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表达了其不同于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任何人的意志转移,因此,英雄无关历史进程;无数个人的合力与历史规律构成同步,因此,可以认为,历史是每个人参与的进程;同时,人在历史的进程中成长。这一理念在小说主人公彼埃尔、娜塔莎由混沌走向澄明的过程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关于英雄和群众历史作用的论述充满着矛盾:从总体和本质上看,黑格尔的历史观并没有也不可能超出英雄史观的界限,正是这一本质特征使它与唯物史观根本对立;另一方面,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又包含着不少前所未有的合理因素,正是这些合理因素不仅表明了区别于以往传统英雄史观的显著特点,而且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这种矛盾既是黑格尔哲学根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又是黑格尔时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折光。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的创作基础是历史观。历史观不仅决定了莫言的英雄崇拜情结,而且使莫言小说的历史叙事传奇化、人物塑造英雄化。莫言小说的英雄主义给新时期文学注入了强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彻底驳倒其理论根基,批判其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方法论和英雄观,揭露其理论基础的荒谬性.面对这种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对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思潮,要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虚无捏造;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从学理的角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  相似文献   

6.
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的本质是历史观的错误。战后日本不能正确地反省历史,并通过错误的历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科书向青少年灌输战争意识,具有导致日本重新走上战争之路的危险。在历史教育中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8.
在大多数民族的英雄史诗中,婚姻既是英雄业绩开始的原因,也是英雄业绩完成的标志:为了救未婚妻或者向某部落的美女求婚而开始一系列的战争,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最终抱得美人归。婚姻和战争是整个英雄叙事中的核心情节,他们的反复出现构成了英雄叙事的主体。作为赫哲族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9.
1中国的正统史观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是亡秦英雄。他本是胜利的英雄。但他在和刘邦的斗争中失败了,他是个失败的英雄。(从中国的历史观入手,从“胜利”与“失败”的不同角度作结:无论如何,“西楚霸王”是一个英雄。这就为全文的叙写定下了感情基调。)太史公是位伟大的史家,他对项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关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当代文学曾出现过两种在历史观、审美观都相距甚远的历史叙述。一种是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是新时期的新历史小说,前者是一种将革命历史神化、英雄化的叙述,后者则是将革命历史世俗化、凡人化的叙述。其实,在这两种“极端化”的历史叙事中,一直潜隐着一种试图将两者加以调和,或者说试图超越的历史叙事,那就是出自部分女作家之手的作品,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展示了女性对历史的检讨和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右翼和保守势力的干扰与破坏,"二战"后日本历史教育多次出现反复和倒退,对青少年正确历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恶劣影响。右翼和保守势力之所以仇视历史教育,是因为历史教育挑战了其错误的历史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反思战争的积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进步力量为坚持正确的历史教育而进行的斗争。此外,战后和平宪法理念对右翼和保守势力的不轨图谋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在客观上也为进步力量的正义斗争提供了法律和道义上的支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因素,有利于扩大和增强反对战争与爱好和平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中法战争中地处战争前沿的广西涌现出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法英雄。壮族民间口头流传着许多关于抗法英雄的传说,具体、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民族英雄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保存了壮族人民有关中法战争的历史记忆,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21,(6):45-49
京剧水路班里所演历史英雄剧大致可分为清官戏、英雄戏与战争戏、历史戏三大类。清官戏淡化破案过程,依靠演员的表演带给观众更多的感观刺激。英雄剧和战争剧以武生为主要脚色,多演武戏,根据民众崇拜英雄的遗俗,塑造了众多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表达了江南人民对先贤的尊敬、赞誉和崇拜。历史剧以老生和花脸为主要脚色,根据观众的价值判断去创作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剧情和人物往往与历史真实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是闻名世界的英雄史诗。这些故事的主角是男性英雄。在男性光环的笼罩下,女人被遮蔽了,她们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但当我们细读文本时,不能不看到那些被男性英雄世界边缘化的女人,她们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伊里亚特》中的女性形象虽然数量较少,表演机会不多,描写简单,但她们却要承担着战争起因的罪名和战争苦难的结局。相比而言,《江格尔》中的女性不仅人数多,出场率高,描写也相当细腻。但是,蒙古族史诗中的女人同样没有逃脱古希腊史诗中女人的不幸命运。当我们从女性诗学的视角透视战争时,古代战争呈现给世界的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也不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而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悲歌,一曲催人泪下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我们认为希腊神话也是欧洲社会历史观的武库和土壤,它直接给予希腊哲人两个鲜明而强烈的观念,即“命运”观念和“英雄”观念。正是这两个观念的矛盾冲突,终于升华为一个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初始问题,孕育了欧洲社会历史观的胚芽,并规定了欧洲哲人思考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决定了欧洲历史观的发展。一希腊神话萌发欧洲社会历史观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所表达  相似文献   

17.
英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塑造英雄形象是战争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当代战争小说叙事中,英雄形象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符号,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史观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与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与当代作家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沂蒙六姐妹》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部电影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其特定的文化符号意义。其女性形象摆脱了说教与公式化的痕迹,集中展示了女性与战争的冲突。两部影片采用小视角表达大叙事,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环境下女性本身的情感与命运的关注。两部电影的英雄女性形象在悲剧形象处理及浪漫主义元素运用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并在各自的影视文化接受视野下谱写了各自的英雄女人赞歌。  相似文献   

19.
论战争影片     
探讨战争影片与攻击原欲、英雄情结、悲剧意识、哲学升华、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 ,意在引发人们对战争影片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历史观上徘徊于自由意志与物质生活的客观规律之间。他时而强调英雄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时而强调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性,认为历史当中存在复杂的因果规律,历史是进化的,是由全体国民创造的。在其表面的英雄史观后面潜藏着一股强烈的唯物史观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