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海讯 《大理文化》2013,(7):56-57
年轻的时候,一旦说到大理这块高地,内心总会涌动一股莫名的情绪。我知道情绪的归结点是向往,向往走进风、花、雪、月的大理,向往随意地把手举在空中,向远方的苍山洱海挥舞。终于有一天,我驾着一辆自己的北京现代越野车奔驰在山路上,守望已久的大理正陶醉在春天的情怀里,大地在春天绿风的抚慰下蓬勃地舒展着她瑰丽的画卷。我到大理时正是鲜花盛开的  相似文献   

2.
正人生有错过,也有偶遇,而最最难得的,或许莫过于错过之后的再次偶遇。我与大理喜洲古镇或许就是这样一种缘分。第一次走进大理,因为惦念着洱海边的桃源人家,还未仔细寻找古镇,便选择匆匆转身离去。所幸,彼时的浮躁并未让我被这块神奇的土地所遗弃,反而得到了她更大的馈赠。  相似文献   

3.
大理四章     
曼娘 《大理文化》2015,(4):39-42
走进大理,我便跌入岁月的轮回中.总是在不经意间踩到千年古道,闯入百年村庄.我在千百年不朽的时光里,把自己揉碎又整合,整合又揉碎.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于是,就有了大理四章. 浪漫大理 在大理,无关爱情的风花雪月,造就了爱意流淌的旖旎风光.三月街,蝴蝶泉,廊桥梦,风情岛……含情藏爱,与浪漫相拥,让我在悠闲从容中感受到大理的温暖情怀.  相似文献   

4.
大理深蓝     
在飞机上,在宴席上,在各种活动场所……我都言必大理.谈她奇妙的风光,她灿烂的历史,谈她厚重的文化……谈的次数多了,就老有人问起:你怎么几十年来,始终念念不忘你的"大理"?……  相似文献   

5.
金秋时节,在高原明珠的辉映下,位于洱海之南、团山脚下的大理经济开发区民族广场更显出她独特的魅力.在她宽广的怀抱中,一只只风筝涂抹着晚霞的瑰丽,在碧蓝的天宇勾勒出风城下关繁忙一天之后的舒心和惬意.水幕宫奔流的水花跳动着欢快的音符,在为广场上舞步翩跹的人们伴奏着"神韵大理"的乐曲,由此拉开了大理民族广场文化活动的大幕!  相似文献   

6.
陈洪金 《大理文化》2012,(11):33-39
一多年来,我总是对大理情有独钟,那片与故乡一衣带水的土地,被我视为故土,与我的故乡一起热爱着。从故乡弥漫着艾草气息的土地出发,向南,过了金沙江,田畴相联,山景映衬着的,还是一片同样弥漫着艾草气息的水土,接纳我向着远方的漫游。出了大理,我才会突然想起来,应该向着故乡挥别。随着年龄渐长,许多次挥别故乡,就连同大理的那片山水和田园,也一起挥别到身后的暮色里去了。于是,我用我的文字去贴近大理,如同贴近我的故乡,我用我的笑  相似文献   

7.
流连红龙井     
杨荣 《大理文化》2005,(5):28-29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理古城,由于形成了一条"洋人街"而展示了她的现代魅力,成为交流世界文化的"大客厅".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与夹杂着明显白族发音特点的本地人以姿势助说话,OK、Yes地水乳交融着."洋人街"不大,名气却很大,全国各大媒体都报道过她,她是大理古城闪亮的一盏灯,照红了一片天宇,温暖了远近游人,使大理经济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8.
情牵大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离开大理二十多年了。然而,不论是先在省城昆明还是后来在首都北京,我都一直透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大理的发展与变化,始终情牵着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风花雪月之地"。毕竟那是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曾经辛勤工作过的一方热土。自然,在大理生活工作时的一些陈年往事以及回访大理时的一些难忘场景,免不了会时常浮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轨迹     
第一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不会写"大理"。那时候村里来了个小炉匠,他说他是大理的。他补锅、茶壶、铁桶。收钱,也收粮食。那是个什么都需要修补的年代,每家都能拿出几样破锅烂桶来。伴随着小炉匠的风箱、不断四溅的火星、小铁锤的锻打声,"大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第二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过大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五年  相似文献   

10.
远眺,吴安臣印象我始终认为,大理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地处滇西要冲的大理,仿佛是一个驿站,用它的山水和田园,为每一位南来北往的人提供一个不让心灵孤独的所在。与大理的地理位置一样,大理的作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静而淡泊的风气,不喜张扬,更不喜欢拉帮结派、划地抢滩。每一位作家都似乎怀着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心理,去接纳州内外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因而在全省文学界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情形,使得大理作家群落中的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各地的作家都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们,喜欢他们,乐于与他们亲密无间地相处。吴安臣是我多年的挚友了。第一次见到吴安臣是在几年前,我去大理参加滇西笔会,  相似文献   

11.
缄口 我坐在即将开往古城的公交车上,车就要开时,上来一位常在小城遇见过的妇人。她见我身边有个空位,便朝我这边走来。我忙起身让她往里坐。她坐下后,两眼一亮,而后,脸上浮着一丝笑纹。我本想招呼她,又觉得我们从未说过话,便没吱声。公交车唱着歌向前驶去,我的思绪随着起伏的路面翻滚起来。脑际如过电影般,淡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上世纪的1985年秋天,我因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休假复习。一天清晨,我去城南水库边复习功课。  相似文献   

12.
洱海之恋     
百川 《大理文化》2011,(10):54-55
风花雪月,浪漫大理;苍洱山水,人文大理;洱海之恋,自在大理。浪漫大理、人文大理、自在大理,这是我看了"洱海之恋"大型激光音乐喷泉后发自内心的感叹。大理"洱海之恋"大型激光音乐喷泉,在建党90周年期间建成开放,为大理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又是浪漫大理、人文大理、自在大理的  相似文献   

13.
重游一座城     
正引子在一个风大的城市生活,必然会习惯顶着凌乱的头发,如风一样的女子疾步在街市巷道,虽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在其中。但因为对所居住的城市有熟悉感,加之生活的平凡与重复,让我很难去注意其中的新意,每天重复的工作生活使我更想生活在别处,思想在远方。不过,一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我所生活的地方。我陪表妹重游大理,相比第一次她更从容,而我也全程陪同,记录下了这个城市的游记,也让我重新体会了旅游的意义。早在多年以前,生活在北方寒冷城市的她就一心向往着南方的春暖花开,从每一年我们的照片里她看到的是南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但是每次来到彩云之南的大理,在为她神奇美丽的山山水水、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而沉醉时,心头却总能涌起淡淡的乡愁。我知道,这一切,都和儿时的记忆有关。岁末年初,北方正值寒冬时节,我又一次来到大理,来到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来游览崇圣寺,来瞻仰崇圣寺三塔。大理的每一个季节都是美丽的,而冬天的大理更是让人期待。试想,一个人从山寒  相似文献   

15.
下关风 大理的风与别处的风不同。大理的风,是有光的。一个人走在满城风光中心中一定系着叮当作响的铃铛。我一路走,一路摇动心中的铃铛。先是听见风声。然后我听见了来自内心的声音。我多么像一匹识途的中年之马找到了美的源头。多么像一面古老的经幡。在大理的风中朝着天空仰起了面庞。  相似文献   

16.
周林 《大理文化》2013,(12):81-82
未去之前,大理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盘桓了许多年。 有缘总会相聚,终于走进大理。 以我通过各种渠道对大理的理性认识,我在脑海中描画过色彩斑斓的大理。但是当我与大理真实地相拥时。我还是被大理的美所震撼。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大理古城,像我这种偶尔步入其间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文字或者图片,加上有限的几次逗留,约略地知道它的沧桑与久远,却永远也做不成其中的一部分。记得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穿越大理古城南城门,犹如洞穿一条历史的隧道……而一踏进大理古城,‘文献名邦’就不仅仅是写在匾额上的冰冷词句,更是充盈在细水长流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珠贝,温润可人,令人无限惊喜。"我正是用这段文字调整好了心情,在春天的某个下午,带着我那爱着爱着就老了的妻,又一次踏进了大理古城。  相似文献   

18.
探访天龙洞     
岁末年初的一天,来大理参加活动的几位省内外的报人、作家朋友要我“客串”一次导游,以民间的方式,领他们到一个“人造痕迹”还不重的地方“晃悠晃悠”。现在都说,大理是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我的这些朋友来大理已不止一次,对苍山、洱海,大理古城、洋人街这些地方,比我这个本地人还烂熟于心。所以领他们去哪里,我心里还犯了难。猛然间,想起了我的好友赵铁的邀请,说他们那里的“上关花天龙洞”,是“观沧海、赏名花、探奇洞、寻古城”的绝佳胜地,有时间不妨去感受一番,于是我便大胆向他们推荐了我自己以前也没去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2014,(6):39-41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杜拉。后来这成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这样无论好还是不好,却是我无法选择的。让生命中有一个女人,与你心心相印。在她的灯塔一般的照耀下,走你的路。你便有了依托。仿佛始终有人做伴。而且是一个熟人。在你的身边,说着她的故事。而你听。与她分享她的痛苦与爱情。那痛苦与爱情也是你所熟悉的。因为你了解她,就像了解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我都要去赶三月街.三月街,已成了大理人的一个情结. 步入三月街的街门,我便看到了“观音古市”几个篆书大字,很多人或许都会忽略,但于我而言,这却是我的兴趣点所在. 研究或关注大理文化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大理人对什么事都讲究个说法,都要像树有根、水有源一般让每一件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从而让子孙后代懂得溯古知源,懂得归去来兮.而且一般只要是有些历史的文化现象或习俗行为,其源头,必定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就是大理文化之根,就深藏于宗教迷宫之内的最好明证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参透了大理宗教的本质,也就领悟到了大理文化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