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境界观有着丰富的内容.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求实入世的实用境界、血缘与宗法的依存境界、重义轻利的价值境界、居间中庸的折中境界,以期对现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浩 《生活教育》2012,(4):83-85
教师职业境界核心指向教师对待其职业的认知和态度,可分为低级层次和高级层次。探讨教师职业境界对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师德观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广大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从而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3.
陈锋 《培训与研究》2001,18(2):37-39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历史上的两位圣人,本文把苏格拉底以至善为本的人生境界观和孔子以仁、义、礼、中庸、内省等为核心内容的人生境界观作些比较,以揭示中西方人生境界观的异同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本文基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内涵分析,力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观,并就其现实性上得出对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庄子《齐物论》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了深刻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分析庄子的美学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试从死亡观、美丑观和真人境界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在《齐物论》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深入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厘清其涵义和内容,才能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国家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随之而出现的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都对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产生各种影响,对高校的职业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应承载起这一艰巨的社会责任。首先提出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职业观教育的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渗透职业观教育内容,强化职业观教育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途径,强化职业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观教育水平,围绕职业观教育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王立国 《考试周刊》2011,(78):24-25
王国雏发展和完善了我国传统文论“境界”说。王氏境界说实则建立在其天才观基础之上,天才乃是探讨其境界理论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为证明这一问题,他引用、举例、道理、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作为己用,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10.
人生境界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所具有的内容和特征使其内在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生境界的本质规定性着手,分别从基于人性、基于社会和基于个体三个方面论述人生境界教育,可以使人性趋于完善,人的社会性更加全面和成熟,人的个体意识更加独立和健康。因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人生境界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13.
侯宾 《高教论坛》2012,(6):23-25
人生境界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世界构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从人自身发展和需要出发去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人生境界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精神导引和价值导向,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政治观、理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实践观、成才观、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两课”、校园文化、网络、社会、家庭 等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观是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精髓和品质的看法。新的历史时期里,人们思想复杂化与意识形态多元化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质量。因而摆正马克思主义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已是题中之义。掌握马克思主义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观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党的事业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政治观教育,因此政治观教育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规律之一。因政治观教育过程包含着目的性与先在性、正面性与复杂性以及倾向性与发散性等特殊矛盾,故在进行政治观教育时应遵循倾向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规律以及恰如其分律和底线思维律等规律。探究政治观教育的规律有助于探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生态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层次,因其对人所具有的根本性影响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确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人类走出困境的时代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就承担着传播和培育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使命,成为生态观教育的主体具有应然性。而从实践来看,生态观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政治立场、理论功底、文化素养,而且还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而带来的一些技术层面上的美育境界、艺术表现、案例教育、教学手段等要素。  相似文献   

19.
死亡观教育作为一种"向死而生"的教育,已经受到国内学者较多的关注,但由于死亡观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这项教育的普遍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可以使零散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找到学科归属,有利于此项教育在学校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担负的重要责任之一是为中学培养基础教育人才,高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在课程观、知识观、师生观及自身的角色定位上都应从传统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实现新的转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承担新课程改革的社会责任,完成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