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国民革命的开展,与我国近代军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更是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在军事教育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特色及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及近代云南辛亥革命和近代云南革命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现代军事教育仍然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恽津  钟灿 《华章》2010,(11)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作为中国军事思想的一部分,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思想先导,对近代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斗争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军队体制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都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虽然近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其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后,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唤醒下,广大学子以“求学”为良药,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E7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也出现了留日学生群体,留日的发展蔚为风气。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所组建的湘军“别树一帜、改弦更张” ,对清代兵制进行了改革 ;并提出了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治军原则和“因势因时而变”的具有辩证因素的战略战术。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改革 ,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军事史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在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召开。军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到会并提交了近70篇论文。代表们以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为讨论主题,同时研讨了近代国防、近代军队建设与发展、近代军阀、近代后勤、近代战争作战指导、近代战术演变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鉴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把它作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关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的断限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系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各阶级和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著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虽然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 ,但在近代特殊的环境下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中国社会进化和迈入近代社会的催化剂 ;是改变中国人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并使之趋于合理化、科学化的先行者 ;是中国近代工业和近代军事产生的必要条件 ,对它们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近代的社会生计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足以评价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源、曾国藩、黄兴和近代中国军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军事逐渐由封建阶级军事演变为资产阶级军事。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过程中,湖南人作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其中魏源的军事思想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思想的萌芽;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实践的开端;黄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第一实践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本文仅就他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改革军事制度、加强海防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心系民族危亡、祖国命运,他们怀着爱国主义激情, 努力输入异域文明,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新学术于国人,自觉承担“过渡时代所必负之责任”。可以说,在留学日本这个大舞台上,留学生们演奏的是一曲威武雄壮的救亡与启蒙的二重奏。从根本上说,这一基调,是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实向关心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海外学子所提出的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政论学以日本留学生的创作为世纪先锋,奠定了中国人社科的激进传统。留学生政论学试图构思爱国主义的正面理论,并且释放新民政治的强烈变革感情.提倡积极参与政治管理的人精神,是中国集权体制和官本位化社会所欠缺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数众多的爱国青年学生赴日留学。这些留日学生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广泛、积极的参与,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出现了三次赴美留学热潮。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选派百名幼童赴美留学,虽中途夭折,但为我国造就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20世纪初,美国退还庚款用于资送中国学生赴美和清华学堂的设立,引发了中国第二次留美热潮;国民政府时期,留美形势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呈现波浪式起伏的特征,抗战后的赴美洪流成为近代留美运动的最高峰。留美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科技发展、社会的转型以及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化的引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无论其引导者是支持还是反对皇权。对于清政权,留学生是革命派还是支持派,取决于他们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即清政权是否能够强大或是无可救药。19世纪的最后20年,传统的士绅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仍然希望改革清政府,但到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坚信推翻清朝统治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手段。他们在留学期间,支持或是反对其留学国家只是他们个人经历的部分结果,而中国与东道主国家的全面关系则更具重要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和中美相对友好的关系是留美幼童支持美国而留日学生反对日本的更具决定性的原因。留学生没有盲目热爱或仇恨所留学国家,他们是客观公正的观察者和评论者。  相似文献   

17.
就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言,天津无疑是一座缺失源远贯通和充分成长的古代文化堆积的城市晚生代。但是换个角度看天津600年,从永乐到民初,它又是中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仅用了524年,就完成了从一座军屯模式的卫所城堡"特别市"、"直辖市"的转化发展进程,可堪称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奇迹。天津城市化开始于设卫筑城。其时间已是15世纪初叶。由军事建制变成行政建制的天津州则到了18世纪。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看,天津城市加速度发展是同中华帝国晚期城市近代化共生的;从城市发生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天津卫城应该说也是在中华帝国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和运河近代性经济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总之,天津是一座只有近代而没有古代的城市。是一座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不但是日本现代学术界中最有成就的领域之一,而且对于中日两国在整个世纪内的文学文化交流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中,日本对于鲁迅的介绍与研究,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与文化意义。本文试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于20世纪的日本"中国学"研究,尤其是日本鲁迅研究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作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