授他一项重要使命;他与以高官相诱、以杀头相逼的戴笠斗智;他深受周恩来同志的器重与关爱;他最早站出来批判陈伯达,而遭康生陷害;他成功密说卫立煌,加速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他的名字叫于炳然,在对敌斗争隐蔽战线上,演绎了一幅传奇、壮丽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11.
又一位出版老人走了。历史老人。赵家璧。见过他和没见过他,了解他、不了解他和想了解他,认识他、不认识他和想更深更细地认识他的人,都再也见不到他了。与他有所交往而又想更深交往的人,都再也不能与他交往了。我算了解他的,因为他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袁也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开国将领。他有过驰骋沙场的豪迈、战功显赫的辉煌,也有过退步转职的无奈、坐牢挨斗的厄运。他在湖南一师听过毛泽东的课,算得上"天子门生"。他只是一名少将,但他担任过元帅林彪的老师和上司;他入党的时候,元帅彭德怀、贺龙还没入党;他进军官学校时,元帅陈毅、罗荣桓还没参军;同时在黄埔军校任职,元帅徐向前没有他的名声  相似文献   

13.
蔡澜其人     
他的头衔很多——电影制片人、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商人;他通晓多国语言;他是新加坡华侨,却与黄藩、倪匡、金庸一起被称“香港四才子”。他就是蔡澜。其好友金庸这么说他:“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倪匡也赞他:“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  相似文献   

14.
你看见他的时候他在报纸上,你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在赶赴新闻现场的路上。作为一名跑突发新闻的记者,黑龙江晨报记者肖劲彪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名字经常与最新的轰动性报道联系在一起。在他的镜头下,出现过英勇救火的消防战士,见义勇为的热心的哥,顽强求生的井下矿工……今年年初至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的镜头中又出现这样几个闪光的名字:郭肖岐、谢尚威、王世伟、荆百岁、高铁成、张丽莉。  相似文献   

15.
张安朴,在上海新闻界、美术界大名鼎鼎,圈内人都亲切地唤他"阿朴".已届花甲的他,是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原主任、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出色的美术编辑工作,使他获得了"上海韬奋奖"和"上海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他卓越的艺术才情,使他获得了"绘画多面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15):39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叶永烈/著定价:48.00元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2013年4月他低调得近乎神秘,却每每在中共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奠定的中国经济体制影响至今。"摸着石头过河"是他的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就是陈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  相似文献   

17.
李鸿玮的水墨世界,构图简单,颇有意境,颜色极简,但墨气喷张,让人们似乎听到、看到风雨之声。他把解读的视角和方式完完全全用在了作画上,所以,业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起画笔画画。他说,画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能感到平静、畅快、祥和、快意。他说这话时颇为认真,那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时间胶囊     
1950年一个叫Edward Paker的电工丢失了一个钱包在中世纪书柜的后面,65年后钱包失而复得。彼时他已经89岁并患有老年痴呆,生活在养老院里,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他的妻子。现在同时他拥有了65年前的各种家庭照、发票、工作证、医疗卡以及他父亲唯一的一张照片等。丢钱包的那天,他气炸了,钱  相似文献   

19.
说他是实干家,是因为他在事业中奋力拼搏、务实创新,说他是当今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因为他那忘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说他是优秀派出所所长,是因为他那种严于律己、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赢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他就是大同市优秀青年、西街派出所所长左东。  相似文献   

20.
他是钢铁军人的儿子,成长在一个根正苗红的家庭。他曾是“全才神”、“小作家”、“警校尖子”、“铁血柔情传奇警察”……他创作的理论巨著填补了中国监狱管理的一项空白,他出版了五部轰动海内外的长篇小说,他是数十年的模范狱警,他还是“大孝子”、“发明家”……他曾有多次提拔重用的机会,也曾有过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好“机遇”……然而,直到50岁,他仍是普通岗位上的普通一兵!也是在50岁,依然清廉贫穷的他,成了海内外各届皆知的“忠孝两全”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