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陈龙 《新闻春秋》2023,(4):8-16
1921-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办报实践从城市转向农村,又从农村走向城市。在此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成为区隔中共办报实践的主要因素,形成了1921年至1927年间“将报刊作为党的机关”的上海模式、1928年至1937年间“以报刊领导党的工作”的瑞金模式、1938年至1949年间“为党喉舌、服务群众”的重庆模式和“增强党性、联系群众”的延安模式。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共办报实践的符号化描述发现,1921-1949年间其办报模式的演进轨迹基本是以“党报姓党”为中心线,以“城市办报”和“农村办报”为两极上下波动,向着“完全的党报”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党刊党报创刊词与改版词所表达的办报宗旨的剖析,阐释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由来与演变。比较各个历史时期党报创刊词与改版社论的不同表达,反观党的新闻思想的发展、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   

3.
欧新平 《新闻传播》2007,(2):58-58,44
“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1948年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既是对党报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党报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党的"一大"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做出了规定,"二大"又专门讨论了党报宣传问题①。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向导》、《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等报刊,积累起城市办报的一些经验。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创办的报刊被严令查封、取缔,刚刚建立的党报网络遭到巨大损失,城市办报事业时断时续。直至"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当  相似文献   

5.
朱会敏 《传媒》2014,(11):34-36
正民生情怀的彰显,是党报体现内在品质、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自2009年10月起,《邢台日报》为了适应地方党报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地方党报职能构成,深入探索党报作用发挥途径,提出"高端定位,百姓视角"办报理念,通过调整党报视角、贴近民生问题,有效彰显了党报的民生情怀,使党报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作用得到更好体现,在提高党报影响力的同时,促进了党报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玉岗 《今传媒》2016,(12):146-147
作为近代报刊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办报实践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所提出的办报的四原则理论、报刊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的相对论观点以及相对成熟的党报理论等新闻思想,对后世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梁启超办报活动的探索,总结其新闻思想,为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报业竞争也体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特点。晚报不但面临着同行的挑战,而且,也受到了来自党报的挤压。党报开始注意吸收晚报的办报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办报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党报实践兴起、发展与成熟过程中,列宁党报思想成为重要理论来源和指针.中国共产党重视传入和阐释列宁党报思想,并积极探索本土化党报实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列宁党报思想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在列宁党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经历了党报建党实践的兴起、党报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全党办报"实践的开展、"群众办报"路线确立的发展过程,完成了列宁党报思想的本土化党报实践,并适应时代需要和中国实际而有所创新.回顾这一过程,对于发扬中共新闻事业优良传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2月以来,新调入长治市工作的市委书记吕日周同志每天必看《长治日报》,并对其中的40多期报纸进行了认真点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作出明确批示,对于报纸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配合市委工作中心,服务于人民群众和办出自己的风格,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党报的内涵呢?从吕日周同志对《长治日报》的点评批示中,我们得到以下深刻启示:一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观点。党报要与党和人民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二是树立人民群众的观点。党  相似文献   

10.
葛诗畅 《新闻窗》2006,(2):29-3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报的组织路线和指导思想,也为党报群众工作做出了明确的历史定位。做好党报群众工作,过去重要,现在重要,将来永远都重要。本文仅就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定位,谈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创刊,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作为一份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党报,《新华日报》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闻史的重要有机组成。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新华日报》73年的党报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办报意义尤为重大。从初创至今,《新华日报》最大的经验和财富,就是在长期办报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王承英 《传媒》2000,(6):18-19
“党报姓党”,这是党报人自律的一句话。这句话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党报人要以政治家办报的要求总揽报道工作,绝对服从和服务于党委,对党委、政府工作帮忙不添乱。我们也要看到,党报也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在报纸受众需  相似文献   

13.
报纸新闻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反映和衡量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办报导向、办报质量、办报艺术与办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报纸,特别是党报,应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才能有效发挥党报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和推动的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就是使各级党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更好发挥舆论支持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它对推动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这项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党报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任务…  相似文献   

15.
“政治家办报”的概念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党报理论的重要论点。一度在我国传播颇广。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办好党报?我们觉得继承和发扬党报优良传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党报传统,是无产阶级政党报纸在其生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沿着历史发展传递下来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包括办报思想、办报方法、办报作风、办报制度等等。我们党所办的报纸,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创了自己的传统。延安时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党的新闻工作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7.
《贵阳日报》作为一张省会城市的党报,如何真正做到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三贴近”,把体现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让这张党报真正成为一张“引领主流舆论的现代新型城市党报”,使之既能进机关、又能进市场。2005年5月26日,在贵阳日报创刊25周年之际,《贵阳日报》进行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是一次涵盖办报理念、报道思想、报纸定位、版面设置、版式风格、版型、报头以及机构调整、人员整合等全方位的改革。如今,改革进行了整整一年,实践证明,《贵阳日报》的这次改革是成功的。它以其鲜明的党报特征和“三贴近”的办报理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和青睐。  相似文献   

18.
理念创新:从传统党报到"都市型党报"在2001年以前,《厦门日报》走的是传统党报的办报路子.2001年5月,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根据当时报业发展形势和报社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都市型党报"的办报理念,并在当年5月8日完成了第一次改版,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实现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从那时到现在,《厦门日报》基本上每年进行一次改版,"都市型党报"的理念贯穿《厦门日报》新闻改革和创新的全过程.所谓"都市型党报",就是在办报方向上,坚持党报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动摇,坚决服从党委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同时,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大胆借鉴都市类报纸的元素,在新闻报道的内容、角度、方法以及报纸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让党报面孔不再呆板,而是生动活泼,自成风格,受到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9.
理论宣传是党报的旗帜。在新闻宣传中理论宣传的作用无可替代,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办报,就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问题,作为基层党报如何发挥其理论宣传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党报理论宣传水平,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党报系统的从业人员,却来议论党报的问题,既有点自不量力,又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点无知者胆大。好在毛泽东同志对党报工作曾有言在先.大概是以下三层意思吧:一是要全党办报,二是要开门办报,三是不要书生办报,更不要死人办报。因此我就斗胆说几句外行话或说几点肤浅的感悟就教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