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普资源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推进,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长效机制,加大京津冀区科普资源区域之间的协同共享,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对京津冀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背景进行了梳理,通过调研三地已开展的各项科普工作,分析京津冀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普期刊有内容、品牌、专家、读者等多种优势资源,能够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必须探索新的机制,包括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动力机制、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协同发展的版权协作模式和刊网融合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除此之外,还要为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政策、组织和人才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曲靖市科协把科普资源开发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注重增强自身建设,促进科普资源整合,着力提升自身开发能力搭建共建共享的桥梁纽带,在亮出自身品牌和底气的同时,闯出一片新天地,实现科普资源开发从科协"主体责任区"向社会"共同担当网"转型。一、着力于四个建设,自身能力"硬"起来曲靖市科协把自身能力建设作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在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建设三个平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吴江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为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积极争取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学会》2020,(3)
科普资源属于公共产品,长期以来由政府开发与建设。由于存在科普资源供给不足、利用率不高、科普主体协同性差、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该文依据共建共治共享"新治理理念",重新厘清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概念,并以陕西省为例,分别从科普资源的供给主体和公众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汕头市科协以共建共享科普资源理论指导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兴办各种类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实践基地,在创新中开拓科普工作新空间和新水平,取得明显的成效,为提升科普功能和促进科普社会化探索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证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后ECFA时期海峡两岸科普交流的基础路径。通过梳理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实践经验和不足,结合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发展历程及特点,提出后ECFA时期推进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为配合"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四个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为四个工程之一;2006年9月,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协、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从此拉开序幕;2008年6月,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逐步演变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概念正式  相似文献   

9.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晓军 《学会》2010,(12):47-48
<正>科普资源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调动和整合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推动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是县级科协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科普作为创新发展"一体两翼"中的一翼,区域科普工作也需协同高效发展。本文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长三角、成渝地区四个重大区域为评估对象,以2015—2018年全国科普统计省级数据为面板,从科普资源密集度和科普资源利用度两个层面建立区域科普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影响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社会化、法治化、数字化、专业化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