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班规     
孙丽  罗牧言 《师道》2010,(5):28-29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就像公路上没有红绿灯。大家各行其是显然不行。但是,有了规章制度,大家又往往比较反感,觉得班规制度就是管人的,是束缚自由的。甚至有学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之发生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2.
张小涛 《教育与职业》2008,(11):166-167
依法治校是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法"的问题。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依据除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效力等级较高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大量的适用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所制定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也正是这些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和学校间大量争议的出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高校制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需贯彻的原则有清晰的认识,以制定出更符合法治要求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3.
学校为了组织和管理各项行政工作,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依据国家各类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程序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不少学校管理者过于强调规章制度的积极作用,甚至完全依赖这些规章制度,这往往使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是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的规章制度,甚至有些班级还有《量化管理条例》之类的东西、所有这些都属于高高在上的“法”,它们对学生的言行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这些东西是“死”的.它们需要老师去艺术地执行,把这些硬性规定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如果只用现成的条条框框去套、去卡、去压,那这班主任工作做起来也太简单了,这样做事的班主任也就形同虚设了:人是“活”的,是发展的、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当今,不少学生头脑中的礼仪观念越来越淡漠,甚至完全缺失!他们不知礼仪、不讲礼仪,言行失当、无所顾忌!他们对教师不尊重,对同学不友好,对规章制度不屑一顾!学校原本应有的儒雅气息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当前的“无礼”的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与其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甚至学校环境密切相关。这些不知礼仪的学生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与家庭、学校、国家的期待相违背,  相似文献   

6.
惩罚是一些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在其情绪上引起痛苦和羞愧的体验,从而抑制不良行为。适当、适度的惩罚可以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起到教育引导作用。但是,惩罚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作用,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近来,一些极端事例常见诸报端,我们周围也存在这些现象,有的学生甚至被老师殴打致伤致残。所以,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见,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我到一些学校作了调查,发现在思想品德教育理与情的问题上,普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理通,情不通一般说来,教育者对德育内容、原则及具体的规章制度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要把这些道理灌输给学生,却不那么容易。有些教师采用说教、强迫、甚至体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媒体屡有报道学生踩踏、溺水、跳楼、校车出事甚至有学生遭凶杀、性侵等事件,社会反映强烈,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面对如此严峻的学生安全形势,我们紧紧围绕学校安全工作"三有"(有校园安全管理网、有规章制度、有活动载体)、"三不发生"(不发生在校学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发生人身安全案件、不发生严重责任事故)的工作目标,建立了安全工作目标管理体系、责任执行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那些使你费尽心血、绞尽脑汁去教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功课非常优秀的学生,而是那些所谓的“差生”。而且,差生又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成了众矢之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差生还为数不少。我国有关部门甚至曾经作过“差生”数量的统计。如何转化这些差生,成了教学实践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也不乏对“差生”、“问题学生”的研究,但也未见得何种理论实施下来,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课程设计既然是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在许多人眼中,职业学院教学只需教师把知识和技能简单传授给学生即可。因此,大多数职业学院的教学管理也基本是以行政制为主,而以行政制为主也就使得职业学院的各管理层都会设置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管理学校教学。这些管理教学的规章制度一方面来说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确实有一定成效,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管理作用的缺失。因为,学校管理层所设定的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可能会限制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管理疲劳是指教育管理者在依据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社会影响、管理制度、管理者、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的对学生管理失效,甚至造成学生不服从管理,对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产生对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冯安 《广东教育》2006,(10):63-64
尽管学校的规章制度订得很严密、细致,但仍然有极少数的中学生违反纪律.有的甚至达到了记过处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陈宇 《班主任》2012,(7):21-22
正新一班实施精细化管理,制订了许多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保证了班级秩序井然并长期保持年级各项常规评比优胜。但是,新一班虽然要求严格,班级气氛却是民主宽松的,学生有充分表达意愿和诉求  相似文献   

14.
陈力  向敏 《中学教育》2005,(12):45-46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教育现实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  相似文献   

15.
将“班规”转为“个规”“班规”是班主任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达到一定的班级管理目标而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规”是班级管理的准绳。班级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即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我们又会发现,对一些学生来说,有些“班规”形同虚设。一个班五十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又都有生动多样的世界,用八九条甚至十几条“班规”来涵盖他们思想行为的可行性或不可  相似文献   

16.
第N条班规     
又开学了。刚刚过完寒假的学生,带着热腾腾的、关于这个假期的美好回忆,带着再次见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悦,迈进了校门,跨入了课堂。学校里往往也布置一新,走廊上多了些花草,班级墙上又多了些励志的名言与警句,有的甚至还有些比名言警句更引人注目的新学期规章制度,所有这些自然都是为了保障学习的井然有序,这通常被称作——“班级文化”。不能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管理中,随着管理过程趋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制定规章制度。这对克服学校中的人治现象,提高管理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能热衷于制度管理而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甚至取而代之。从性质看,制度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制度管理是运用行政手段保证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对管理对象实行控制,以实现管理目标。这些规章制度主要是按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全校师生员工必须遵照执行,是一种硬性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管理中,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规章,这些规章制度习惯上被称为校规。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借助于校规来规范其行为往往是极为有效的手段。但在校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有些问题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否则,不仅影响到校规的执行效果,甚至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发展起到负  相似文献   

19.
学生违纪在所难免,对这些学生"科学处罚",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也可能把它变成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契机。下面是我对违纪学生小朱"处罚"的一个例子。我没给小朱上过课,他是我在负责年级管理工作时一个偶然机会认识的学生。当时学校有规章制度,严禁学生在教学楼内玩篮球、排球、足球等三大球,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相似文献   

20.
一、向管理要效益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一个班级要想管理得井井有条.必须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浙江余姚市高中的林荣奏老师甚至指导学生专门制定了一部《班级法典》,这样可使班级管理实现自动化,同时带来良好的管理效益。老师既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可大大降低在学生中树立对立面的可能性.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