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反映了学生的内隐科学观,因此树立正确的科学家形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本研究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采用科学家形象绘画测验( Draw - a - Scientist Test) 和相关调查问卷,评定了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考察了学生了解科学家形象的渠道,最终检验了作为了解渠道之一的科技场馆学习经历对学生心目中科学家形象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中学生所持有的科学家形象在外貌、性别、人格特征上存在着刻板印象; 电视、网络和书籍杂志是初中生获取科学家形象的主要渠道; 科技场馆学习经历能显著改变初中学生所持有的科学家形象刻板印象,同时也让初中学生未来选择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业更加清晰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中的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和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五人格在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年级、性别因素上均存在差异;(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总体及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制定计划等三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专业满意度和是否为班干部对大学生择业效能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的分析,认为: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尤其对女大学生影响颇深,在科系的选择、职业的定位上都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对"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现象的看法,并对男女被试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相容水平任务上的平均反应时均显著的低于不相容水平(t=8.601,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被试在相容任务(t=-0.925,p>0.05)和不相容任务(t=0.343, p>0.05)上的平均反应时均不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被试(不管男女)依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内隐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发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通常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的,且根深蒂固,没有性别差异;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可控性,社会调节、想象、观点采择等影响因素都能起到干预作用,其中社会调节作用(女性主试在场时)只对男性大学生被试有显著的影响;等等。这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启示有:改变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最艰苦但也是最好的办法;在大学生中开设性别教育课程是一个补救措施;应建设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型的性别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性别差异的形成理论 从古至今,有一种对性别差异的误解始终占着统治地位,那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使得性别刻板印象表现得更明显。男性始终处于统治、荣耀的地位,而女性则依附于男性生活,处于附属、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夫贵妻荣的性别刻板定型观念给后人的性别思想意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别刻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8.
职业倾向是一个人对职业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职业偏见是由于社会因素和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对不同职业的倾向性看法。本研究探讨大学生是否存在职业偏见及其与人格特质和职业倾向的关系。运用Holland职业倾向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职业刻板印象问卷对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335人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中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大学生职业倾向在性别、专业背景和户籍所在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型职业倾向受到外倾性人格、随和性人格的正向影响,受到职业偏见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SEB实验设计,对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考察,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适合学习理工科目,女性则更适合文史科目"这样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和专业差异;被试对不同性别的积极或消极表现的归因方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刻板解释偏差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对农民工子女的内隐刻板印象,并以城镇居民子女作为与农民工子女相对应的参照群体.实验结果发现:(1)大学生对农民工子女存在内隐刻板印象;(2)大学生倾向于把农民工子女与刻板印象一致的结果归结于外部因素;倾向于把城镇居民子女与刻板印象一致的结果归结于内部因素,而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结果归结于外部因素;(3)大学生对农民工子女以及城镇居民子女的刻板印象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旨在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对其脱贫内生动力的影响以及自我肯定对刻板印象威胁消极影响的干预作用。研究1通过实验,采用含有负面刻板印象的语句诱发贫困大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结果表明,刻板印象威胁会负向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心理旋转任务中的表现。研究2在诱发刻板印象威胁后,采用问卷法测量贫困大学生的脱贫内生动力,结果表明,受到刻板印象威胁组的被试相比于对照组的脱贫内生动力水平较低。研究3在刻板印象威胁诱发后,对刻板印象威胁组进行自我肯定干预,结果发现,自我肯定组的被试与对照组相比脱贫内生动力水平更高。这些发现验证了刻板印象威胁对脱贫内生动力的消极影响,并验证了自我肯定缓解刻板印象威胁消极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表象表征及其加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时间隐喻为研究材料,考查了隐喻表象性与多个心理维度(理解度、熟悉度、喜好度、适当性、重要性)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被试对表象程度不同的时间隐喻在表象加工和语义加工后的语义确认成绩,考查表象加工对时间隐喻表征所产生的加工效应。结果表明时间隐喻表象性与这些心理维度有密切联系;虽然语义表征是时间隐喻表征的基础和起点,但表象表征并不完全是一种附带产物,而是句子表象性程度的函数,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有介入作用。高表象性的隐喻存在双重编码。  相似文献   

13.
孙利 《培训与研究》2011,28(1):82-85
为了解高校师生关系状况,并提出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本研究采用开放性问卷调查了56名大学生被试对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印象,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对来自4所高校的466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外显师生刻板印象和师生关系满意感调查,两周后挑选其中72名被试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表明:大学生有明显的外显师生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不受被试性别、生源地影响;大学生有明显的内隐师生刻板印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内隐刻板程度更深;总体而言,高校师生关系不太乐观;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师生印象与师生关系满意感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14.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与七月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 表现在罗洛的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在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中也表现出理论上的极大不同。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罗洛深受七月诗派理论的影响和我们的文学批评对该派理论的反思不够。  相似文献   

15.
以6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心理疾病污名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的IAT效应显著,并且三者之间相关显著。本研究证实心理疾病污名主要由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三个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884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职业兴趣更多倾向于经营型和权力型,较少倾向于研究型和现实型。大学生职业兴趣类型在性别、年级、专业和地区上差异显著,且在性别与专业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春英 《文教资料》2011,(20):237-238,18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4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为被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调查量表及自编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考察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性别角色、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状况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花木兰到女勇士——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汤亭亭作品的普及程度在当代美国文坛几乎是无人比拟, 她的作品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 历年来居于畅销之列, 而且在学术界也占居一定地位。汤亭亭的文本的一个突出特征, 就是对中国材料的使用, 她大量移植、挪用、改写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文学典籍。以她在&#8704;女勇士#中对中国花木兰故事改写为范例, 探讨作者在故事的移植变形中传达出的独特的个人的、族裔的经验, 以及这种移植在文学表现中也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的职业期待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笔者对性别刻板印象予以分析,并就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这些性别刻板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的职业期待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笔者对性别刻板印象予以分析,并就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这些性别刻板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