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 ,素质教育要由良好素质的教师去具体实施。外语教师素质的培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 :(1)外语理论与实践 ;(2 )语言学理论与外语学习理论 ;(3)学科心理与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 ;(4 )双语语言学对比理论 ;(5 )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师发展不仅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外语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分别探讨了外语教师与外语学科建设对对方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黎明 《教育探索》2006,(7):116-117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两大教学法。在这两大教学法中,外语教师的角色不同;从学习策略研究的角度来看,外语教师的角色与交际教学法中外语教师的角色有共同点。当代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当是促进者、设计者、培训者、评估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王宝平  李丽霞 《海外英语》2014,(13):46-47,5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国际外语界开始重视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问题,1990年,第一本关于外语教师教育的著作《第二语言教师教育》(Richards1990)面世,至此,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纷纷展开。顺应国际外语研究的潮流,国内教师教育的研究也渐渐兴起。1996年从《外语界》刊登第一篇关于教师教育的文献开始,国内的教师教育研究开始进入了萌芽时期(彭伟强2008)。在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中,专家与学者从不同维度对教师教育展开了论述。该文将从教师教育的概念入手,对国内十年多来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综述,以期寻找其研究规律,以探索此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公共外语教学工作量、教师实际数量和教师需求量等方面变化显示,公共外语教师即将成为无外语课程可教的过剩教师。公共外语教师成为过剩教师不止是公共外语教师自己必须认识到和面对的问题,更是相关高校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和面对的问题。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过剩教师的公共外语教师必须从公共外语向其它课程转移。去外语化,即从外语语言或外语文学学科转向外语语言文学学科之外某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门研究和课程教学,是过剩公共外语教师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现阶段的外语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现有的外语教师教育体系逐渐显露出了种种缺陷:一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忽略外语教师的主体地位;二是外语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四是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忽视外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五是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为改变这种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外语教师的主体地位;其次,转变外语教师的教育观念;第三,提高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水平,重视外语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第四,改进单一化的外语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第五,综合培养教师高层次技能与基本技能,加强对其反思型能力的培养;第六,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对教师教育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态度、学习经历等;外部因素主要指教师、教学方法,课堂环境、教学管理体制及社会环境等。 目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是为家长而学;有  相似文献   

8.
线上外语学习新常态给外语情绪与外语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提出新问题。研究通过问卷和测试考察我国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在线上外语学习不同持续时长情况下外语情绪、外语投入和外语学习成效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线上外语情绪和外语投入具有历时变化的特点;(2)线上外语愉悦与外语投入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外语焦虑与倦怠与外语投入呈中度负相关关系;(3)线上外语情绪对外语投入在不同线上学习时长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外语愉悦的解释力高于外语焦虑和倦怠;能动投入对外语情绪的预测力显著高于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会投入;(4)线上外语情绪和外语投入对外语学习成效均呈现正向预测作用,预测作用具有历时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对线上外语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对外语情绪的理论发展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外语应用技能、改变实际存在的"哑吧英语"现状是高校外语教学亟待破解的课题。丰富多彩的校园外语文化活动是外语教学课堂内容的有效延伸与拓展,是提高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渠道。分析了校园外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探讨了开展校园外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提出了开展校园外语文化活动的有效组织途径与保障措施:提高认识,构建机制;加大投入,保障经费;统筹规划,合理调度;打造品牌,培育特色;充分发挥外语专业院系主体优势,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素质教育要由良好素质的教师去具体实施。外语教师素质的培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1)外语理论与实践;(2)语言学理论与外语学习理论;(3)学科心理与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4)双语语言学对比理论;(5)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师教育的新视点:外语教育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理论严重制约了外语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外语教育语言学的内涵、研究范围以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希望能为今后的外语教师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外语教师教育范式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决定着外语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外Wallace、Roberts和Phothongsunan三位学者提出的外语教师教育范式,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教师教育应该采取多元教师教育范式,强调持续创新探究能力发展以及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侧重不同范式的路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执教能力关系到我国成人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和兴盛。成人外语教师的职能具体包括:熟谙过去,夯实基础;把握现在,培养人才;开创未来,繁荣文化。这是教师成长的永恒追求,是成人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相似文献   

14.
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是外语教师知识的一部分,是外语教师对外语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知识的理解与整合,其实质上是外语教师的个人知识。文章旨在分析新手外语教师知识的"实然"与"应然",探究新手外语教师建构学科教学知识从"实然"走向"应然"之路径,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和促进新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学科,顾名思义是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科学。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需要,在外语教学方面产生并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学好外语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必然是一个了解教学对象,使用正确教学方法的教育者。了解外语教学法流派,认识各个流派的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把握住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每一名外语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廖颖 《中国教育学刊》2015,(4):75-78,83
外语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外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自觉性,持续地学习和成长,外语教师的自主发展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外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扩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并改革教学内容;提升外语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使外语教学的改革创新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师培养和发展不同层次,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是保证不同阶段教师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美国外语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介绍和分析,对我国外语教师质量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解析外语教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兰  孙启林 《教育科学》2007,23(2):61-66
外语教师发展是外语教师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笔者从“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相对应的概念中,提出“外语教师发展”概念。其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自主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师培养;二是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外语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机制,着重强调了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并提出“反思型”师资培养模式和“反思性教学”的自我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教师角色的外部规约、分析与其自身生成的角色认同之间所存在的错位和距离是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感受到“职业疼痛”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本质解读,探讨外语教师的角色张力以及他们在外语课堂上所应起到的核心作用,提出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中所应扮演的是 “对话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成人和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成人学习外语有许多困难,因为他们失去了儿童学习语言的直觉和语言环境。教师通过向成人外语学习系统详尽地讲授语法,可以弥补成人学生的这一缺陷,增加语言准确程度和流利程度。章探讨了外语学习中语法的作用、语言交际能力、系统讲授语法的益处等几个方面。语法不是语言教学的全部,但也不容忽视。语法是提高成人学生外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