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染病模型的研究方法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传染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通过数学建模来研究传染病的传播、发展规律以及预测其流行趋势等,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流行过程中的一些全局性态.通过对经典的依靠媒介传播且具有时滞的SIR传染病模型的渐近稳定性分析,总结对一般传染病模型的常用研究方法,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隔离是防治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在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来建立传染病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传染病流行时人群中各类人数的变化,再通过一些数学软件则能形象地反映其中的规律.因此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在传染病发生过程中各因素对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尺度网络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被广泛研究,考虑到出生和死亡对传染病动力学的重要影响,对一类SIS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研究无尺度网络中非线性感染力对传染病阈值的影响,讨论了在几种不同的非线性感染力下的传染病阈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了一个传染病的偏微分方程模型。用上,下解方法和李雅普诺夫泛函方法研究了该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和解的渐近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传染病发生时医药物资的配送对于应急需求响应至关重要这一特点,以在一定区域内发生传染病疫情为研究背景,根据传染病扩散规律和疫区紧急救助程度的不同,研究了具有多个疫区和多个应急配送中心的疫苗配送最优方案.引入具有脉冲接种的SIQR模型来描述传染病的扩散规律和获得各区域疫苗需求量,在SIQ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OM神经网络将各疫区进行聚类并量化结果.以实现运输成本和缺货量最小为目标,在聚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的疫苗配送模型.以20个受感染区域和4个分布中心为例,给出了算例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控制具有较高紧急等级区域的疫情,且与不使用聚类方法进行疫苗配送相比,利用聚类方法能更好地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6.
文章建立了传染病动力学数学模型,解析了其实用价值,也分析了其不足,此模型具有模糊性.讨论了在人群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建立一种SIR型传染病模糊控制数学优化模型,为某些传染病在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控制措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传染病的特性,建立了时序自回归差分方程模型,对SARS传染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讨论了平衡点及其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自回归差分方程模型预测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具有精度高、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1,(4):36-40
研究了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饱和治愈率的时滞SEIR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利用特征值方法,将疾病的潜伏期时滞作为参数,分析了传染病系统的局部渐近稳定行为以及平衡点外围出现Hopf分支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仿真示例,对所得理论分析结果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微生物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结局,说明中国采取的防治措施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讨论基于比率的种群-传染病动力学单时滞模型:模型中采用的功能反映函数是比率依赖的。采用Liapunov构造泛函并分析轨道走向的方法证明了正平衡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全局渐进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给出了安徽省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预测的GM (1 ,1 )模型 ,并对耕牛中扩大化疗的比例、耕牛存栏数对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影响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 ,由此对今后的农业血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类具有潜伏期和一般非线性传染率函数f(S,I)的SEIR模型,得到了疾病流行的阈值R0及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存在的条件,利用Hurwitz判据定理、Liapunov函数的方法、非线性高维动力系统理论,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进稳定.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年至2009年中国传染病调查资料,手足口病在我国也有流行趋势.将研究非典型性肺炎的数学模型SEIJR修正为SICR模型,并根据目前医学研究报告的结论:手足口病的患者痊愈后,痊愈者对其病毒能永久免疫,分析并讨论SICR模型找到能控制手足口病并发重症患者累积人数的理论依据,并且作为现实情形中控制疫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具有两个时滞的传染病脉冲接种模型,考虑了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吸引性。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一类脉冲接种和具有双时滞的SEIR模型,得到了其无病周期解。结果表明:接种率R*〈1时,疾病消除;接种率R*〉1时,疾病将成为地方病。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 virtual infectious disease in relation to their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infectious diseases. Two sixth-grade classrooms of stud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10 and 12 (46 students) took part in a participatory simulation of a virtual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was integrated into their science curriculum. The results from our analyses reveal that students perceived the simulation as similar to a natural infectious disease and that the immersive components of the simulation afforded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discuss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natural disease and to compare them to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virtual disease. We found that while the virtual disease capitalized on students’ knowledge of natural infectious disease through virtual symptoms, these symptoms may have led students to think of its transfer more as an observable or mechanical event rather than as a biological proces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helpful indicators to science educators and educational designers interested in creating and integrating online simulations within classroom environments to further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17.
建立并分析一类具有潜伏期的传染病模型,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当R0>1时,患病人数增加,当R0<1时,患病人数减少且趋于0.  相似文献   

18.
建立学校传染病预防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传染病预防是国家整个卫生防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必须通过对传染病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宜传教育,建立一个适合自身需要的传染病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