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系辞》云:“易者象也”——卦象、爻象、物象,“象”是《周易》文本的第一元素。伏羲博取万象以画卦,圣人立象以尽意,学人披象以解义,“象”是通向“易旨”的唯一路径。其禽兽类物象——“虎”居第一:一卦辞、四爻辞、一传辞中,皆涉“虎象”,且蕴含有精深的“义理”。  相似文献   

2.
马世之 《寻根》2003,(1):24-29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伏羲是渔猎、畜牧时代象征性的代表人物,传说他结网罟而发明渔猎工具,制作琴瑟等乐器,规范婚姻制度与嫁娶礼仪,始画八卦,用“太极”学说来分析宇宙发展变化之理。女娲是伏羲族中另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传奇式人物,她是远古时代“三皇”之一,与伏羲同时,二者为兄妹或夫妇关系,可能代表同一部落联盟中两个具有通婚关系的氏族部落。相传女娲曾抟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发明笙簧等乐器,为女媒而设置婚姻。伏羲与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3.
一、淮阳“泥泥狗”的文化渊源 淮阳,古称陈州,中国历史“三皇五帝”之伏羲氏建都地,也称“太吴之墟”。相传上古伏羲氏在此建立了“画八卦、制图腾、做琴瑟、定官职、教化先民”等6大功绩。据说,埋葬伏羲氏头骨的陵园在城北,史称“太昊陵”,又叫“人祖庙”。当地广泛流传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妇,捏土做人,繁衍人类的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太吴陵隆重举行“人祖庙会”并有传统娱乐活动和贸易交流。  相似文献   

4.
赵琪伟 《寻根》2012,(2):117-122
天水是华夏赵姓族人的郡望之地,“天水堂”蜚声海内外。但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在何处始终未见学者深研细究。认真分析史料记载,结合考古实物佐证,我觉得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应该在甘肃西汉水流域。  相似文献   

5.
顾颉刚先生认为,伏羲是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回溯古代社会,因而从理性上推演出来的一个古代社会的渔猎阶段。我赞同这个观点,以它作为我议论伏羲文化问题的一个前提。宗璞先生概括他的父亲冯友兰先生的见解说,文化本来就是一种有选择的积累。“有选择的积累”是个很好的表述。它是一种文化观点,也是一种研究方法,表示研究文化要重视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不能否定传统,不能忽视根基和由来。同时要向前走,把传统中的优良材料选取出来,加在一起,给以概括,提炼出新的研究成果,把文化推向前进。我也赞同这个见解,以它作为我议论伏羲文化的另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名气不可谓不大。然而,其"祖居地"在何处,"出生地"在何处?却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伏羲为陇西郡成纪县人。于是,以"成纪县治"为依据,一个"羲皇故里",便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甘肃静宁,一个是甘肃秦安,一个是甘肃天水。试问,这三种说法,哪一个说得对呢?答曰:都不对。原因之一,忽视了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成纪县治起初在静宁治平乡刘家村,唐代开元年间  相似文献   

7.
吉氏的根源     
吉家林 《寻根》2009,(3):115-117
南朝齐·王俭在《姓谱》中说:“古帝中有吉夷氏。”按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释,在远古之时中华大地的。五方”都分布着很多以氏相称的先民原始部落,主要有:浑沌氏、葛天氏、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等。不过,这些“氏”是指中国远古时期大的氏族、部落的称呼,与后来由“姓”而分出的“氏”是有所区别的,“吉夷氏”与古代中华吉氏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血统联系。  相似文献   

8.
袁剑侠 《寻根》2013,(4):68-72
河南淮阳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淮阳泥泥狗的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与淮阳的地域与伏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相传在6000多年前,中原地带生活着中国最古老的部族——东夷,部族的首领就是太昊伏羲氏,他率领部族定居在宛丘(今河南淮阳),死后也葬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李均宏 《寻根》2013,(6):10-13
一 蓝田县是中国远古人类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蓝田猿人生活在距今60万年前。在距今7000年前左右,人类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向父系氏族阶段变化过程中,在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附近有一个女性部落首领华胥氏。有一天,华胥氏因为踩踏了一个巨人的脚印而怀孕,后来,先后生下了一男一女,这个男孩就是伏羲氏,女孩就是女娲氏。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镇山     
进入文明时代,泰山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被中国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视为“五岳之尊”、“群山之宗”。因此,泰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大山。从一幅放大的陆地卫星图像上可见:北自燕山,南到长江,西起黄河中游,东到大海,在方圆数百公里的平坦大地上,泰山拔地通天,直冲霄汉。千年万载以来,这种承天接地的伟大气势,深深地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自命为天子的皇帝及其重臣,从而形成了泰山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泰山封禅。自上古时期的无怀氏、伏羲氏、黄帝、炎帝到周成王,前后共有72位帝王登封泰山;而自秦朝统一中国,从秦始皇、汉武帝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