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韩沛汐 《记者摇篮》2009,(7):103-103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互联网,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互动”是媒体吸引受众的突出优势。它让广播节目更“活”,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各种互动形式,使广大听众乐于参与到广播节目中来。从目前的情况看,广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和论坛bbs等。  相似文献   

2.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中国广播媒体曾一度是我国的中心媒体,但是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广播媒体因为其视觉形象感缺乏的媒介特征而逐渐淡出中心媒体的地位.但近些年来,由于受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广播事业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面对机遇,唯有冷静面对、坚持创新、找寻特色才能为广播节目保持新鲜度,才能持久的吸引受众,使得广播节目能够在受众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互联网等新兴移动端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地位正在发生着改变.广播节目可视化是当前广播搭乘融媒体快车,摆脱单一表现形式束缚的有效措施.如何使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凸显优势发挥最大效用是媒体发展的方向,本文将寻求如何打破广播工作单向固化流程,探索广播慢综艺与融合媒体的新思路,打造全新可视化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传播是目前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方向。广播媒体为应对全媒体环境下的挑战和竞争,纷纷打造可视化广播节目,抢滩全媒体平台,实现广播内容的全媒体传播。广播全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就是"可视化广播",其传播的基本属性依然是"广播——收听"。本文结合分析我国可视化广播节目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适应广播节目可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吴涛 《新闻传播》2023,(16):140-142
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特别是4G/5G网络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广播等媒体加快了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的进度,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传播效率,使广播媒体传统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接收习惯和兴趣爱好都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广播媒体以及广播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广播媒体要与时俱进,加强广播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贴近受众,为受众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广播节目精品,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整体收听率,促进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播作为大众媒体虽有着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低耗能等突出优点,但广播相比电视网络媒体由于功能性相对单一、信号稳定性较弱且不易保存、信息过于集中播出效果容易削弱等缺点,所以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轮番"轰炸"之下,广播在"媒体竞赛"之中呈现出疲软态势,收听率也一蹶不起.然而广播电台虽做出了许多改进,但还是因为广告多,内容不丰富等多方面原因始终效果不佳.为了帮助广播节目打破此情形,通过向各阶层听众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广大听众想要听到的内容,以改变现有的播报弊端,转变广播发展的尴尬现状,最终达到促进我国广播播放风格的改善,解决广播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符合现在人们的喜好,同时提高人们对广播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收音机作为传播戏曲的载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体的繁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戏曲自身发展出现了“低潮”,戏曲广播的光环暗淡了,依靠曲戏本身发展的戏曲广播走入了低谷。如何使戏曲广播节目走出低谷一直是广播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戏曲广播是再度创作的艺术,它在能动反映以艺术实践方面存在极大的潜力。作为广播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广播,节目的来源单一,除了自办节目、广播内部交流节目,就是一些制作好的诸如歌曲、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广播节目的传播手段单一,就是通过广播靠声音传播的方式,鉴于广播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性,有人把广播称作“耳朵媒体”或“盲媒体”,而如今,随着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愈加多元化,广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融媒体时代。这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丁谦 《青年记者》2015,(5):54-55
如今,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各类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萎缩:报纸销售量、广播收听率、电视收视率,都在下滑,网络媒体的势力范围却不断扩张。广播的收听工具廉价、便于携带,可以在走动或进行其他活动时收听,使其在媒体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广播新闻主要分为两种:"短平快"  相似文献   

10.
如今,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正承受着来自电视、网络及其他新兴媒体的巨大〉中击和挑战。新的媒体促使广播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传播方式,开辟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广播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伴随性比较强,其中音乐类广播节目因其娱乐休闲和放松减压的功能成为广大青少年乃至中年听众的选择。广播节目中的音乐也备受瞩目,值得我们深研。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达,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国内各行各业开始了与互联网的相互整合,以此来推动自身经济的上升。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开始与之互联、融合,而融媒体的出现使广播节目面临了新的挑战。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面对融媒体的影响,如何提高节目与听众的粘合度成为广播节目锁定受众、提升节目收听率成为广播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聪 《中国广播》2011,(2):59-62
节目质量是广播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评价广播市场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随着报社、电视、网络等媒体强有力的冲击,如何科学有效进行节目质量管理成了目前广播媒体亟需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当前广播节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温州电台的节目质量管理实际,对如何运用节目评估体系进行节目质量管理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能被称之为一代媒体的有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第五媒体至今还没有出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播客等所谓的新媒体并不能单独作为一代媒体存  相似文献   

14.
施媛媛 《新闻传播》2009,(12):89-89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广播节目的受众大军主要是农民。那么,作为广播媒体,在对农节目宣传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节目制作成本低、频率覆盖范围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可是,一直以来,在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下,即便是在农村,广播仍然受到农民的冷落。所以.如何提高广播对农节目收听率.使农村广播节目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我台改版后的《乡间回响曲》节目为例,谈谈对提高对农节目广播收听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电台成立的1920年算起, 广播已经是将近百年的老牌媒体了. 然而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电视的出现并占据主流地位后, 世界范围内的广播首次步入低谷. 从1998年5月,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刊、 广播、 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 新媒体不但集文字、 声音、 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 而且又得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使广播业再次步入低谷.  相似文献   

16.
广播证券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越 《视听纵横》2010,(5):79-80
新中国的证券市场已有了20年的发展历程,由此而产生的各类媒体(如报刊、电视)中的证券宣传、专题、节目也是铺天盖地,由于广播媒体具有转瞬即逝、不可储存的弱点,因而如何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将证券广播节目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是每个致力于证券广播节目的新闻人,尤其是这类节目的主持人们所必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学节目比起音乐、戏曲等门类的节目,更适合用广播表现。广播中的音乐戏曲等节目在同类电视节目的冲击下,相对趋于弱势。而文学节目却不然,在广播中它有比电视更佳的表现效果。广播中的文学节目没有图像,人们凭着声音去欣赏,更有味道。因而说广播是很适合播出文学作品的,也可以说,文学作品最适合在广播中播出。进而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在现阶段广播节目中增强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的发展和崛起催生传统广播快速变革,许多广播节目主持人增加了一个身份——广播自媒体人,他们不仅肩负电台节目的工作,还开设微信公众平台或签约某网络广播平台,将自己的有声产品投放在这些集成平台上。传统广播节目和自媒体广播节目虽然存在相互占据收听市场份额的情况,但是两者并不冲突相悖。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的传播语境下,广播节目传播方式的创新和主持人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杭州移动公交电视传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变固定接收方式为移动接收方式,是一个重大变革。事实上,移动多媒体的发展将成为区别甚至超越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第五媒体"。当然,也有人把公交移动电视称之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之后的"第六媒体"。但是,无论怎样界定公交移动电视,我们都不能否认,它的迅速发展给传媒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入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方式,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融入媒体后,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包括广播在内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媒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为了适应传统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传统广播市场传播效果的分析研究,发挥广播媒体"权威性与公信力"优势,秉持多元化理念,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主动探索和创新广播节目形式、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传统广播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本文结合传统广播的发展历程、广播在传递社会信息的重要性,广播在媒体融合中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及如何发挥广播节目的独特魅力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