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助词“的”与“的”字短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助词“的”的语法作用 名助词“的”是专指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的助词。这种由“的”和它前面的实词性词语构成的“的”字短语,在结构形式上,相当于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省略了中心语。“的”作为使整个语法单位名词化的标志,同前面的词语结合稳定,不能省去。 在意义上,它用对事物的修饰和限定来表示事物本身。它所指称的事物有较大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这类“的”字短语,是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后面无中心语,其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语法作用与名词相当。  相似文献   

3.
周娟 《现代语文》2006,(12):46-47
这类“的”字短语,是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后面无中心语,其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语法作用与名词相当。  相似文献   

4.
读了《提要》,深感它简明实用,确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删改了《暂拟》中过于繁细或不当的地方。如:取消名词和动词的附类的说法,把方位词直接归入名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直接归入动词;把实词与实词组成的“词组”和实词与虚词组成的“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合称为“短语”(如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取消合成谓语的术语,把判断词“是”后面的名词短语作为“是”的宾语:取消复杂谓语这个术语,把有复杂谓语的句子直接称为连动句或兼语句;取消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说法,承认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取消结构助词“的”“地”的区分,不论定语、状语,都用“的”;原双部句和单部句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句子镶嵌着“得”字,看上去一样,但“得”的语法功能不同。有的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明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它是“结构助词”;有的则与前面的词素构成一个动词在句子中发挥作用。区分这两类“得”很重要,它关系到对“得”后边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如果“得”被认作词素,它后边就是宾语,如果“得”是结构助词,它后边的词或词组就肯定为补语。  相似文献   

6.
定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有定语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后的,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一、数量词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数量词”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留仅五日,历有名迹(四)(《文徵明集·游洞庭东山诗序》)二、形容词、动词短语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定语 者”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7.
否定词“不”属于副词的范围,它的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一、“不刀字用在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构成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如:不学、不知、不学习、不知道、不说说笑笑、不打打闹闹,不美、不好、不美丽、不清楚、不谨慎谦虚、不勇敢机智。二、“不”字用在单音节、双音节的叠音动词和形容词中间,表示对后面的动词和形容  相似文献   

8.
1、“能+VP”结构指能愿动词加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组合成的句法结构。可简称为“能”字短语。其中“能”包括“能够”。VP代表谓词性词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本文主要探讨“能”字短语的构成、内部结构关系及其功能特征。 2、“能”字短语包括前后两项,前项是“能”或“能够”,后项是“VP”。探讨“能”字短语的构成,主要是考察VP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认知语法参照点结构理论研究汉语“的”字结构(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分析并发现了汉语“的”字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参照点结构,作为该结构中唯一不变的成分,“的”字的模式义是凸显参照点关系。这一抽象的模式义在动词“的”字结构和形容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名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所有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的”字在汉语“的”字结构中的典型义。  相似文献   

10.
不能由的字词组的形成而推断字词组是带“”的定语隐去中心语的结果。虽然《诗经》等古籍中有几十个“”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但如“近祸”与“远(祸)”一类的例句极少。而从误义场观察,“”字后面通常能需要“中心语”。对《书》、《易》、《诗》的调查,也不能说明字词组如何形成。只有根据字词组的特殊的结构关系得出结论:“”是助词,结构助词,贯穿结构助词;凡能修饰名词的词语与“”结合,就形成字词组。它满足了语法和语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中,“所”字常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面(有时也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面)组成所字词组充当句子成份,如“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养生主》)的“所见”,“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的“所与熙”等。由于所字词组在古汉语书面语言中出现频率高、用途广,所以自《马氏文通》以来的许多语法著作都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关于的字短语的表述是:“的字短语,可以带助词‘的’作名词的定语的各种词语,很多可以省去名词,构成的字短语,用来代替名词。”我认为这段话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可以带助词‘的’作名词的定语的各种词语,很多可省以去名词”,按照《提要》的下文,“各种词语”应指“名+的”的名,“代+的”的代,“动+的”的动,“形+的”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里,“请”字是一个双向动词,前面能带名词做主语,后面能带名词和名词短语做宾语。还能带时态助词;能重叠;能用“X 不X”方式提问;能用否定副词“不”否定等等。具有一般及物动词的各种特征。同时,“请”又是使令性动词,常用作兼语式里的动词_1,构成名_1 请 名_2 动_2(动_2包括动词短语,名_1名_2也包括代词)的格式。例如:我请你看电影/你请他另写一篇吧。  相似文献   

14.
《史记》“所”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的“所”主要分为六类:结构助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或其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它具有名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所”字结构是由助词“所”和动词(包括由动词组成的词组)而构成的一种特殊词组。它在古汉语中用得非常频繁,非常普遍,而且结构类型复杂,表达作用也很灵活。了解并掌握“所”字结构在古汉语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学习和研究古汉语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绝大多数的古代汉语著作都认为“所以”和它后面的动词或动宾词组结合成名词性词组(名词短语),功用和名词相同,“所以”前面的“之”是“所以……”这一词组的定语的标志,同时也都强调“所以”在古代汉语里不是连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的“于”,常见的语法著作都认为它是介词,一般只交代它能带名词或代词,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作用,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其实,介词“于”在现代汉语里的意义和组合能力同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不打算对介词“于”进行全面的论述,只着重从构词法的角度对单音动/形 后缀“于”的词的构成及语法特点作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第三章短语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语言单位叫做短语,也叫“词组”,如: 优秀学生 (偏正短语) 挖地道 (动宾短语) 好得很 (后补短语) 从上海 (介宾短语) 吃的 (“的”字短语) 词和词结合为短语有两种情况:或者是实词和实词的结合,如“优秀学生”、“挖地道”;或者是实词和虚词的结合,如“好得很”(形容词“好”与副词“很”结合),“从上海”(介词“从”与名词“上海”结合),“吃的”(动词“吃”与结构助词“的”结合)。词和词结合的手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提示1、让学生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者”字除了二题中所说的两种作用外,还有一种用法:表示把中心词提前,定语后置的作用,如“马之千里者”中的“者”,翻译过来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但和“唱歌的”“的”不一样,它放在“唱歌的”后面组成了名词性的词组。辩别下列句子中“者”字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20.
<正> 限定词(Determiners或Determinatives)是在名词词组中修饰中心词,对中心词所表示的事物起特指、泛指、定量或不定量等限定作用的词。 当代语法通常把句子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名词词组(Noun Phrase),另一部分为动词词组(Verb Phrase)。这里我们只谈一谈名词词组。名词词组可以是一个名词,如teacher,或相当于名词的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语作中心词并包括各种修饰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