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尝误原理”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由美国教育家桑代克的“试误说”发展而来.我们这里所谈的“尝误原理”,指的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对“尝误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是数学教师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数学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关键是“误”在哪里,出了什么“误”,“误”后应怎么办.本文借助一些实例谈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尝误原理”. 1 利用尝误巩固基础知识 从正面讲授基础知识,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是极其重要的.但仅此还不够,学…  相似文献   

2.
"尝误"策略即尝试错误策略.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由于心理反差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注意,教师再抓住这一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目标的策略.利用尝误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弯道”,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这种“弯道”,表现在教师的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尝误原理”。一、利用尝误巩固基础知识从正面讲授基础知识,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这是极为需要的。但仅此还不够,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总有个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掌握时总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心理学尝误原理,对于一些知识照本宣科或正面讲述,不一定就使学生掌握得很完整,理解的很深刻,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置障、挖一些陷井,使学生踏陷失误受挫,反而能让学生打上难以磨灭的印记,使学生从失误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巩固与应用阶段,教师常常巧妙地设计一些“弯道”,诱使学生出错,暴露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施教,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这就是《教育心理学》所谓的“尝误原理”。 一、利用“尝误”巩固基础知识 正面讲授基础知识,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这是极重要的;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受认识能力的局限,往往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盲点”,这就需要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加以纠正。甚至于“非错而不能树正,非错而难以求真”。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出错,如何避免学生少出错,除教师讲授知识和解题方法绝对可靠外,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命名的"尝误原理".  相似文献   

7.
认知冲突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拐点,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的标点.认知冲突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多种策略:在教学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在知识矛盾中引发认知冲突;在困惑中引发认知冲突;在讨论中引发认知冲突;从"尝误"中引发认知冲突;从发散思维中引发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补尝式教学案”是在我校实施“有效教学”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出一本网络精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加以完善补尝,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它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为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现将我的设计方案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历来的教育研究,缺乏对教育者无意识产生的教育失误现象的探究。建立“误教学”,深入、系境地研究误教现象及误教问题,探讨误教规律,十分必要。构建误教学理论、研究误教的表现及成因、提出误教防范与矫正的措施,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是这门学科的特点;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及因素的多变性,则使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小学青年教师》2004,(9):33-33
正:备尝bèicháng误:倍尝bèicháng错例:倍尝人生的艰辛。辨析:“备尝”,受尽。“备”,尽,全。不要理解为加倍地体验而写成“倍”,因为这里不存在倍数关系。正:备受bèishòu误:倍受bèishòu错例:倍受凌辱。辨析:“备”,尽,全。备受凌辱即是受尽了凌辱,备受折磨即是受尽了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常规是为了学校教学顺利进行,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职工服务于教学需要做到的或愿意做到的规范与要求。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校对教学常规认识、执行和变革都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教学常规常常被误解、被误用、被误变。要改变这种现状,让教学常规在常态中常新,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学常规,发挥教学常规的效用,重建教学常规。  相似文献   

12.
壮娜 《考试周刊》2009,(28):81-82
本文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入手,从生活、趣味、质疑、操作、尝误、实践六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学习研讨活动中,大理市下关四小周艳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指导课《写一种水果》,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作文情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里选录以下教学片断并作简要评析。犦教学第一步:创设生活情境师:“抓住特点写具体”是我们状物的总要求。为了把西瓜的特点写具体我们一起开个“尝瓜会”,大家通过“赏瓜———尝瓜———说瓜———写瓜”,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摆放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西瓜师生讨论:赏瓜是看西瓜的什么?(形、色)尝瓜是尝西瓜的什么?(味)说瓜是说西瓜的什么…  相似文献   

14.
徐军 《考试周刊》2007,(38):38-39
随着高中数学教材的更改,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衔接方法已经迫在眉睫了。本文在桑代克试误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试误教学法,以期更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设误”是金工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设计手段。文章从“设误”的目的、原则、技巧和类型等方面介绍了“设误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金工实习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错误往往可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因而教学中可运用尝误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为学生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和刺激,激发学生去探究、辨思错误的原因,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比正面的习得更为牢...  相似文献   

17.
教学繁分数的起始课时,我借鉴尝试教学法的有利因素,设计了尝试题,及时收集并处理反馈信息,顺地完成了例1、例2的教学任务。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美育应当理解为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形式的美的感受、理解、爱好和欣尝能力,以及在自己的学习,劳动、生活中去体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事实上这种美的感受和对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只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尝。数学知识本身和  相似文献   

19.
出现语误是学生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对语误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促进语言教学的改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本文基于对语误产生原因和分类的基础理论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当前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黄长付 《成才之路》2013,(19):52-52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取、验证、深化和运用知识,增强能力,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开放式"教学进行了一些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