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常会产生语用失误。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本身,还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因不同的文化规范与传统习惯所形成的语言习惯及特点。文章从英语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剖析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进行语言对比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来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既需要中国英语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又需要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够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也要及时掌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文化能力,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时常犯的语用错误,同时,就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成人英语学习者在和西方人进行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现象.本文首先介绍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两个概念,然后结合一份调查问卷,从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建议成人英语学习者从树立正确态度、补充跨文化知识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三个方面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的语用行为总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母语的文化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问题。因此,学习和研究语用知识对教学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不注意理解、认识文化与语言、语用能力的关系,在实际交际环境中常常不能得体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影响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英语语用失误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培养文化习得能力,从而增强对与以英语为本族语者交谈时的语用失误的敏感,提高交际能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交际失当和交际误解。  相似文献   

6.
程小春 《考试周刊》2009,(16):101-102
语用能力是语言学习和应用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语用失误在学生的口语交际中则普遍存在。本文对学生的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现象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提高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文化意识,避免在语言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社会文化又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失误尤其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例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交际活动的参与者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的获得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语用失误属于语言形式正确但是达不到交际效果的语言使用现象。围绕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类语用失误.作者讨论了中国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几种常见表现,指出语用失误归根结底与学生的汉语语用知识和能力有关,是母语语用能力向目的语语用能力习得的干扰。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提倡语言与文化并重,比较英汉语言文化行为来减少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都非常重视英语语言的应用性和语言交际的有效性。但是在真正的言语交际中很多英语学习者经常出现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无法达到交际的预期效果,甚至会引起误解或冲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语言教学和文化导入并行的策略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永佳 《考试周刊》2014,(82):99-100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存在语用失误的现象。要避免学生的语用失误,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其文化敏感性和交际能力。语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各环节。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着语言的掌握和应用,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了解文化背景势必成为刻不容缓的重中之重。然而广大学生对此缺乏应有的重视,只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导致一系列的错误产生,进而影响交际,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的学习与掌握,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是文化的最小载体,我们必须以此为基础,将文化掌握与语言的学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言与化密不可分。在外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对目的语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化的传播。本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由于教学中母语化输入的欠缺,导致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跨化交际障碍。章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中西化输入平衡,提高学生双向的而非单向的跨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学习英语离不开学习西方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使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西方文化的导入,丰富文化输入的手段,从而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和文化共同作用影响交际。本文以词汇为例探讨了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差异,指出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学习者应正确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强调背记和测试结果,忽视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只是被动地学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学之中。由此,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无法流利、有效地进行英语交流,尤其是口语交流。中学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有不同的任务,应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新生在入学之初尽快实现学习观念和策略的转变是大学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和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语言观”的影响,教学优先权总是放在语言的内部结构上,语言的文化特性被忽视,英语教学和文化相分离。英语教学必须以“文化语言观”为主线,将语言的文化特征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读破能力的核心,展开英语教学和等级考核,提高学生读破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魏丽丽 《海外英语》2014,(19):67-68
Language and culture can not be separated. It is impossible to learn language well if people do not master cultural background. With the frequ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put forward to be the ultimate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na. However, in present situation, cultural factor has not gained its due place i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Based on this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obstacles on English lear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listening, reading and communicating, and puts forward that while instruct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of Englis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spread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English speaking nations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bilit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语言植根于一定的文化之中,只有把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走出传统学习误区。西方文化主要有两大来源:《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两大来源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能将这两大来源的相关文化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那教与学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造成交际语言上的失误.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等方面,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对某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反映。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故而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探讨中英文化的某些差异和在跨文化交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