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尚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在实际意义上表现为一种大众审美主义。对西美尔时尚的哲学解读,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把认识现代性的钥匙。时尚作为一种现代审美文化现象,呈现现在之感,为现代个体提供一种审美、救赎之途,尽管那也许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是指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大众消费已超越了温饱水平之上的社会,是一个极度商品化的社会。在当今消费背后承载的更多的是人的欲望,欲望的表达首先是一种视觉层面的快感享受,身体首先是作为看与凝视的对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大量存在的视觉形象主宰了消费文化中人们对身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五部有代表性的韩国偶像剧的内容分析,认为类型化的韩国偶像剧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跟它运用性属化的手段,从主题、线索、人物和故事四个维度进行叙事,从而表征出消费社会大众理想化的男性气质的意义有非常大的关系。电视偶像剧对男性气质的表征是在时尚炫目的符号包装之下古老的性属陈规的消费社会再生产。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它以纸张书报刊和电子书报刊为载体,及时地传播着各种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位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健康的文化消费机制,导引和规范着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使之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5.
张红  杨悦 《现代传播》2015,37(2):160-162
通常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偶像剧,作为媒介传播的手段之一,在传播消费文化方面优势明显,最能体现消费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消费"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消费信息借由某些偶像剧对白成功传递,丰富了青少年对消费品选择的空间,有助于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然而某些偶像剧在情节、场景和包装上的失真和夸张等问题,对建立和发展健康的青少年消费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消费文化关系探讨——以美国类型电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叶妮 《新闻界》2008,(1):85-87
消费文化的形成源于"离散社会"的形成和人欲望的无限唤起,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们对于符号意义的消费和占有。而在消费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中,大众媒体通过自己强大的符号意义的制造能力、传播能力和渗透能力,不断为大众提供着新的符号意义并一次刺激着人们的欲望,不断唤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消费文化的流行。本文以大众传媒之一的类型电影为例来探讨研究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春偶像剧是广受青年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偶像剧既是一种青春消费,同时又具有消费青春的特征,文章从青春消费、炫耀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探讨青春偶像剧中的消费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文化的表意符号之一,女性报纸封面女郎正是女性身体的视觉呈现、性诱惑的力量、大众媒介和商品经济的合谋等多层意义的生动展示。作为媒介事件中一种普遍性的力量,封面女郎持续不断地建构着女性对美丽、时尚与消费的欲望想像,并使得这种欲望不断地展开、繁殖与再生,从而导致女性自我意识与主体性的高度迷失。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向目标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在现代商业经营活动中,媚雅广告得以广泛应用.大多数知名企业借助媚雅广告所具有的象征性文化符号,使大众产生对时尚、流行、艺术等品位的消费欲望.媚雅广告中代表的时尚消费文化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是企业进行视觉整合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42年法兰克福的早期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洛文塔尔就讨论了"大众文化"的概念。大众文化是指在当代大众社会中,以大众传媒为手段,以文化工业为盈利目的,使得普通大众能够获得日常感性的一种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1.
魏广振 《今传媒》2013,(11):66-67
在当下的消费社会和商业社会的语境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作为一个消费者而存在,而时尚文化作为一种商业与消费的包装手段,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需要我们能够冷静地对其进行学理的探究,本文首先对时尚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时空语境进行界定,将从时尚运行的社会动力机制、时尚追求者的内心欲望、时尚消费者的被动位置,三部分切入时尚审美文化,对其进行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应用需要时尚文化元素作为契合点,当代传统文化的出版表现出了文本解读和转换的人本性、传播距离的对接性和传播形式的感性化的时尚特点,这些特点使传统文化在时尚元素的妆扮下,更加为现代人所注意、理解、接受和应用.但传统文化出版的时尚性不等于现代性,还需认真严肃地规范和对待.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第一本时尚杂志在中国上架,由时尚杂志担纲主演的一场时尚大戏便轰轰烈烈在中国上演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这一场时尚大戏也愈演愈烈。可以说,时尚杂志在当代大众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引领着大众的消费旨趣,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分解和融合,让人们以多元化的审美方式,来追求、体味、享受愈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的到来使视觉文化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由建设性维度入手,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仿像三个阶段揭示了视觉文化彰显审美感性的本质。指出其本身正是审美现代性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夏光富 《新闻界》2007,(3):25-27
本文从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文化形态、美学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认为影视艺术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公共形象,在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仅与大众的日常趣味、社会化的普遍的大众价值观有关,更与社会消费的商业性结构、审美的世俗性形式及其被拉动的感性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伟兵 《文化遗产》2023,(1):120-126
由于现代社会仪式体系尚未自觉建构完成,当前社会仪式感的风靡都是人们自发地对仪式感功能追寻的结果。仪式感是一种广义的仪式类型,表现为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的集合体。仪式感既是仪式化的行为也是仪式文化的体现。从文化视域出发,仪式感的内涵表现为叙事方式、感性对象性活动、重复程序、象征符号系统、美学逻辑五个维度。这一整体性把握,明确了仪式感不仅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实践方式,更是一种确定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媒介文化消费指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系,包含诸多需要考量的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状态内涵。从媒介消费的角度看,媒介消费指数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对媒介传播力给予直观地呈现。现代社会价值文化趋势与社会现代进程的方向相互兼容。媒介文化消费是文化价值构建的在场行为。媒介文化消费的意义场域始终建立在社会现代性元素之上,因此媒介文化在社会消费中弥漫着强烈的现代性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和西方时尚杂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政治、经济环境做了分析,并对我国目前时尚杂志的品牌营造、集团化及广告投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当今的消费社会,时尚体现了一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时尚杂志与时尚共谋,不断制造和生产着受众的消费欲望和需求。因此,时尚杂志的本质是消费主义,由于它对消费文化的依托,使其缺乏更深层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的社会问题原则出发,对当下中国文化传播现状中面临的消费社会的冲击、后现代主义的消解、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解读及日渐式微、娱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和集体迷失的功利主义取向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思考新时期的媒介使命应是从自身做起,加强“社会学的想象力”建设。认为当代大众媒介的贡献在于兼顾现代社会对文化消费的要求,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包围下走出兼顾生存与发展的良性道路,同时进行多主体间合作,真正做到从社会事实出发内外兼修,强大本土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