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利 《四川教育》2008,(11):42-42
课堂上的意外情境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学生故意的恶作剧;二是外界的突发事件;三是教学内容上的不可预知性。对学生故意的恶作剧,往往会出现突然的“乱动”。此时老师要分清形势,冷静思考,切忌情绪失控,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2.
李广仓 《教育文汇》2010,(12):25-26
如果在你的课堂上,有学生在搞恶作剧,你会怎么办?恐怕有些老师会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学生一番。 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在引用一句名言时,不知是他忘记了该名言的出处,还是故意想让同学们猜一猜,于是就问:“这是谁的名言呢?”  相似文献   

3.
贺绍伟 《时代教育》2007,(8Z):102-102
学生的恶作剧,教师多是屡见不鲜。但笔者发现,对于学生的恶作剧,不应该单单责备了事,教师应该用理解和宽容,来善待搞恶作剧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娟 《中小学电教》2011,(2):159-159
做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课堂上正全身心投入于教学之中时。突然两个学生互相玩耍时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引得全班同学侧目观看:一位年轻老师正在黑板上板书,忽然脑后砸来一个恶作剧的粉笔头……诸如此类的场景我们习惯称为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偶发事件”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神圣使者,教书育人是其职责所在。如何教育学生才会收到显著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调动情感、因势利导是教育转化学生思想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次,我到教室上课,发现有人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一行字:“让Suo(所)有的女生都成亲吧!”这肯定是调皮捣蛋鬼做的恶作剧。过去,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肯定会沉下脸来,大声训斥并揪出这位做恶作剧的学生来,进行处罚,以惩戒其行为。但是,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教育效果。恶作剧仍然不断发生。这次,我又碰到了同样的事情,怎么办?学生们正在神情紧张地望着我,等…  相似文献   

6.
德国汉堡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博士说:“想出恶作剧的儿童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卡尔博士认为,恶作剧的特点是儿童以此来超越界限。要使儿童变得独立,恰恰需要这种越界。有些孩子尽管知道母亲不欣赏其恶作剧,但他仍想尝试一下,因为他想使自己离开受成人控制的世界,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拒绝禁令和规定。这个儿童心理学家还认为,恶作剧也可能是一种爱的表示。如一个刚满4岁的小姑娘在父亲的钢琴上撒上酥松糕点,这肯定不是出于恶意,她更多的是要向父亲表明:你瞧,我把我最喜欢的东西与你心爱的钢琴放在一起。这看上去像恶作剧,其实是爱的表示…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的确,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从教 13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最深的体会是:爱心和赏识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渠道,也是教育学生的桥梁。  一、关爱淘气的孩子  我班的刘亮亮同学是一个典型的淘气包,上课经常挨批评。一次次的批评使他产生了对立情绪,变得更淘气了,心思全用在了制造恶作剧上。为此,我苦口婆心,说破了嘴皮子,可作用甚微。  去年秋天开学的第一天,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同学们在操场上拔草,刘亮亮表现非常积极,…  相似文献   

8.
电视屏幕上经常播放:某小学课堂上,女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忽听身后学生嘁嘁喳喳。她回转身来,走到学生课桌前问:“小强,你在干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绰号≠人名     
大千世界就是稀奇古怪①,就拿人名来说吧,你说世界上哪一个人没有名字,甭说万物之灵的人了,就连扫帚也有个名称啊$然而怪就怪在有些人竟恶作剧到拿人家的姓名取乐,给别人带来难以言状的苦恼。  相似文献   

10.
张瑾 《湖南教育》2004,(5):30-30
变“理解下面词语”为“通过不同方式来理解你不理解的词语”。“理解下面词语”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文中教师认为学生需要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进行理解。而“通过不同方式理解课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首先在对词语的选择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词语选择,就满足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其二,对词语理解的方式也多样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直接问老师、问同学等,都能达到理解目的。其三,对词语解释的方式也多样化了。学生根据自身体验来解释,如用词语造句,找出该词语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用手势、动作来解释等。  相似文献   

11.
方德佺 《教育文汇》2008,(2):32-32,51
《好汉查理》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自称好汉的调皮男孩查理,因为爱搞恶作剧,再得没有人喜欢他;而暑假里,他与一个来度假的残疾女孩杰西相处,不但不再搞恶作剧,还成了一个好孩子。你说怪不怪?这个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你得想办法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这也是教师能否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中学学生的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这就要求学生美术课的内容要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学习兴趣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等各方面的兴趣,就必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尝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要保护,把质疑问难分解到各个环节。学生质疑问难的目的不是为老师的教服务的。一些公开课,许多学生的问题与老师的教案上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惊人的一致,这样的质疑有没有效果很难说。在我平时上课的时候,我非常希望学生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来挑战我的权威,书本的权威,优生的权威。但许多学生都提不出好的问题,真的问题,新的问题。即便有些学生提出问题,也往往是优生提,提的问题正是你教案上写的问题。因为优生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问题,配合你进行教学。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只不过装作不懂。照顾老师的面子,让老师好下台,继续按部就班地实施他的教案而已。  相似文献   

14.
花儿     
……望着你那生命垂危的样子,就会想起那一年春天我和妹妹搞的恶作剧。那一天我和妹妹去公园,不知不觉就来到花坛旁。妹妹说:“我们捉蜜蜂吧。”我便和妹妹捉起蜜蜂来。一只蜜蜂落在了你美丽的脸蛋上,我刚要捉,一阵风就吹来了,你摇动了一下身体,蜜蜂被吓跑了,我一气之下就摘了你的花瓣。如今你就这样了。对不起!花儿,请你饶恕我吧!花儿@刘思晨$鹤岗市萝北县名山农场学校四(2)班!学生  相似文献   

15.
愚人节快乐     
愚人节到了,你准备送给你的朋友一个什么样的谎话或是恶作剧来作为愚人节的惊喜呢? 快来看看国外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16.
李芳芳 《小学生》2011,(6):55-56
记得我刚从事教育事业的时候,就听前辈们嘱咐说:“一道题你讲一两遍学生是没印象的,老师甚至需要讲三到五遍,学生才能记住。”经过实践证明,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有时候还真是如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很多人都在思考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文娅 《教师》2012,(10):90-90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文化课老师,不仅可以在授课方法上,更可以在自身职业素质、人格魅力、与学生沟通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自身的心理素质等方方面面,来提高学生对你的喜欢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把自己当学生,真真切切地当回学生。出给学生做的试卷,你也做一做,你才会发现,试卷上有的题目空出的格子根本就不够写答案,而自己却一再嫌学生字写得小。瞧吧,错怪学生了。把自己当学生,你才更了解学生的心理,你才不会在上课时严训学生,时时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知道偶尔以一种自己喜欢的坐姿学习,是多么的舒服。把自己当学生,你才会发现你在课堂上无须板着面孔高谈阔论。当你讲到引人发笑的内容,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之时,你为什么不跟着一起开怀笑一笑。要知道,同学们最爱看到的乃是你的一笑啊!  相似文献   

19.
好课实惠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说到底就是“变化”,但应该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应当具备两点:一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二是让学生喜欢你所上的这门课程。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应从情感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