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掘工业是冶炼、化工、机械制造、材料加工、电器和原子能等工业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的为这些工业提供所必须的矿产原料。例如,电器工业所需要的铜、镍和原子能工业所需要的铀、钍等原材料,都是通过一定的开采方法将含有这些金属的矿石采出来之后,再经过提纯、冶炼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2.
铅冶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本文中将对我国铅冶炼生产的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评价铅冶炼生产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铅冶炼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川公司从1959年建厂以来,随着国内外冶炼工艺技术的发展,镍的火法冶炼先后经过鼓风炉熔炼、电炉熔炼、闪速熔炼三大工艺流程的发展进步,使金川镍的火法冶炼技术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些流程建设换代的同时,使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生产管理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方面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锑在现代工业领域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着十大有色金属之称,所以锑的开发、冶炼十分重要。在锑开发或冶炼之前,为了保障结果良好,需要先了解矿山地质样品中微量锑的含量,由此来引导开发、冶炼,使工作变得更有效率,而原子吸收法就是测定样品微量锑含量的优秀方法,其本身应用就具有多种性能优势,因此具有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晓平  孙磊 《资源科学》2010,32(9):1685-1691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变化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法,本文把1997年-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基本上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达90.48%。对工业内部36个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显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的效率效应对降低全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贡献最大,但同期高耗能冶金工业规模扩张产生的结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效率效应。未来中国工业节能降耗的政策设计应重点关注高耗能重化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并适度控制这些部门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避免产能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多种新型的高温耐腐蚀材料在各类工业上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鑫华公司自把整体浇注应用到铅锑冶炼的筑炉工艺上后,采用新型耐火材料取代传统定型耐火材料以浇注方式对冶炼炉子的下料圈、炉墙进行整体浇注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徐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9):413-413
文章主要对钢铁冶炼工业机械设备各种异常振动的特征与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故障的识别与定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寇卫卫 《科技风》2014,(6):193-193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也随之不断向前探索发展。高炉作为一种大型的冶炼设备,在冶炼工业中处于极重要的地位,其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也尤其得到重视。本文在此对于高炉及钢结构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的研究,并对于高炉钢结构的制作经验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鼓舞下,被贫穷困惑的中国农民终于放开了手脚,纷纷走出了家门或农田寻找各种致富门路,很多人选择从事采矿、冶炼、造纸、印染、制革等多种工业生产,农村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工业化进程迅猛。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资料,到1995年末,全国共有乡镇工业企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工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的体系当中,钢铁工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总结起来,现在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钢铁的消耗总量越来越大,所以钢铁冶炼也在国家的发展建设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钢铁工业所产生的能耗太多,如果没有做好节能工作,无疑会对我国现有的资源能源利用情况构成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提倡节能减排,将其作为钢铁冶炼工艺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我国钢铁冶炼节能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总结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将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等14个行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了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难以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成因。本文认为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粗放增长有五大成因,即各级政府经济发展理念陈旧;产业技术普遍落后,技术创新匮乏;企业管理与产业组织落后;部分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加剧了企业的低层次竞争;中央政府的政策规制和宏观调节乏力。  相似文献   

12.
典型铜冶炼生产工艺中汞污染源流程及监控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火法铜冶炼生产工艺,梳理出污染物汞在该工艺的来源及其去向。并提出铜冶炼行业中汞污染的可行性监控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资源科学》2021,43(4):756-763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部门,低碳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的重点行业之一。本文以有色金属产业链内各环节为研究重点,用CO2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对比分析中国省域有色金属不同生产环节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通过求解目标函数最优值,测算出中国各省(区、市)有色金属不同生产环节潜在的碳减排规模。研究表明:①从产业链内部看,2006—2016年,有色金属采选业和冶炼及加工业CO2排放量均处于增加状态,碳排放强度整体稳中有降。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点部门,共有约7143万t的减排潜力,占有色金属工业碳减排总规模的90%以上。②从区域来看,在有色金属采选环节,四川省CO2排放量较高,2016年约有97万t碳排放量的减排潜力,是有色金属采选业碳减排的重点省份。在冶炼及加工环节,广西省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较高;山东省和河南省碳减排潜力较大,二省共占这一环节全国整体碳减排量的31%,潜在减排规模为1121万t和1122万t。③综合来看,内蒙古、河南和山东是有色金属工业碳减排需重点关注的地区,这三省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的碳排放是整体有色金属工业碳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量化评估有色金属不同生产环节和不同区域的碳减排潜力,不仅可为有色金属产业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各省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多只股票的风险评判、收益能力及持有相关性等因素来进行组合投资,可达到降低风险、获得更高收益的目的。这里选择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分别为通信设备行业、饮料制造行业、有色冶炼加工行业、电子制造行业以及零售行业。首先对其进行行业分析,再选取该行业的某一公司进行发展战略和经营分析。选取具体公司分别为七一二公司、贵州茅台公司、天齐锂业公司、航天电气公司以及苏宁易购。通过分析发现,对这些股本进行分配组合投资,可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采用灰色定权聚类评价分析模型,并将反映节能减排情况的各项内容进行量化,对江苏省各工业行业2010年的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成效较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成效较一般,且并没有成效相对较差的行业。结合各项指标数据,本文还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各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和设置指标体系"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研究设置了可评价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朱灏  邹萍 《科研管理》2016,37(5):1-9
在大跨度时间范围内,考察钢铁业国际转移和钢铁技术平台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的主要规律是,钢铁冶炼技术处于持续变革之中,钢铁技术变革需要本地钢铁业的支撑。钢铁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传统钢铁业大国,革命性的技术平台创新通常实施于新兴地区,推动异域的钢铁业形成和提升,从而引发钢铁业的国际转移。传统技术无法抗衡新技术的冲击。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中心,需要加速钢铁技术创新,以延长我国钢铁业寿命。创新不仅要寻求差异化,而且要技术配套,在满足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紧盯技术平台转型的发展方向,以钢铁技术平台创新推动我国钢铁业的转型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2009—2018年广东省制造业核心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从先进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和高端服务行业异质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科技服务业FDI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端服务FDI与先进制造业和其细分行业下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学业有显著正相关性,与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不相关;而高端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科技服务业FDI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与其它服务行业FDI相比,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最后,结合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十三五"规划,为广东省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9.
钟美瑞  宋婉婷 《资源科学》2020,42(8):1580-1591
本文基于产业安全视角,采用2006年8月—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将影响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波动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同时融入统一的分析架构中,并构建TVP-FAVAR实证分析模型,提炼出反映战略性金属行业波动本质的综合因素,全视角分析供给冲击、经济需求冲击、战略性金属特定需求冲击以及金融投机冲击导致的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波动对战略性金属行业产出的影响及时变特征。结果显示:①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冲击的行业影响效应具有时变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与不同时间点,其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②供给冲击对战略性金属矿采选业产出的影响最大,而经济需求冲击主要影响战略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出;③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波动对中国战略性金属行业特别是战略性金属矿采选业产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严重影响了中国战略性金属产业安全,在当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其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技术迎来井喷期,关键金属需求及产业链碳排放将大幅攀升。【方法】为了深入厘清清洁能源转型下关键金属产业链碳排放的驱动机理、研究方法和减排路径,本文基于系统性关联视角,站在全产业链的高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清洁能源转型从需求侧拉动关键金属需求,从供给侧降低碳排放强度,供需双轮共同驱动关键金属产业链碳排放;(2)关键金属产业链碳排放核算和预测需集成多种方法模型,应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选择适配的研究方法;(3)现有研究重点关注关键金属冶炼和回收环节的碳减排路径,尚未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识别降碳路径。【结论】未来需基于“金属-能源-碳”多要素关联视角和集成性方法进一步验证关键金属产业链碳排放的内在机理并研判其未来态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因素”系统性地设计和识别关键金属全产业链碳减排路径,为达成碳中和目标提供现实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