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度”“渡”二字音同形似,部分字义相通,都有“过、度过”的意思,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而掌握其区别要领是必要的。“渡”的含义为“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江,渡口”。而“度”的义项有“计量单位;程度;限度;过……”“渡”因为是三点水,所以和水有关,比如,渡河,过渡,因此,凡是和水有关的都用“渡”。那么,和水无关的就用“度”。在具体的词组中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度"与"渡"是古今字,先有"度",后有"渡"。在"渡"之前,凡是表示"过"的意思,一概用"度";"渡"出现后,"度"的任务有所分化,其中"济"即渡水这一义项,由"渡"承担。但在实际使用中,分工并不严密,"度"仍可用渡水,如:犹度江河亡维楫《(汉书·贾谊传》);"渡"则不限于渡水,如: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史记·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连队里过大年》的军旅歌舞。战士们载歌载舞,往营房的墙壁上挂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大红灯笼上赫然写着“欢渡春节”四个醒目的大字。这里“欢渡”的“渡”是别字,应该是“度”。此“渡”非彼“度”。“渡”是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横渡”“远渡重洋”“飞  相似文献   

4.
“欢度春节”,有的写作“欢渡春节”,哪一个对? “度”是过的意思,凡度过均应当用“度”。“度日如年”、“虚度年华”、李白诗“一夜飞度镜湖月”,王之涣诗“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安石词“看余度石桥”,字均用“度”。“欢度春节”自亦应用“度”,写作“欢渡”是不正确的。《论文》:“渡,济也。”此字从水,只用于过水。“过渡时期”用过水的比喻,故亦用“渡”。其他过义一概用“度”。古代“度”可通“渡”。《汉书·贾谊传》:“犹度江河,忘维楫。”此应用“渡”者都用“度“字。而“渡”字不能通“度”。因此,按简化原则,最好一律用“度”,就不致发生“欢度”、“欢渡”的歧异。  相似文献   

5.
“度”与”渡”都可表示“dù过”义。当 dù过的空间是水域时,人们自然地写成“渡”,这当然是对的。如:①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当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侵入我国内河长江的紫石英号等四艘英国军舰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05,(3):33-33
正 :度 … … 时间 dùshíjiān 误 :渡 … … 时间 dùshíjiān 错 例 : 听 众 朋 友 ,你 好 。欢 迎 收 听 零 点 播出 节 目 。零 点 ,这 是 一 个 结 束 和 开 始 的时 候 。我 是 主 持 人 童 因 ,非 常 高 兴 在 每个 周 末 和 周 日 的 零 点 与 你 一 起 渡 过 六十 分钟 的 时 间。 辨 析 : “度 ”与 “渡 ”音 同 形 近 ,而 且 其 涵 义均 为 “过 ”,一 不 小 心 常 被 用 错 。不 过 ,这两 个 字 在 “过 ”的 内 涵 上 、用 法 上 还 是 有明 显 的 区 别 的 。“度 ”是 从 时 间 表 示 “过 ”的 意 思 。如 度 日 …  相似文献   

7.
对1998年9月号《语文知识》刊登的师进通老师的《“度”与“渡”》中提出的见解,我有不同的看法。师文认为这两个字古代通用,而后来“两个字的用法分开了:人们喜欢在好事上用‘度’,它和‘欢迎’、‘平安’的意思相连结,……人们习惯在不好的事情上或有渡水意义的地方用‘渡’,它和‘困难’、  相似文献   

8.
“度”“渡”二字音同形似,部分字义相通,都有“过、度过”的意思,在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而掌握其区别要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度”和“渡”有时容易混淆,这里试作一辨析。“度”有两种读音。一读du:①表示长短的标准。如《书·舜典》: “同律度量衡。”郑玄注:“度,丈,尺也。”由此引申出“程度”、“限度”、“强度”、“适度”、“制度”、“法度”等;②表示有气量,有胸襟。如《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怎样区分“度”和“渡”》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是意思相同而极易写错的两个常用词。‘共度难关’中的‘难关’表示困境中的一段时间,‘渡过难关’意为共同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含有共同承担责任,协力克服困难的意思。”该句中有关“度”的表述与前面的表述相矛盾。  相似文献   

11.
“渡”与“度”,人们很容易混淆,如“欢渡春节”“度过难关”等。其实,“渡”的基本意是“从一岸到另一岸”,而“度”则指“过(时间)”“经过”。这样,“欢度春节”就不能写成“欢渡春节”,“渡过难关”不能写成“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2.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观斗》一文中有这样一番话:……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不消说,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来了。其中“自然”一词在原稿中是“当然”,在收入文集时,作者将“当然”改为“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先让我们看“当然”和“自然”这两个词的用法。“当然”有这几个意思:一、表示肯定,这种肯定是不容怀疑的,事理上一定是这样的。如:(1)世界的进步,当然大抵是从流血得来的。(2)谁来完成这个任务呢?当然是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二、表示某种推理的必然结论,或某种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如……何”“奈……何”是表示处置意思的固定格式。“如太行王屋何”即“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呢”,“虽有百秦,将无奈我何”,意为“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这种格式有时是表达思想感倩上“怎么对得起……呢”的意思的,如果不懂得这种用法,在理解上就会造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有这么一句:“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句中“安度难关”中的“度”应为“渡”。在现代汉语中, “度”“渡”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 “度”的对象是时间,如度日、度假、虚度年华、共度良宵; “渡”的  相似文献   

16.
“Therebe”和“have”都可作“有”讲 ,但含义和用法各不相同。Therebe(is ,are)结构强调“存在”这一意义 ,表示“某地 (某时 )有……”的意思。如 :There′sapictureonthewall.;而“have”强调的是“所有” ,“占有”“拥有” ,表示“某人某物有……”的意思。如 :Ihaveapen .。A .be和have要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说来 ,be动词后若是可数名词 ,be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要根据可数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来决定 ;be动词后如果是不可数名词 ,尽管有some ,muc…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宋玉柱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由“V+什么”构成的问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是表示问原因,句子重音都落在动词上,如“你跑什么”,意思是“你为什么跑?”;另一种是以问句的形式表示制止,重音落在“什么”上,而且后边往往接上表示制止的句子,如“你跑什么?别跑了!”。郭继懋先生在谈反问句的类型时曾经谈到了“……什么”和“……什么……”结构,  相似文献   

18.
must和haveto都是情态动词,都表示“必须”或“强制”的意思,常可互换,但两者用法有区别。比较如下:一、从意义上讲:1、must表示说话人主观的看法,意思是“应该,必须,一定要”,带有强烈的语气,表示说话人自己坚持要做某事的强烈要求,有时也是指官方的命令。如:Wemusthelpeachotherandlearnfromeachother.(我们必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InChinayoumustdriveontheright.(在中国行车要靠右行。)2、haveto则表示客观上需要做某事,意思是“必须,不得不”侧重周围的环境,如别人,规定,协约等外来因素要求,某人必须做某事。Studentshavetofinishth…  相似文献   

19.
“只要……就”和“只有……才”是两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尽相同。一、表示的条件意义不同“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如:“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啊!”(孙梨《荷花淀》)但不着慌,人也未必会放枪;枪法准也有可能不会放枪。所以“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必要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  相似文献   

20.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