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加坡自1959年建国以来,便实行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之后,英语逐渐成为第一语文,华文教学成为第二语文.①本文所说的新加坡中学华文新教材,特指由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部根据《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编写的课本. 《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对教材提出以下要求: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益;完善能力等级体系,与小学华文课程相衔接;充分利用华文资源,注重华文实用功能;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开发不同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新加坡华文教学以及双语、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中学华文文学课程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此期间,充当文学教学重要课程资源的中学华文文学教材也经历了从早年的移植引进期、建国后的初步发展期到当下自主转型期的演进过程。伴随着课程标准的历次变革,中学华文文学教材在教材编写理念与设计、选文内容与安排等方面皆有所革新。因此,这种分期梳理既反映了华文文学教材的演进与变革,也体现出新加坡中学华文文学课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华文》课本是供华文中学四学年制使用的,共分八册,分供八学期教学的需要。这套课本选材的依据是“激发爱国思想、人道思想、民主思想、科学思想,认识东方人的伦理观念及其文化价值。”(华文课本“编辑说明”)教材选文以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所选的中国古代诗词曲以及现代诗歌占有相当的比重,因为新加坡语文学界认为,唐诗宋词是中国最好的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中有很多篇章,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是非常成功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在华人占绝大多数的新加坡,华文教育相当发达。由于新加坡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小学有普通课程(1—6年级)、延长课程(4-8年级)和单语课程(4-8年级);中学有普通课程、快捷课程和特别课程,因此选读中小学各种不同课程的学生所学的华文课程并不相同。同时,华文在新加坡学校教育中可被学生选作第一语文或第二语文,其教学要求和教学时间也是不同的。根据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纲要的规定,在总课程60个教学单元中,华文(第二语文)普通课程,中一至中五只需修完1-40单元,华文(第二语文)快捷课程,中一至中四必须修完1—40单元;华文(第一语文)普通课程,中一至中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新加坡适应初中和高中华文课程的《中学华文》《中学高级华文》《H1华文》三套教科书,将鲁迅的《风筝》《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等3篇作品选为课文,与20世纪新加坡华文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相比数量有较大减少,这是因应新加坡政府教育政策的结果。课文的设置受到了国家意志、教育治理、华文课程、教材编排、文本呈现、教学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保留下来的鲁迅作品则体现出双语政策下侧重语言能力培养、强调基于文本的教学性解读和切合实用的人文素养陶冶等特点,这对今天我国学校教育提升鲁迅作品接受质量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是地球上除中国以外唯一以华文为官方语文的国家.虽然李光耀政府把英文、马来文、泰米尔文也定为官方语文,但因新加坡二百四十余万人口的四分之三是华人,因而华文文学书刊的创作和出版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重镇之一,新加坡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新加坡华文文学成为除台港文学之外的另一个华文文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不断深入,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8.
梁文鑫  张俊 《中国教师》2011,(14):27-30
<正>一、缘结新加坡2007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接受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的诚挚邀请参加了面向新加坡全国中小学200多名华文教师举办的名为"从课堂到网络学习社群——华文教学"的华文教育科技研讨会。与会期间,何克抗教授作了关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由林徐典主编的《华文》课本1—8册是新加坡统一的《华文》课本,它共有228篇课文,其中文言文37篇(包括古诗词曲等),香港的语文课本种类较多,余景山、许锡庆合编的《中国语文》初中1—6册共有161篇课文,其中文言文38篇,占的比率较大。他们的文言文选目有不少是和我们现行的语文课本一样的。这里选摘一些《华文》课本和《中国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练习,供大家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参考,比较,选用,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吸收海外文言文教学的长处。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广东教育学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于 2 0 0 1年 1月 3日正式成立。国际华文诗人笔会 ,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中外论坛》杂志社 ,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华文作家协会 ,香港《文学报》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创世纪》诗杂志 ,澳门五月诗社 ,新加坡赤道风出版社 ,以及国内一些文化学术单位分别为该所的成立发来贺信贺电 2 0余封。该所聘请的顾问有著名文艺理论家饶艹凡 子、蒋述卓、许翼心等。研究人员有正副教授、讲师、助教 1 0余人。该所旨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 ,促进世界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繁荣发展 ,同时希望得到海内外专…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广州东山区教研室符明东新加坡是推行双语政策的国家,即在小学阶段并设英语和华语(中文)。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于1993年制订出《小学华文科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者根据这一课程标准,编写课本、教师手册、补充读物,以及设计语文练...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中学华文新教材以语文程序性知识为单元编写体例,以能力训练为主线,渗透国民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做到了从运用语言的角度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教材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清晰体现出来的语文性、实践性特点或为我们探寻和建立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性较强的语文教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应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之聘 ,我自 2 0 0 1年 4月起担任新加坡华文教材组顾问 ,为期约 5年。同我一起应聘的 ,是优秀的语文教学法专家、北京教育学院的苏立康教授。 2 0 0 1年 5月 15日 ,我和苏教授乘新航飞机抵达新加坡 ,第一次实地履行顾问职责。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 ,跟教育部的署领导讨论了有关华文教材编写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二 ,对新加坡新编写的中小学华文教材提出意见 ;第三 ,访问了一所小学和两所中学 ,跟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座谈。 2 4日 ,我返回武汉。时间虽短 ,感触良多。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华文教育。以中学高级华…  相似文献   

14.
风沙雁是新加坡一位成绩瞩目的华文作家,他的作品充盈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本国文化日渐衰弱原因的思索。文章从内容的多样性、自我直观的抒情方式、富有南洋风情的中华神韵语言等方面对《风沙雁文集》进行解读,探求作家在文学本土性与故土性的融合中追寻自我的"爝火",探寻风沙雁散文在新加坡文学中的独特价值,认识文学发展的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5.
田流     
田流长篇小说创作始终被视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兴盛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一向被看作东南亚华文文学重镇的新加坡,长篇小说却是个歉收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田流潜心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沧海桑田》、《金兰姐妹》、《高山、流水、虹》等,就格外被人看重。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6.
一《短篇小说一集》收录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作品,起自1919年,迄于1990年。在五十年代以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同为英国殖民地,共处在一个政治实体之内,因此,我们把两国的短篇小说合为一集,同时为了行文的方便,《导言》也将两国合在一起论述。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19年10月,新加坡《新国民日报》创刊,其副刊《新国民杂志》开始出现具有新思想、新精神的白话文学作品,新加坡文学史家方修认为这就是马华新文学史的发端。七十多年来,新马华文文学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据统计,1965年以前新马两地出版的文学作品单行本,共计818本;1965年至1979年新加坡出版的单行本,计553本①。如果再加上马来西亚和最近10年来出版的单行本,估计约达3000本。其他没有结集的散见于各种报章杂志的作品,数量就更加巨大。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新加坡二百多万居民中,华人约占了76%,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是新加坡的开拓者、建设者,是新加坡的主人。华人既成了新加坡居民的大多数,他们的文学当可看作新加坡文学的代表。因此,考察新加坡华文文学当可见新加坡文学成就之端倪。新加坡华文文学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由萌芽期起至二次大战结束时止(1919—1945);二、由二次大战结束时起至新加坡独立时止(1945—1965);三、新加坡独立时起至今(1965— )。前两个阶段属于马华文学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新、马曾经是一个国家;在文化渊源上,新、马华人均来自中国;在现实生活中,新、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2011,(11):F0002-F0002
吴闽闽,徐州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讲师,教学骨干。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成果丰厚,曾获“江苏教育学院高师语文协作组”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相似文献   

19.
国外信息     
国外信息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主办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1995年9月2日至5日在新加坡报业中心举行。除东道国百余位教师参加外,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文莱,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研...  相似文献   

20.
多栖性后面的有益探索──论怀鹰的创作兼及新加坡华文文学的一种特色岳玉杰当我以一种域外同族人的目光来读新加坡华文文学,我明显感觉到新加坡华文创作的多栖性。这不仅仅指相当一部份作家涉足于多种文体创作,还包括一种文体的作品中会溶入多种艺术因素、如在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