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百分百     
《中学生天地》2009,(6):25-25
心理健康课上,老师打算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狂躁抑郁”心理。“如果一个人一会儿站起来不安地来回走动,一会对别人大声嚷嚷,一会儿又坐回座位,十指抓发,痛苦万分,这是个什么人?”老师问道。  相似文献   

2.
谢维兴 《福建教育》2005,(4A):56-58
想起又要去培训学习,李老师心里就觉得郁闷:讲课老师不管别人愿不愿听,只管在台上滔滔不绝.自说自话,下面的老师都听得昏昏欲睡。无奈,为了维护纪律,组织者只好搬出“点名”和派设“巡视员”的办法来维持秩序。听课觉得无聊,开小差又不行,真是难熬呀!  相似文献   

3.
怎样写老师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是船工,送走的是别人,守渡的是自己……每一个人的成长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老师是辛苦的园丁,关心、教育学生的成长,老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关爱像一股暖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4.
只批一个字     
《小读者》2005,(4)
王小宝经常抄别人的作文,被老师批评过几次。这天,他又抄了别人的作文,但在文章的下面加了一个说明:“老师,我向您保证,这次的作文确实是我自己写的。”老师阅后,什么批语也没写,只在那个说明的“写”字前面批了一个“抄”字。只批一个字  相似文献   

5.
“盲人指路”与“下水文章”镇原县三岔镇教研中心李正邻谁都知道,盲人是不会给别人指路的。但在作文教学中,“盲人指路”的现象却相当普遍:不少老师不喜欢写文章,也不善于写文章,却在那里指导学生写文章。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述而不作”;读别人的文章多,自己动...  相似文献   

6.
孙秀侠 《辅导员》2009,(13):17-18
“老师,别人背课文又快又准,我怎么就不能呢?难道我的脑瓜不如人家吗?” “老师,现在不是提倡‘减负’吗?怎么还要背诵呢?”  相似文献   

7.
今天玩玩具的时候,朋朋和小朋友吵起来,一会儿就听到朋朋那沙哑的哭声。朋朋经常这样,而且每次等老师询问原委时,他就会十分委屈地来个“恶人”先告状———其实错总在他身上。于是,这次我决定采用先“不理”的方法,假装没听见。当我偷偷看时,发现朋朋正一个劲地带着哭腔看着我,我便又假装地指导其他小朋友玩玩具。过了一会儿没有哭声了。事后,我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是朋朋先抢了别人的玩具,别人便推了他一下,最后他又把玩具抢了回去。他是用哭来吸引老师去帮助他,结果看到老师没有管他,又知道是自己先做了错事,只好发泄了一…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二年级少了一支钢笔。各种迹象表明是邵露拿的。但老师既没有大发雷霆采取过火行动,也没有找他谈话。他只在班里讲:“可能是某一同学没有钢笔暂时借用一下,他一定会还的。”他又说:“如果借别人的东西应告诉一声,免得让别人着急。”结果,谈话的那天晚上,邵露便非常后悔地交出了那支钢笔。碰到类似的问题,老师最易动火,一时冲动,处理方法往往过于简单、粗暴。结果非但达不到预定  相似文献   

9.
惩罚     
《学前教育》2004,(1):24-25
一次教学活动中,一个小朋友总是和旁边的孩子打闹、说笑,老师多次暗示和提醒都无效。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只好请保育员老师“看管”,可保育员老师一离开,他又旧病复发。老师想让他暂时离开,独自反省,又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怕别人说这是变相体罚。如果孩子犯了错,只能简单批评几句,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不好管了,有些不良习惯也难以纠正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您说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孔庆东 《教师》2012,(8):1-1
我正式当老师的时间不太长。当过3年中学老师,4年大学老师。此外各种临时老师当了无数。如果说老师就是教给别人知识的人的话,那我从3岁到现在,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是在“诲人不倦”中度过的。我当老师的秘诀用一句话就可概括,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好为人师”,两个基本点是“不求为人师表”和“人人是我师”。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2006,(7):56-57
“老师,小玉又抓人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我发现历历捂着脸哭,坐在一旁的小玉一脸的无辜。我赶紧走过去,小玉着急地解释着:“我喜欢她!”我对她说:“喜欢别人也不能抓人啊,别人喜欢你,可是没有抓你,抓人是不对的!”她不再吭声了,显得很无奈。这是她第五次抓伤小朋友了,被抓伤的幼儿家长都有意见了,建议这样的孩子应该单坐。小玉的爸爸对我说:“老师,真不好意思,总是给你们添麻烦,要不让她单坐几天吧!”既然她的家长这样说了,我就把小玉调到老师旁边的小桌子单坐。游戏时,让她自己在桌上玩玩具,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向一起玩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目光,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小玉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会不会伤她的自尊心,但是就这样让她回去再抓伤别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的机房上机时,我们经常忙里偷闲编辑一些Word档,但有些档是绝密的,不能让别人看(不好意思啊,绝对不能让老师看见!宁愿“被杀”而“壮烈牺牲”,也不能让老师“活捉”而惨遭“严刑拷打”),怎么  相似文献   

13.
一位23岁的青年告诉别人,他最大的遗憾是求学期间没有碰到一个好老师。他说,当别人谈起让自己受益匪浅的老师时,他就像单亲家庭的孩子听人家讲家庭如何幸福一样,心里特别难受。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讲,老师无疑是生活中除父母之外的最重要的人物。那么,何谓“好老师”?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爱心与教育》的作者李镇西老师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4.
我不在乎     
我不在乎文/舒心老师领着中班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先后有几个小朋友向老师告状,都说强强招惹他们。老师生气了,用手一指,厉声吼道:“强强,到小树下歇歇去!”强强站在树下东张西望,满不在乎。孤立不是上策“我招惹别人,人家不高兴,可我心里也难受,又有谁来关心呢...  相似文献   

15.
教师这一名称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教”者,即人类知识的传播者,做人道理的教导者,行为规范的指导者,生活习惯的教育者等,凡该教的必教,为教而毫无保留。“师”者,则为“长” (zhǎ ng),学生把老师视为先生,认为教师是先知先觉,有高于别人的品德和知识。“师”者又为“长” (chá ng)是说教师满腹经纶,有比别人多的学问,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于是,我们对教师有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要求,认为应该是德高为教,学高为师,行为中不能出现半点差错。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成为受人尊敬而又名副其实的教师呢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五会…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叫王朋的小朋友拿了别人的铅笔,丢铅笔的小朋友急得团团转,而王朋就是不交出来。我知道后,就把王朋叫到面前,我既未对他大声训斥,也未强其交出来,而是耐心和蔼地问:“王朋,你拿了别人的铅笔,是吗?”他点点头,“铅笔是别人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多难过呀!”我用手抚摸着他的头,继续说:“你再想想,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心里会怎么想呢?难过不难过?”听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我把铅笔还给她,以后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这才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知错就改的小…  相似文献   

17.
吕赟 《吉林教育》2007,(7):82-82
“吕老师,吕老师,不好了,夏冬和(3)班的张伟生打架了,你快去看看!”课间,我刚准备跨进办公室,班长葛乃星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又是夏冬,这个学生真令我头疼,因为他可算得上是我们班的“一号危险人物”,基本上天天都会和别人发生矛盾或纠纷,而且几乎都是他先招惹别人。  相似文献   

18.
对不起     
对不起扬扬是个长得又高又大的男孩子,遇事经常用拳头解决问题。老师说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扬扬认为打了人只要马上说对不起,就能得到小朋友的原谅,老师也就不会批评他了。这天,孩子们正在活动区游戏,慧慧忽然喊了起来:“扬扬又打我了。”吴...  相似文献   

19.
前往上海博物馆的汽车上,一群中学生兴高采烈,在座位上有说有笑,他们的老师坐在前面的硬板凳上,没有一个人肯给老师让座。“别人为什么不让”,“我可能会晕车的”是他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像维维这样既聪明又热衷于回答老师提问的孩子,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两个。大李老师和小张老师的困惑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无疑。大李老师的观点很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对于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可贵的学习积极性应予以鼓励。做老师的,最怕带不出好学生、聪明学生,面对像维维这样聪明而又主动的孩子,老师的第一反应大都是欣喜和赏识。而由于幼儿期自我中心化思维的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等特点,维维以及大多数幼儿往往都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遇事总是片面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嗯,老师这个问题我知道答案”“老师,我有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