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并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目前.校本培训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已成为校本培训健康有序发展的“拦路虎”。如何让“校本培训”与“有效性”发生链接.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要坚持“校本培训工作化、校本培训问题化、校本培训过程化与校本培训成果化”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校本培训"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经济而富有实效的形式之一。只有把“校本培训”放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校本培训”形式存在的客观基础;同时,也只有客观地评价“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校本培训”的应有功能。任何过分夸大“校本培训”功能与简单排斥“校本培训”模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和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相比,它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实施“校本培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2)明确“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关系,(3)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习型风气的建设,中国也紧追不舍,党的十六大发出号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才能对校本培训有更深的认识。当前,课程改革正深入进行,并要求将新课程改革与教科研紧密结合,着力提高教育科研和综合实践等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强化校本培训,确保新课改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5.
陈健 《四川教育》2007,(6):23-23
在校本培训中,重专业技能、轻师德的现象致使师德培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培训是校本培训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那么,如何强化师德培训呢?  相似文献   

6.
王宏伟 《继续教育》2004,18(6):42-43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近几年来,校本培训更是因其更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层次性、个剐性和实效性而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流模式,为了有力的推进校本培训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这期我们推出了由浙江省富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三篇文章从校本培训的指导、“校本”的意蕴、课题培训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既有基础理论的探讨,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现予以集中刊发,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昆华 《云南教育》2005,(11):38-39
2002年9月,我区参加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织的“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验”,两年来,按《盘龙区校本培训试验方案》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一些体会。现就进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工作谈四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校本培训”是指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现状,由学校策划和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根据对浙江省桐乡市二十二所中小学“校本培训”调研情况,本文论述了目前中小学“校本培训”中的一般模式与方法,“校本培训”的实效及“校本培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校本培训中心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本”意指“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而校本培训中的“本”应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校自培基地为本,以学校教师的“教、学、研”一体化为本,以“外引—内用—网络”的师训资源为本,以学校特色为本。一、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的发展能为校本培训提供更好的培训条件,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而促进校本培训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可以说,学校的发展与校本培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正…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随着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的实施,校本教研也正在兴起,我区也有幸成了“全国校本教研实验区”。但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和教研人员都产生过一些模糊认识,影响校本教研的进程。笔认为,为了使校本教研顺利进行,教师获得发展,教师和教研人员必须对下列几方面问题进行思考,以对校本教研形成清醒的认识并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1月,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式启动。1997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下文把我市城区列入全国44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单位之一。1999年4月,国家教育部又下文将全国实验区分为17个研究课题小组,确定我市为全国“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的牵头单位。2000年5月,十堰市作为牵头单位,主办了全国首届校本培训课题研讨会。我市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本市几年来校本培训经验,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一、“三型十环”校本培训基本模式的构架“三型十环”校本…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师以校为本的培训是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即迎接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满足音乐教师个性化培训的需要;丰富音乐教师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事实上,这四方面的意义,每个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拓展与延伸,但无论怎样,都是在具体地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才能感受与体验得到的。  相似文献   

13.
我校自2000年开始设计“校本培训”,经过实践逐步形成了“校本培训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并组织实施,旨在满足每个教职工需要的一种培训活动”的认识。我们认为,“校本培训”不应该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培训,而是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所在的课堂,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是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师培训的价值应得到理性的考量。其优势要得以发挥,必须拥有必要的支撑条件并理顺相应关系,这便关涉校本培训“何以实施”的问题。首先辨析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院校培训与校本培训以及校本培训中“科学知识”与“缄默知识”三对关系及其处理策略,然后探讨政策、制度及资源三个支持系统的建立问题。三对关系的析理是为了从纵向上依次协调校本培训的健康开展,三个系统的建立旨在从横向上给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国内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校本培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对校本培训核心理念的认识、目前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校本培训的内容、校本培训方式(方法,途径)、校本培训如何促进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模式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探索厘清校本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校本培训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准确把握校本培训的思想原理和运作规律,充分彰显校本培训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确保上千万中小学教师持久、全员、实用、经济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水平,积极适应深刻变革的社会与教育的严峻挑战,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师"校本培训"的理念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文 《继续教育》2004,18(4):38-40
九十年代开始,“校本培训”已成为西方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之一。我国进行“校本培训”研究,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是随着“八五”师资培训的开展而逐步探索和研究。1999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本培训”因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现已越来越受到各地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和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等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相比,它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实验“校本培训”必须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明确“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爱玲 《教育家》2004,(6):30-31
回顾前几年的培训工作,我们发现:哈尔滨市创意并构建的“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三有机结合,重在校本”的培训运行机制,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富有成效,特别是校本培训,对于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基层学  相似文献   

20.
本从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出发,确认和阐述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设计思路,即内容选择要突出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际问题,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实施策略要强调“研训一体”和“成果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