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对话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言语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以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言语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人物的简约语言之下蕴含着丰富的表意行为,在对人物言语行为进行剖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读者可以逐层深入地领悟出小说深刻的中心思想,这恰好也是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想要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2.
1.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人的作文,从外貌对话等方面表现人固然重要,但行为动作也不能忽视。人物的行为动作总是他们性格和内心活动的表露。所以,刻画人物,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就离不开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写人物  相似文献   

3.
偶发事件又称突发事件、意外事件,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突发的意外情况。它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在矛盾纠结中产生的一个个节点,这些节点如同一颗颗贯穿于课堂流程链条上的等待发现和打磨的璞玉,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教育教学价值。"偶发行为可以维持、补充、突出、强化预先设计的行为,也可以修改或者重塑预先设计的教学行为。"因此,当教师面对  相似文献   

4.
准确恰当的动作描写,不仅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再现事情的过程,还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一篇文章来说,动作描写还有助于表现文章的主题。那么如何进行动作描写呢?一、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身份不同,其行为方式也就不同。如吴敬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语气隐喻学说和言语行为理论对于戏剧文体分析的潜在意义。我们发现,语气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融合,能更有充分地揭示戏剧中的人物个性及其相互关系。语气隐喻本身并不足以作为考察戏剧人物个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标准,尽管它可以传递人物认知能力方面的信息,而与言语行为相关的语气隐喻的非标记/标记维度,则可以衡量人物的言语交际行为、人物个性及其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是戏剧文体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从历史发展的整个链条中发掘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历史现象的意义——它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哈代在小说中塑造的小时光老人长期得不到重视,即便提到评论界也认为哈代塑造的这个人物是不可信的,尤其是他最后杀死弟妹和自杀的行为.从功利主义角度采用例证的方法来解读小时光老人最后的抉择,可以分析出他采取这一行为的原因,由此可以揭示出其行为背后所暴露出来的儿童抚养问题和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元素,研究历史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历史人物研究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突破口,也可以作为历史教学的切入点.以历史人物为起点展开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是代表日本大正时期文坛的著名小说家。其中《杜子春》中的人物"杜子春"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其行为形象的解读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也将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成分,通过分析人物的人格构成也可以来解读人物行为活动以及心理变化。本文将利用该理论,通过对《杜子春》小说具体文本的分析,来探析"杜子春"复杂的心理变化及其行为形象。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第一理论.它认为,人们说话时,同时在进行三种行为:说话行为、行事行为以及取效行为.其中,行事行为能体现说话者的意图,是最关键的行为.名词式人物换称是发话方在众多指称方式中进行选择、动态使用人物指称的过程,是一种由单个名词所体现的言语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红楼梦》名词式人物换称进行研讨,并利用标记性、距离性等概念对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名词式人物换称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正>记叙文中的线索就如一条线,串起文章的各个部分,使之前后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也可以是某种情感,还可以是某一贯穿始终的实物,等等。一、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即用人物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中的见闻推动情节发展,组织材料,串联文章。如,都德的《最  相似文献   

12.
题材范围的扩大,时代内容的融入,小说家对民间艺术的集中整理与重新创作,这些因素都促使明拟话本加工技巧不断提高和心理描写渐趋细腻,其表现方式和心理状态也呈现多种多样.明拟话本的心理描写不仅反映出人物的自我矛盾,而且能够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刻划人物.  相似文献   

13.
民间叙事作为民俗学和叙事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就具体研究对象而言仍存在分歧,尤其体现在行为叙事(仪式叙事)上.但是从叙事学研究对象、行为叙事的精神指向、阐释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文本形态等方面来看,行为叙事(仪式叙事)作为一个动态的呈现,能够构成一串可释义的符号链条,并可以在特定文化语境中进行阐释,因而,它可以纳入到民间叙事的研究范畴之内,与民间叙事文学一道共同构成民间叙事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在写作中,要使描写形象生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细节描写就必不可少.外貌、语言、行为、心理和环境等方面典型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展现人物个性,折射人物心灵,塑造鲜活人物形象,而且能深化作品主题,增强作品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神"是散文的内核,是散文创作必须紧守的核心;而高明的散文,往往会用貌似漫无边际的笔调,四处泼洒,看似散淡而紧扣内核.作为人物散文,文本还必然要用一定的描写手法来写活人物.教学中,紧抓人物散文的"神",就可以抓住关键,理解人物散文的要义;充分体味人物散文的"形",往往可以体验到优秀人物散文的精妙之处;抓住描写,既可以准确把握散文中的人物,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作者的笔调,体会人物散文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6.
<正>让人物"活"起来是指将文章中的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活灵活现,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综合描写,让人物立体呈现描写人物时,可以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景物或其他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进行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例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就成功地运用了多样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计算机编程教学可以根据心理效应理论的基本原理.针对学生心理机能、学习目标性和学习情境等方面的实际,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旅游文化史的探讨尚属薄弱。我们知道,文化的链条是割不断的。旅游文化与人类的旅游行为相终始,因而不了解旅游文化的历史演变轨迹,可以说就无法深刻地洞察旅游文化的底蕴,从而也就很难全面地、具体地进行旅游活动的文化学审视。  相似文献   

19.
戏剧教学必须在“角色演读”或“台上演做”的基础上下功夫。因为角色扮演可以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学生个体的心理,能让学生将自己置于剧中人物的位置之上,艺术地展现人物相应的行为特点、内心感受,以及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验人物的欢愉与悲戚,从而达到与人物心灵相通,情感相应。因此搞好角色扮演是进行动态性戏剧教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以塑造、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对小说人物的探究,可以透过文本中人物的各种描写,以第三只眼看人物.也可以通过探究人物的心理历程,以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入、最有效的方式直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以《最后一课》为例,探究韩麦尔先生的心理历程,更好地认识、了解韩麦尔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