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这组课文主要由讲读课文《种子的力》、阅读课文《养花》和独立阅读课文《赶花》组成。这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它既是对前面“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发展,又是对“体会文章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深入。所以,备课和教学,要紧紧抓住这个训练重点,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2.
李建生 《云南教育》2007,(9S):20-21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读写例话”的教学内容,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所谓句子含着的意思,就是指文本中的某些句子隐含着言尽意不尽或者弦外之音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文章里的思想感情”是五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读写训练重点。从教材纵的联系看,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在九册七组“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即阅读文章要在理解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它又为第二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学习打下基础。就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看,讲读课文《种子的力》是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则要求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幸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碰到语文课文后面这样一些题目:“读下面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说说下面的句子的意思”。对这“含义”或“意思”,粗粗一想,似乎不难,无非要求说出句段所包含的意思,但细细想来,便会发现这“含义”“意思”的概念比较笼统,而出现的具体句段却各种各类,体会时所要求思考的角度又并不统一。学生往往看到此类题目后,无从入手,不知道如何去想、去体会、去理解。我把语文课文第十二册、十一册中的这类例句集中分类归纳后,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理解方法(或称理解的一般角度),介绍如下: 一、把句段与前后文联系起来、与全文内容联系起来考虑、体会,做到“句不离章”,避免孤立地、割裂地对句子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5.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小学高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既要"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更要"体会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东方之珠"的美丽繁华,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相似文献   

7.
“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了巩固这一训练重点,在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习题2中列出了若干句子,要求学生理解其含义。现谈谈我的教学设想。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就必须针对各个句子的表达形式,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8.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读写例话"的教学内容,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第三学段"联系上  相似文献   

9.
在中高段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成为了难题。学生往往只能够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在平面上滑行,却不能进一步明白句子深一层的含义,更不用说受到优秀文章的熏陶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养花》1.找出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并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个中心思想的。答:这篇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课文是从“我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养花可长知识”;“养花须劳动,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这六个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说明:本文所在的单元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为主要训练目标。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朗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重叠形容词、数量词在句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比较意思相近的形容词。本单元的课文,应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的课文事后都安排了说说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或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类的练习。这类练习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呢?总的来说,决不能脱离文章孤立地就句说句,应指导学生把句子放在文章当中,想想这个句子是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出现的,理解词、句的表面含义,然后联系上下文及中心思想、去分析、去体会。 具体地说,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五种。 一、上下相联法 这是与上下文相联系,进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一些难以理解的句…  相似文献   

13.
课文《月光曲》后面有这么一道练习题:体会下面句子中带点诃语的意思,并理解句子的含义。其中的第2小题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看看题目,想想编者设计的目的,意在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了解盲姑娘的内心,弄清贝多芬为什么一曲弹完后再弹一曲的思想基础及其原因。如果在讲读课文时,结合词语解释,简单提问一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是无法达到良好效果的。因为学生不可能一下子想得深。理解得透。对这样的习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与课文的讲读相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解词,联系上下文意,理解“纯熟”一词不仅是熟练,还有技艺超群的意思;“深”为深刻、深厚,句中指贝多芬所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学习《养花》一课,可以采取抓住文眼,导渎全篇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又提高阅读效果。一、联系课文内容剖析中心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从课文的结尾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养花乐趣的句子即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知道作者的这段话,既对全文内容作了总结,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对中心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思考议论,从而知道:喜—忧,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草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篇课文。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蕴含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略文  相似文献   

16.
“要重视句子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出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大纲》的这段文字阐明了句子教学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一些课文中有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作业。对此,教材提出了两类不同的要求。一、说说句子或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指理解内容而言。如《长城》、《给颜黎民的信》、《再寄小读者》、《落花生》、《田寡妇看瓜》诸课文中提出的要求,这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给学生指明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时要注意带点的词语。也就是把句子放在文中与上下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同时把握好对带点词语的理解,这样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继续复习汉语拼音,掌握42个生字及2个多音字,要求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字义。2、理解本组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初步认识定语的作用;通过词的逻辑归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用“像”,”像……一  相似文献   

20.
第五册第五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两篇看图学文。《周总理的睡衣》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看图和学文的方法看懂立意,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亲人》的重点是在弄懂图意,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讲读课文《灰雀》重点是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弄清故事经过,体会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学习男孩子诚实的品质。阅读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重点是通过对诗句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